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融入服装设计中的教学路径探索
摘 要:本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传承与设计教学相结合的理念,采用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理论讲授、构思设计、制作工艺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探讨,探索蜀绣融入服装设计的教学路径,为传统技艺传承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结合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蜀绣;保护传承;服装设计;教学路径
在“从遗产到资源”的非遗保护视野下,我们应该由关注非遗本身扩展到思考非遗在当今社会的存在价值,赋予非遗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蜀绣作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初的重要功能是装饰华服。本文试图将其融入服装设计课程,以期通过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践的双模块教学,探索蜀绣技艺传承与服装设计创新的有效结合,增加蜀绣作为设计资源的价值。
1 在讲授中引导保护传承蜀绣技艺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由于外部事物逐渐趋于同化,人们越来越珍视从内部萌发出来的传统。就现代设计教育而言,在教学中讲授传统工艺文化,引导学生感悟大国工匠精神,有助于增强当代青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传承匠心精神的热情。
蜀绣技艺在传承发展中凝聚了蜀地匠人们的造物智慧,是传统工艺文化的优秀代表。通过理论讲授,有利于人们了解蜀地织绣文化,认识蜀绣工艺绝技,并通过启发引导,树立保护传承蜀绣技艺的意识,进而从传统造物智慧中吸收设计创新的养分,探寻蜀绣与现代时尚文化相切合的发展途径,为后续的设计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2 在设计中探寻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2.1 设计理念
著名学者张道一教授曾说:“应该把传统工艺、民间工艺和现代工艺像辫子股样地编结起来,编结起来不等于融为一体,而是各有侧重,全面发展,并作综合的思考,加强内在的联系。”基于这一思想的设计实践教学,主要以传统与现代的“辫子股编结”为设计理念,通过实践蜀绣技艺、服装设计和时尚文化三者的有机结合,逐步探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在服装设计中赋予蜀绣新的时代内涵。
2.2 设计要点
设计实践旨在活态传承蜀绣技艺,因此设计的首要元素是刺绣纹样,服装款式不宜繁复,以简洁优雅为佳。为了更好地配合蜀绣的地域特色,纹样主题可来源于相关地域文化,如带有古蜀刺绣印记的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印证蜀地蚕桑文化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成都市花市树、川剧等具有蜀地特色的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以期通过现代设计传承蜀地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
刺绣纹样设计着重于造型和色彩两方面,既要保留蜀绣独特的传统韵味,同时也要符合当今时尚文化的审美需求。造型方面,根据所选主题构思设计,可延续蜀绣传统纹样的设计意蕴,并采用解构与重构的方法,创新呈现刺绣纹样的造型。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刺绣工艺的特性,注意纹样边缘与绣地的衔接等细节。色彩方面以蜀绣传统色彩风格为基调,合理运用降低色彩饱和度、丰富色泽层次感以及融入无彩色调和等方法,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达到传统与现代兼具的设计效果。
3 在制作中展现服装刺绣的特色
3.1 刺绣纹样的立体微调
服装刺绣与平面刺绣不同,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需结合服装的立体结构来确定最终纹样。以服装前片为例:将绘有纹样的白坯布固定于人台,通过多角度仔细观察,发现受女性胸部曲线、肩部弧形结构等因素影响,纹样由平面转为立体后视觉效果出现偏差,需采用立体辅助修正的方法做进一步微调,最终确定更加切合服装结构的刺绣纹样。
3.2 面料上绷与纹样拷贝
服装面料的质地应与蚕丝绣线协调呼应,以富有光泽的丝织物为佳。因丝织物质地柔滑,不易固定,上绷前需加缝边料辅助。可以选用尺寸相合的白坯布缝制于面料四周,白坯布厚实耐磨,上绷时更容易固定于绣绷的嵌槽处,同时能承受较大拉力,使绣面更加平挺。这样做,既达到了良好的固定效果,也減少了不必要的面料损耗。
面料上绷后,拷贝绘有刺绣纹样的服装结构裁片。需要注意的是,服装刺绣不同于单幅的观赏性绣品,纹样左右对称的情况较多。此时需对称绘制左右两幅裁片于同一幅绣地上,刺绣时相互参照,以便在色彩变化、丝理转折等细节处做对称处理。
3.3 针法选择与刺绣顺序
刺绣时应注重针法的选择,充分发挥材质特性和工艺技巧,力求突显蜀绣技艺的精髓。例如晕色针法,线迹错落有致,逐层相嵌,既可表现渐次浓淡、晕色和顺的同一色系,又可表现渐变融合、衔接自然的不同色系;又如车拧针法,针向随物象形态多角度旋转变化,环绕扩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丝线特有的折光效果;再如锦纹针法,模仿锦缎织纹的效果,花纹肌理形式丰富,可灵活运用于服装刺绣。刺绣时一般按照由深至浅,从后到前的顺序逐步进行。基本完成后,综观整幅绣面,细微调整不太满意的局部,使整体效果更加悦目。
4 结语
本文基于非遗传承与设计教学相结合的理念,采用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践的双模块形式,探索了蜀绣融入服装设计的教学路径。在讲授中引导活态保护蜀绣技艺的态度,激发传承大国工匠精神的热情;在设计中探寻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实现蜀绣技艺、服装设计和时尚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制作中注重蜀绣技艺与服装特性的融合,充分展现服装刺绣的特色。在保护传承蜀绣技艺的同时,推进服装设计创新,实现传统技艺传承与现代设计教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 方李莉.文化自觉视野中的非遗保护[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
[2] 叶原.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艺术设计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11(02).
作者简介:乔熠(1991—),女,助教,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