书籍装帧在美学形式中的设计探究

    

    

    

    【摘要】书籍装帧是塑造书籍有意味形式的一种活动。本文讨论了美学形式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必要性,认为书籍装帧美学设计只有完成内容与形式、艺术与技术、商业与品位、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才能最大程度反映图书内容,传达艺术内涵。

    【关键词】书籍装帧;美学形式;结构设计;理论探究

    【作者单位】姚俊,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当下,我国书籍装帧形式美学的探讨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批利用中国元素、中国符号来彰显中国文化的优秀设计作品。然而,在数字化环境下,电子图书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大量应用,也极大地改变了读者对于书籍审美形式的追求,书籍的装帧形式在不断发生改变。

    一、美学形式设计的特征及在书籍装帧中的必要性

    1.书籍装帧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书籍装帧主要包含了封面设计、版式设计与插图设计三个方面。其中,封面设计又涵盖封面、封底、书脊和护封的设计;版式设计通常包括扉页、字体、开本和装订方式等相关领域的设计;插图设计强调的是插图创作与题头、尾花的制作。从美学视觉传达的角度来说,书籍装帧作为一种视觉传达的基本活动,旨在通过文字、图像和色彩等相应的视觉符号传达出图书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气质。优秀图书的装帧设计必然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是艺术追求与思想高度的有机结合。书籍装帧从艺术层面来说,就是对于造型元素(点、线、面)及平面结构规律的运用。书籍设计者利用上述二维空间的特性反映图书内容,彰显作者精神,传达艺术内涵。例如,《梅兰芳全传》一书的装帧就体现了上述特色,突出了“大写的人”的概念,书的封面有梅兰芳先生的表演照,标题则运用了书法体的基本字体,整个封面民族特色鲜明,艺术感染力较强。

    2.书籍装帧美学形式的设计特征与必要性

    书籍装帧设计具有合理性、表现整体性与造型独特性等形式层面的基本特征。书籍装帧设计合理性强调的是不同艺术设计手段在书籍装帧过程中的合理运用。例如,虽然,书籍封面的设计构成与装饰手段千差万别,但是,点、线、面结合的基本手段却是构成其封面设计样态合理性的基础。“点”的应用表达了封面设计对于秩序美的追求;“面”的运用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面”作为一种形式的语言,能够最大程度体现出图书艺术装帧的合理性。所谓表现手段的整体性,强调的是书籍装帧美学形式要素(文字、图像、材料与色彩)的相互协调和整合,以便形成整体化的视觉效果,打造出完整的艺术格调,体现出书籍内容本身的精神特质。艺术造型的独特性强调的是书籍装帧设计在美学形式上要突出内容的个性、设计者的个性。书籍内容的个性必然通过形式来展现,读者只有深刻理解图书内容基础上的个性化设计,才能最大程度上理解书籍内容的价值;图书只有发挥书籍设计者的创造性,反映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展示出书籍的生命力、艺术魅力,才能最大限度得到读者的关注;图书设计者只有了解社会审美需求,深入挖掘作品内在精神的艺术设计,才有可能实现图书精神与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

    二、基于书籍装帧形式美感的结构设计

    1.书籍装帧形式美学的空间结构设计

    书籍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物理空间性质的客观存在。吕敬人先生说,书籍是六面盛纳知识与文化的容器。显然,开本、内页、勒口、环衬、扉页和封底等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图书的完整样态。从形式美学的角度来说,书籍装帧的空间设计主要基于平面与立体两种基本形态。一方面,从平面设计的角度来说,书籍装帧的形式美以相对独立的平面为基础,依托于传统意义上的点、线、面的组合和色彩的运用,进而实现一定形式的结构与秩序。无论是封面,还是书脊、封底,每一页通过内文展示出的版式设计都包涵整体设计的要求。另一方面,从立体设计的角度来说,书籍作为由相互支撑的几个独立面构成的立体造型结构,更多地需要通过开本设计、装订设计来展示其自身的三维形态。自古以来,我国图书装帧中的经折装、蝴蝶装等相关形态都体现出了书籍的形式美感。举例来说,当代著名设计师张永和创作的《绘本非常建筑》《图画书》系列作品,就是通过“建筑”这一独特设计理念彰显出其建筑的透视感与空间性。与此同时,上文所说的勒口、环衬、扉页和封底等相关要素,极有可能经由各个要素整合从二维空间转变为三维空间的设计。

