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越冬池塘冰下应用微孔增氧技术与管理要点
孙占胜 李壮
池塘底层微孔增氧技术是全国渔业主推技术之一,在南方养殖虾、蟹的池塘被广泛应用,近两年,吉林省把微孔增氧技术应用在北方冰下鱼类越冬上,取得了良好的增氧效果,不仅提高了鱼类越冬成活率,而且降低了越冬鱼类病害的发生率。通过试验和实际应用,确定了在北方冰下应用微孔增氧技术的技术特点和管理措施。
吉林省每年鱼类在冰下越冬时间长达150 d左右,鱼类越冬期间由于水质、密度等因素的影响,缺氧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部分养殖户增氧手段和措施不够科学合理,每年因越冬导致鱼类死亡的状况经常出现。为探索北方地区越冬池塘冰下增氧技术,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吉林市昌邑区金龙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了越冬池塘冰下应用微孔增氧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越冬效果。试验池塘3口,总面积3.14hm2(1.47 hm2、0.87 hm2、0.8 hm2),越冬品种为鲤、鲫、草及鲢鳙等,规格既有100~300 g/尾当年秋片鱼苗,也有850~1 600 g/尾的鲤成鱼,放养密度控制在12 000~15 000 kg/hm2,越冬期间定期开展溶解氧、氨氮及亚硝酸盐的监测,当水体溶解氧低于4 mg/L时,开启微孔增氧设备,溶解氧达到8 mg/L以上时关闭增氧设备,经过145 d的越冬,4月中旬出塘过秤,3面池塘的鱼类平均越冬成活率92%,其中0.8 hm2的池塘鲤鱼苗种越冬成活率达到95%,试验池塘越冬鱼类的体质、色泽及活跃度明显高于其他没有安装微孔增氧设备的池塘,过去鱼类越冬后经常出现的竖鳞病、水霉病明显降低,达到了试验设计效果,总结技术和管理要点如下。
1选择效率高、参数好的微孔增氧主机
微孔增氧主机一般选用罗茨鼓风机,按功率分为1.5 kW、2.2 kW、3.0 kW、5.5 kW、7.5 kW等型号,本次试验选用了一台7.5 kW的罗茨鼓风机组,空气流量3 m。/h,曝气压力0.25 MPa,理论上可以在1.5~2.0 m水深条件下,配备直径1 cm的微孔增氧管3 500 m,可以为3.3 hm2左右的池塘增氧。
2选择高强度的输气主管线和分管线
本次试验的主输气管线采用材质为PPR的冷水管,内直径为50 mm(1.5寸),质量应符合GB/T 18742.2的规定。北方地区不易采用PVC材质的管材,强度低、易老化,尤其在越冬期低温条件下极易损坏。本试验的分管线采用氧气胶管,管孔内径为1 cm,质量标准符合GB/T 2550规定,耐压强度达到工作压力大于2.5 MPa,爆破压力大于6 MPa,由于增氧分管线在零下20℃以下的低温环境下工作,而且管线要经过冰层,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耐低温和弹性。
3选择微孔增氧盘增氧方式
本次试验采用了微孔增氧盘而没有采用微孔增氧管平行铺设的方式,主要考虑增氧盘操作简单,安装和回收及维修相对方便,尤其在拉网时要把增氧盘收回到池塘边暂放的要求,每hm2池塘设置60个增氧盘,每个增氧盘上的增氧管长度为8 m,增氧管的两个管头利用铜质三通与分管线相连,并用锁扣扣紧,防止通气增压时脱落。
4设置止回(水)阀实现单向通气
止回(水)阀是输水压力管线中常用的部件,主要作用是保持单项供水防止水倒流。利用止回(水)阀这一特性,把止回(水)阀设置在冰下增氧盘与主管道之间的分管线上,安装时一定按照供气方向正确安装,保证供气时开启,停机时关闭,防止池水沿分管线倒流至冰层而被冻堵。
5科学应用与管护
定期开启微孔增氧设备,越冬期间由于增氧盘放置在池塘底层,容易附着藻类和其他有机质,影响增氧管出气增氧,因此每隔3~5 d开机10~20 min,去除附着在增氧管线上的杂质,有利于后期增氧。
开机增氧时在池塘的两端和中间冰面上打开3~4个出气孔,使增氧的气泡从出气孔溢出,防止气泡冻结成乌冰,影响透光率。开机增氧会导致增氧盘上方的冰层变薄,人员或动物在池塘上行走时一定避开增氧盘上方,防止落人池塘。
经常观察罗茨鼓风机的齿轮油是否缺少,短缺时可适量添加,适时更换传动皮带,提高主机效率,开机后多观察、倾听罗茨鼓风机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关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