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两幅风景作品创作的思考
金倚竹
艺术创作是从认识美到表现美的过程,认识美包括发现美和艺术构思两部分,而表现美则包括方法探索和艺术制作两个环节。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美的事物,有些是用眼睛去观察的,比如大自然的美、人体的美、建筑的美,等等;有些是用心灵去感受的美,比如善良的美、奉献的美、情感的美,等等。“生活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当我们发现了美,又该如何表现出来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各种艺术创作方法的探索,去探索各种表现形式,去探索各种艺术语言,利用这些艺术语言来表现美,让美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真实;更加能够打动人心。
艺术创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结合艺术创作的过程,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采集素材的思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发现和认识都是生活在心灵里的沉淀,所以,我认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应该来自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在感受生活的时候,也是我们的心灵在与素材的交流。
这次的创作分为了两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表现的是我家乡的景象,是我从小生长的村落。那一天,天气极好,天空也显得格外的蓝,于是我独自一人爬上了家乡的后山。小时候,后山是我们的宝地,我们经常会爬上山来玩耍。每次上山都会一览家乡的美景。这次上山,却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家乡的景象已是截然不同。没有在山顶俯视家乡的景象时,并未发现有如此大的变化。这样的景象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变化。村中的小洋房比想象中要多得多。这让我看到了家乡的希望。想到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建设得如此之好,心里感到十分安慰。看到这一景象,也让我想到了是这一片土地哺育了我,是家乡的人们养育了我,更是我的家乡给了我希望。想到这里,我便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一景象。我决定要用画笔表现出家乡的美景,让它的美展示在人们的眼前。这变成了我第一部分的素材。我要用第一部分素材来表现出家乡的希望,更是要表达家乡养育了我,给了我希望,所以,我的第一幅作品就命名为《家乡的希望》。第二部分表现的是贵州的大山,这里是培育我的地方。“地无三里平”的地理特征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高大的山地是这里主要的地理特征,但正是大山给了贵州清秀的山水、宜人的气候。这里的山高大伟岸,却又显得那么朴实,和这里的人一样朴素、实在、热情。而人们的那种朴素深深地感染了我。如果说家乡是养育我的地方,那么贵州便是培育我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我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我去过贵州很多地方,记录下了很多的山水风情,见到过很多朴实的贵州人。这也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作曲人张超用一首《我在贵州等你》,表达了对贵州的感情,我也要用我手中的画笔来画出这朴实的大山,也以此来表现贵州人的朴素和实在,更是以此来表达我对贵州的感情。因此,我的第二幅作品就命名为《大山的感情》,以大山的感情来表达我对贵州和贵州人们的感情。
二、构图的思考
构图作为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任何一幅成功的作品都离不开一个好的构图。在构图法则中,对称式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庄重、和谐与平衡。而均衡式构图可以使画面更有动态美感。在第一幅作品《家乡的希望》中,我运用了放射式构图。以田野的透视线、乡间小路、河流、山脉的消失点汇集于村落房屋之处,将视线汇集于此,并以此来突出房屋,让家乡的希望——这一主题更加凸现出来。同时,我以画面前端曲折的河流以及块状的田野来打破画面视线的单一,让观赏者的视线游走于整个画面。这幅画以俯视角度展现出来,画面视野开阔,将家乡的美景尽收眼底。视线一直延伸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希望家乡的发展能够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绽放光芒,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这片广阔的蓝天下自由翱翔。
第二幅作品《大山的感情》借鉴了国画山水中的高远构图法。高远即,“自山下而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我正是要以这样一种仰视的角度来表现出贵州大山的高大伟岸,对我来说是一种敬重之意。在大山与房子的比例上我采取了落差较大的夸张手法,将房子尽量画小,更加凸显出大山的巍峨宏伟。同时,山前人们居住的房屋和耕种的田野有效地转移了观赏者的视线,让观赏者不被大面积的陡峭山体所压抑。在我的心中,这里的人们和大山一样高大伟岸。因为我的大学四年,正是这里的土地大山和这里的人们培育了我。我在这里得到了成长,学到了本事,从而也让我对这里留下了深厚的感情。仰视的敬意,高大的身躯,这里的大山和这里的人们永远是那样的高大宏伟。
三、色彩运用的思考
色彩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使我们的世界色彩斑斓;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色彩无时无刻不在涌动着我们的激情,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们的心灵。
色彩作为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为无数优秀作品提供了可能。在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那一朵朵灿烂的向日葵已不仅是一株植物,那是一个个富有激情的生命体。梵高正是用那富有激情的色彩赋予了《向日葵》生命。画面中以大块的金黄色为主要基调,而这片鲜亮的黄色像阳光一样绚丽夺目,作者正是用这样一片灿烂的色彩表达了阳光、美好、激情生活的向往。如果《向日葵》没有了黄色,便没有了冲动的生命。
对于我的这次创作来说,色彩更是關键因素之一,所以对于色彩的运用我也做了很多的思考。首先是色相,两幅作品都是以绿色为主要基调,绿色象征天然、安全、健康舒适。而这两幅作品的取材地无疑都能给我这样的感受。但两张作品也有区别,第一张作品以浅绿和黄绿为主,画的是春天之景,春天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呈现的是一种希望的感觉。而第二张作品以深绿、橄榄绿为主,画的是夏秋之际,夏秋是收获的季节,喻示着丰收,同时喻示着我在这里的收获,也以此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然后是冷暖上的考虑,两张画都是以暖色为主基调的,象征着温暖和激情。最后是明度和纯度上的考虑。第一幅作品以高明度和高纯度为主要基调,色彩明快,给人一种欢快、兴奋、希望和华丽感,而我正是要以这样的色彩来表达出家乡的希望。第二幅作品则以低明度、低纯度色彩为主,色彩沉重、和谐,给人以沉静、朴素之感。而在画面中我又加入了大量黑色,使画面更加庄重。同时也添加了一些白色来打破画面的过分沉静。而无色彩系的加入使得画面更具朴素感。这样,高大而又朴实的大山形象就会十分生动,也以此来表现贵州人的朴素实在。
四、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创作中,虽然做了很多的思考,但是仍然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在创作《家乡的希望》的时候,由于色彩纯度高、明度高,画面显得有些轻浮。最后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导师的指点,决定在不改变原本画面主基调的情况下,添加一些低纯度和低明度的色彩。经过修改之后,果然画面效果得到了很大改善。还有一个问题是画房子的时候,高度过于统一,且太整齐,使得画面十分呆板。最后调整了房子的高度和布局,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在作第二幅画时,色彩整体比较昏暗,画面显得有些沉闷。鉴于这种情况,我在画面中加入了一些白色,使画面更加醒目。加入少量白色之后,便打破了画面的沉闷。另外一个问题出在山与房子的比例上。由于房子画的稍微高了一点,使得后面的大山显示不出很高大的形象。最后在导师的指点下,我将房子整体改小,大山便呈现出了高大伟岸的形象。在创作中,虽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都迎刃而解,最终完成了创作。
五、结语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我对创作前的思考,以及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包括取材意向、构图的思考及色彩应用的思考,之所以作了这么多创作前的思考,是为了不盲目作画,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是生活的写照、个人审美观的反映以及个人思想的传达。同时一幅好的作品一定是有一个好的构图,有恰当的色彩运用,有一个好的立意,所以我们需要在创作时进行思考,只有作了思考,我们才能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创作中虽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导师的指点,最终还是成功地完成了创作。我想我的艺术生涯还很长,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在艺术造诣上有更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