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蓬莱溢油补偿生态修复海洋牧场项目建设技术报告
胡建平 张海鹏 田洋
1项目背景
2011年6月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的发生,对河北省沿岸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根据《农业部关于下达2012年蓬莱溢油生物资源养护与渔业生态修复项目任务的通知》,在秦皇岛海域进行渔业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本项目旨在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海藻移植和重要品种人工增殖,在短期内有效改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降低捕捞强度,养护和增殖生物资源,消除溢油污染事件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增加渔民收入,维护渔区社会稳定。项目选取了山海关及南戴河2个海域作为生态修复示范区,实施年限为2013年—2015年。
2本底调查
2013年4—5月份对两个项目水域进行了本底调查,山海关项目海域位于沟渠寨外海域项目区距离岸边1.5~2 n mile(海里),南戴河项目海域距离岸边10 n mile。调查结果表明:两个海域海流平稳,不受大型风暴潮影响,礁体不易发生滑动,底质以泥砂、沙砾为主,投放鱼礁后不易发生掩埋;水深及透明度有利于藻类生长;示范区为河北传统的渔业资源丰富区域,是河鲀、对虾、三疣梭子蟹、鲈鱼、海参等重要海珍品养殖海域;水深8~12 m,有一定的饵料基础(包括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周边配套增养殖设施齐全、技术成熟,人员经验丰富。综上所述,示范区适合投放鱼礁,进行藻类移植。
3礁区建设
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规格的构件礁和花岗岩毛石进行投放,藻礁建设选择投放马尾藻幼藻进行人工移植,增殖放流选择魁蚶、杂色蛤及海参。
3.1人工鱼礁投放
由于水泥管损毁过于严重,在实际投放中不再使用。项目实施单位选用的构件礁和毛石均能够满足项目要求,选用的毛石均大于50 kg,从实际效果来看,该重量的毛石不容易发生滑移,同时要求有一定的表面积便于藻类及生物附着。构件礁为1~2 m2正立方体礁形,制作过程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混凝土构件礁的成型预制,投放后未发生滑移及掩埋,集鱼效果明显。南戴河示范区3年累计投放石块礁9.1015万方,构件礁4 087.8空方,建设海洋牧场面积为148.3 hm2;山海关示范区3年累计投放石块礁9.0125万方,构件礁3 729.32空方,建设海洋牧场面积为133.3 hm2。
3.2藻类移植
选购的马尾藻体长10~20 cm,260~300株/kg,根系发达、活力强,以混凝土预制块作为马尾藻移植与栽培的人工附着基,混凝土预制块规格为边长12 cm的正方体,中间预留一直径2 cm的培植孔,用夹苗绳将马尾藻捆绑于附着基上,装船运至指定海域并投放。南戴河示范区3年累计投放马尾藻177.2万株;山海关示范区3年累计投放马尾藻203万株。
3.3增殖放流
南戴河鱼礁区投放了魁蚶及海参,山海关鱼礁区投放了杂色蛤。上述品种均为秦皇岛本地适生种,近年来在秦皇岛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底播增养殖,南戴河、山海关周边有设备齐全的养殖设施,增养殖技术成熟,由于是本地种,所以没有外来种造成的生态威胁,并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了增殖放流。南戴河示范区3年累计投放魁蚶157.67万粒,投放海参3500 kg;山海关示范区3年累计投放杂色蛤1987.6万粒。
4效果评估
为了有效地评估示范区建设的效果,项目评估组2013年一2015年连续三年对项目区进行了跟踪调查。共设置跟踪监测站位17个,其中山海关示范区8个,南戴河示范区9个;共跟踪监测5个航次,其中2013年1次,2014年2次,2015年2次。监测结果如下:
4.1鱼礁区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显著提高
山海关鱼礁区2015年春季鱼礁区游泳动物种数10种,比2013年本底调查增加2种;2015年生物量为7.29 kg/hm2·h,是2013年本底值2.25 kg/hm2·h的3.24倍。南戴河鱼礁区2015年鱼礁区游泳动物种数为11种,比2013年本底调查增加2种。2015年生物量为9.17 kg/hm2·h,较2013年本底值3.52 kg/hm2·h增加5.65 kg/hm2·h。
4.2礁区内渔业资源明显好于非礁区
山海关和南戴河鱼礁区每个航次礁区内游泳动物种类数和生物量均高于礁区外,例如山海关鱼礁区2015年春季航次礁区内游泳动物种数为非礁区的1.3倍,生物量为非礁区的1.4倍;2015年秋季航次礁区内游泳动物种数为非礁区的1.6倍,生物量为非礁区的1.4倍。南戴河鱼礁区2015年春季航次礁区内游泳动物种数为非礁区的1.1倍,生物量为非礁区的9.0倍;2015年秋季航次礁区内游泳动物种数为非礁区的1.4倍,生物量为非礁区的4.7倍。
4.3礁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作用明显
调查时礁区内捕获大量鳀鱼、黑鲪等的幼鱼,表明鱼礁为产卵亲体及幼鱼提供了庇护场所,对渔业资源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4.4大型藻类固氮固磷能力较好
示范区大型海藻优势种为马尾藻和江蓠,预计示范区马尾藻产量为75吨,可固氮375 g,固磷1538 g。示范区的海藻覆盖面积还会每年因自然繁殖而增加,再加上示范区海域自然生长的其它藻类,有着很好的固氮固磷作用。
4.5水环境修复作用良好
通过三年鱼礁建设,示范区溶解氧及叶绿素较本底值增加,例如山海关示范区2015年春季航次鱼礁区溶解氧为7.95 mg/L,为2013年春季本底调查值的1.20倍;2015年春季航次叶绿素为4.50μg/L,为2013年本底值的45倍。南戴河示范区2015年春季航次鱼礁区溶解氧较2013年提高了24.60%;叶绿素为2013年本底值的19.7倍。
5效益分析
5.1直接经济效益
示范区海域的渔业资源明显高于其它海域,据调查统计三年示范区渔业产出为8437.36万元。其中南戴河示范区产出为5883.8万元,山海关示范区为2554.06万元。
5.2生态效益
聚集和保护海洋生物,改善局部生物群落结构和保护种群生物多样性作用明显;鱼礁区内的营养盐浓度远高于其他区域,提高了鱼礁区内的初级生产力水平;示范区移植的马尾藻、底播贝类以及礁体表面附着生物都对水体的氮磷有明显的消减作用;人工鱼礁区能吸收大量的营养盐类从而降低赤潮的爆发几率,礁体本身的存在也降低风暴潮的破坏力,为海洋生物提供生物环境。
5.3社会效益
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同时带动增养殖业、休闲渔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不仅为安置转产转业渔民、增加渔民收入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示范区还为大专院校提供学生实习,为社会提供岗位培训等1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