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异同

    【摘 要】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几代戏剧人的努力,中国戏剧逐渐走向多元化,各种形式充斥着戏剧市场。此时,理清各种类型之间的关系与异同,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做既能让戏剧学习者从中寻求规律又能通过总结寻找戏剧发展的下一个方向与出口。

    【关键词】结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65-01

    话剧在中国兴起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春柳社的《黑奴吁天录》为开端,西方的所谓文明戏第一次进入中国。如果以此为背景,以曹禺、老舍、丁西林为主的老一辈剧作家的作品,应该算作中国的传统戏剧。改革开放后,80年代初期大量西方思潮涌入中国。许多西方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新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的艺术创作者。1982年《绝对信号》的首演,为中国戏剧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后现代戏剧是指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而出现的新的戏剧形式。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反传统戏剧,摒弃结构、语言以及情节上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以支离破碎的情节支撑整部作品,并常用象征、暗喻的手法表达主题。

    在多部小剧场话剧和打着先锋戏剧旗号的作品中,《恋爱中的犀牛》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部,从1999年首演至今,演出场次已经超过了1000场。相比之下,《雷雨》《茶馆》等经典作品应该可以算作中国的传统戏剧了。今天笔者就以《雷雨》与《恋爱中的犀牛》为例,尝试分析中国语境下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异同,中国戏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两者戏剧结构不同

    传统的戏剧结构基本可以用三种类型概括:锁闭式、开放式、人像展览式。《雷雨》是典型的锁闭式结构,随着情节的推进,矛盾冲突被一步步凸显出来,最后一幕将整部戏的扣全部打开,最终推向高潮。《雷雨》在处理结构问题时就非常严谨,每一幕都有完整而又明确的划分,而后现代主义戏剧则没有固定、明确的结构形式,大部分采用的是开放式的结构,或者无明显的场次划分。《恋爱中的犀牛》的场次划分就不甚明确,虽然在剧本上有场次提示,但作品呈现在舞台上并不会让观众明显的感觉。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更多的是表达思想,同时更加关注个人境遇,而非故事情节。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后现代主义戏剧更多的关注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恋爱中的犀牛》就通过大量的独白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对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整部戏的价值观的展示以及表达作品的核心主题有极大的作用。

    二、两者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同

    如果把它们比作绘画,传统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像是油画,后现代主义戏剧中的人物更像是写意山水画。传统戏剧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戏剧的剧作家在塑造人物时,偏向将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一提到《雷雨》中的周朴园,一个手拿雪茄、身着西服、表情严厉的中年人就出现在了观众的眼前;假如周朴园穿起了马褂叼起了旱烟,他就不是周朴园了。后现代主义戏剧不同于传统戏剧的现实主义手法,更强调通过人物所表达的精神内核。《恋爱中的犀牛》里的马路就是这样一个形象。观众可能不记得他的衣着,不记得他有什么经常使用的道具,但一定能记住他那样一种偏执狂式的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你会发现自己身边有很多“马路”,因为他代表了某一类人。这样的创作手法拓宽了观众的想象力,也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三、两者处理矛盾冲突的方法不同

    传统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是根据情节的推进展现出来的。传统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更加强调逻辑性,作为情节的伏笔,会通过情节的发展、人物关系的变化而进一步表面化,直到最终的爆发。《雷雨》就是如此,其最终的爆发也是二十年前的那段往事造成的。后现代主义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与传统戏剧的手法缺乏逻辑性,像《恋爱中的犀牛》里后期马路与朋友的冲突、恋爱培训班中与其他学员的冲突,与整部戏的核心冲突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如其中一句台词这样写道“忘记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记她。”

    四、总结

    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优秀的作品都有许多的共同点。首先,一部好戏要有一个好的故事,《雷雨》和《恋爱中的犀牛》都是中国优秀的戏剧作品,两者的故事不同,讲法也不同。如今中国的戏剧市场中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唯观众是从,忽略了戏剧的哲学性和逻辑性,如北京等城市出现的爆笑剧,打着喜剧的旗号去挠观众的痒,基本没有任何逻辑性,也全然不顾喜剧的意义,这样的演出已经基本不从属于话剧的范畴;另一个极端是一些专业剧团,打着先锋、实验的旗号,而最终呈现的演出也只不过是形式堆砌,除了所谓的新形式,看不到任何实质性内容;其次,一部好戏一定要好看,再先锋再实验,评论界的呼声再高,都没有意义,让观众昏昏欲睡的戏,即使名头再大也不能视作优秀的戏剧作品。

    作者简介:

    亓萌萌(1991-),女,汉族,山东莱芜人,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语言艺术。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