    2.基于时间结构的书籍装帧美学设计

    书籍本身的三维特征构成了书籍装帧设计的外在结构,而读者面对图书的结构继而产生的阅读图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翻阅图书的延递性,则构成了图书装帧设计的时间结构。概括地说,时间结构主要体现了图书设计和读者接受两个层面。一方面,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说,读者面对书籍封面产生了阅读兴趣,然后通过封面、封底和勒口等的赏析,进入图书内部进行内容的阅读,实现了图书设计多角度、多视点的动态时间性。在当前数字阅读时代下,电子书打破了人们阅读传统纸质书的习惯,然而,对于既有的书籍装帧的美学设计而言,时间结构秩序仍然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另一方面,从图书装帧设计的角度来说,时间结构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图案、文字、色彩与材质的时间性与现代感上。第一,书籍装帧图案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变化、持续创新的过程,其通过装帧形式凸显出生命力,彰显了图书的文化性、艺术性与审美造型性。第二,书籍的材料与质感也容易引发读者群体基本视觉、听觉与触觉的感受。举例来说,日本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大师杉浦康曾经说过,书籍首先是一种视觉的感官传递信息物,同时还是一种听觉传递物,我们通过翻书声音来聆听作者的心声。再如,《朱熹千字文》一书的装帧设计突出了材质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整套书籍用两层木板包装,以铁环相扣,木板正面是杂刻图案,雕有“朱熹千字文”几个字,古典气息浓重,充满历史感。

    图3 《朱熹千字文》封面 图4 《朱熹千字文》正面效果

    此外,图书还应该是嗅觉载体,书籍本身的油印设计会使读者产生心灵的满足感。图书的触觉功能主要体现在我们与图书接触时所引发的直接的感觉。杉浦康进一步指出,不管是何种感官的诱发都与图书的材质本身紧密相连,而材质的设计也实现了图书表现语言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第三,书籍装帧设计的色彩设计往往也是通过上述感官冲击实现的。在实际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不同设计者根据图书内容与风格的不同,进行相关色彩的定位与准确表达,发挥了色彩的不同心理作用,达到了色彩审美性与视觉心理性的高度统一,提升了装帧设计的效果。

    3.因果结构与书籍装帧形式美学设计

    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著名的“有意味的形式”的基本观点。他强调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书籍装帧设计目的最终也是为了实现设计与内容的协调,实现内在语言与外在语言的有机结合,探索隐藏在形式背后的结构化信息,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果结构的基本理念。一是书籍通过再现方式来呈现书籍装帧形式。再现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的手段,寻找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元素,使之创造性地体现在图书装帧设计上,再现图书丰富的内容。再现的方法借由写实手段和直白表述比较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因此构成了图书装帧设计的主流。另一方法是书籍通过表现的策略来呈现书籍装帧形式。“表现说”更多强调的是对于图书装帧设计的精神层面的追求,注重运用想象、联想与象征来表达书籍的内涵。例如,美国著名设计师CARSON就多次利用字体、标号的穿插与变形、即兴色彩来凸显他所编辑的图书的感官刺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无论是再现型还是表现型的书籍装帧方式,在具体的采用过程中,书籍设计师只有针对实际作品采用灵活的变通,才能真正选择出较为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而实现书籍设计的内涵美与意蕴美。

    作为一种塑造书籍有意味形式的智力型创造活动,书籍装帧的美学形式设计只有完成内容与形式、艺术与技术、商业与品位、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才能最大程度反映图书内容,彰显作者精神,传达艺术内涵。

    [1]杨小复. 科技期刊封面构图设计及其美学原则[J]. 编辑学报,2000(3):40-41.

    [2]曾钢. 论书籍装帧设计的形式美[J]. 河南省科技周刊,2010(23):34.

    [3]高亮. 当代书籍装帧设计中语义的定位与拓展[J]. 河南社会科学,2013(4):21.

    [4]王成玥. 报刊版面设计中的市场化美学价值探讨[J].出版广角,2015(13):56-57.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