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机制下的城市水体系统性服务功能
张砚宸
摘 要:本文以玄武湖为城市水体代表,从自然与社会两个维度,深入阐释城市水体在自然生态机制和社会生态机制中,如何通过调蓄水流、调节气候、保护土壤植被、开发旅游、经济作业等实践模式形成独特的系统性服务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城市水体生态资源的资本化及价值化,最终推动城市经济、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
关键词:城市水体;生态机制;系统性;服务功能
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城乡振兴战略[1],使我国生态环境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向。[2]本文基于此生态发展背景,对城市水体在生态机制下发挥的系统性服务功能进行阐释性研究,以期逐步修复受损的生态平衡系统,[3]提高生态自然和社会无形价值的竞争力,构建发挥高质量价值效用的生态模式和措施体系。
1 自然生态机制下的系统性服务功能
1.1 城市水体的调节功能系统
第一,城市水体依托特定的土壤结构和地势形态,建构了高效的蓄水功能模式,由此形成调蓄洪水的作用机理。就土质结构而言,城市水体湖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地势形态方面,城市水体碟形洼地的地貌特征为湖水消落提供了层次空间,对源于长江等主要洪水发源地的洪水径流产生约束效应,从而削减洪峰,均化洪水,减轻洪涝。
第二,气候调节的功能模式。城市水体的调节体系以及整个调节体系的基本价值,均依托于特殊的价值来源。相对广阔的水域面积以及湖区周边相对茂盛的植物群落,成为水面蒸发及植物强烈蒸腾作用的基础条件。湖泊水平方向上较少的热量和水分交换,使得湖区周围城市用地的区域气候更为温和湿润。
玄武湖作为城市内湖,不仅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而且热量释放速度较慢,从而有效抑制高温。同理,在冬季可减弱降温的强度,增加湖区热量,提高极端最低温度,保障了城市地区的积温,延长了无霜期。
1.2 城市水体的保护功能系统
玄武湖湖區植被较强的固定作用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而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生物又使土壤疏松,增强了土壤的吸水能力。同时,玄武湖的湖滨带通过淤泥沉积,以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玄武湖湖区的陆地带人为活动频繁,土壤质地与人为活动较少地带相比,具有明显差异。
第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模式。城市水体为多种植物物种提供了完成生命循环所需的全部自然条件。交替出现的洪水期和干旱期决定了城市水体的周期性变化,为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的种间竞争构建了合理的存在体系,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群落生态和遗传资源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之间复杂的生态关系。
第二,土壤生态型保护的功能模式。城市水体的地理环境与植被环境之间存在内在关联,二者不仅互相赋予彼此特殊的机理,而且相互发生作用。以这种方式形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防止了土壤因风、径流等外力作用而流失。
2 社会生态机制下的系统性服务功能
2.1 城市水体的旅游生态功能系统
目前,尚处于初始化状态的旅游资源开发抑制了城市水体湿地活力的释放,是生态理性、工具理性与实践维度的剥离。因而只有在充分挖掘城市水体生态旅游资源特殊性的基础上,方可有针对地、有层次地建构资源开发平台。
城市水体典型的绿色景观形态是通过多元型资源支配结构实现的。雨水的季节性变化赋予了湖区环境不同的功能模式,夏季丰水期使整个湖区基本上为明水生态地貌,而在冬季枯水期的影响下,整个湖区既呈明水地貌,又兼具芦苇、泥炭沼泽等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景观。
玄武湖的生态旅游以资源和市场复合型潜力为发展取向,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价值背景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心理基础,玄武湖湖区优质的水域景观与南京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生态与文明的有机融合。玄武湖湖区景观质量的改善是多维因子拓展作用的结果,适当调整自然结构,遵循树木演替规律,培养湿地近水、临水、浅滩绿化景观,从而打造特色旅游综合体,实现对一种集中体现多层次、高品质旅游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范式的探索。
2.2 城市水体的社会经济功能系统
对于城市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以人文景观为主的生态型产业活动在总体框架中从一个更高的视角予以了体现。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针对迫使当地环境退化的经济活动现状提出的治理路径。
作为当地就业市场的动力机制,以玄武湖为载体的经济活动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行为选择起到了多元导向作用。玄武湖优越的地理区位使其经济要素与其他资源实现了最佳配置,发达的交通网络又赋予了玄武湖经济社会价值独特的发展外延性。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玄武湖渔业资源的供给是其区域生态资源的经典特色项目在市场化运营中的体现,有益于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的量化转换。长江的干流和支流作为此种绿色投资的价值载体,与玄武湖建立起循环链条育种模式,使经济鱼类和保护鱼类资源与江、湖之间形成互补关系。玄武湖社会经济功能系统的良性运转需依托品牌效应的打造,而生态经济经营是将可进行经济开发或保护的生态资源,经过量化方式转变成定量的生态资产。生态资源的投资开发以及城市湖泊品牌效应的充分发挥,是使生态资源资本化、生态价值要素化以及生态要素价值化的有效路径,从而探索出生态资源价值的实现方式,并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 庄众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11).
[2] 王全权,张卫.我国生态文明的对外传播:意义、挑战与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9).
[3] 刘千萌.当代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