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人如何应对智能化写作

一是现场采访。脚板底下出新闻,没有现场采访就难有真实可言。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还会有差错,何况机器写作依靠自媒体提供的信息“拼凑”稿件,其可信度有多高,更值得怀疑。一般的会议新闻是机器人写作的长处,普通新闻发布会也可以让位于人工智能,但重大政治活动,机器人就不一定长袖善舞了,因为它把握不了政治要求、宣传纪律和新闻标准之间的微妙平衡。二是深度报道。在这个碎片化和浅阅读的时代,新闻人绝不能为了适应快餐化需求而知足常乐,从而失去自己的拿手好戏——深度报道。不被表象迷惑,不做浅薄写作,理性思考、深度思考才是人类的优势所在。三是新闻评论。用评论传递主流价值观,用评论引领人们的价值判断,这是新闻人的職责所在,优势所在。重大的新闻评论是对国际形势、国内局势,对宏观政策、微观措施,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综合把握和判断,人工智能会有这样的综合思考吗?或许有,但这一天的到来,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米厚民于《中国记者》2017年第11期)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