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教学实践
徐火军
摘 要:国际金融课程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经济类专业的核心统帅课程,在本科课程安排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和作用,了解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以国际通行做法为标准的金融活动内容,使学生在今后的经济工作实践中能适应我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分析和解决一些基本的经济金融问题。
关键词:国际金融;课程;改革
1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国际金融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下列基本要求:一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对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具体问题有较深的理解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国际金融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主要经济金融问题,特别是研究分析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正确处理金融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把握相关行业的发展机遇,并具有学习新知识、面对新挑战的基础准备。
2 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主要成效
(1)教学内容体系日益完备。
目前课程内容已经形成以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的分析为起点,国民经济内外均衡对立统一分析为主线,内外均衡的实现为目标的完整的独具特色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体系,并与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学等其他金融专业课之间形成了一个合理的布局与分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存在的课程之间在内容上存在的不必要的交叉重叠问题,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学内容适时更新,理论与现实结合日益紧密,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国际金融合作、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等方面的生动案例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生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与学历结构较为合理、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师资梯队。
(3)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
案例教学法、引导式、启发式等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使得看似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现实的距离,也让学生随时感受到课堂知识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性。
(4)教学条件日益完备。
金融实验室、模拟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学生专业实习、实验中心。资源丰富的学校网络教学资源为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提供了有效平台。国际金融课程案例资源和视频资源已初步建成,新的授课体系设计更加合理、内容更加成熟。课堂教学已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每位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课程的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进度、各章节的课后习题、教学参考资料等,都已上传到学校精品课网页,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和学习,教学及教辅资料可以实现师生资源共享。网上资源融入对教材内容的理论与认识,增加了大量丰富的链接材料,试题库、习题集等内容在原有基础上也做了进一步的修订与补充,更好地满足了教学需要。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国际金融学融入了宏观经济学、投资学、会计学、财务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既广博又有一定的深度,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有效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博"与"深" 的关系,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思考但至今还没有找到十分理想的"良方"。网络课堂教学做得不够理想,今后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完善。
3 教学改革策略
根据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务的迅速发展,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改革创新,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考评等多方面对国际金融课程进行全方位的建设。
(一)教学理念改革
从原来的填鸭式课堂灌输为主转化为沿着《国际金融学》视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反馈"的路径,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探索,着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方法性与启发性,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备课制度改革
由原来的各自为阵,单兵作战的备课模式改革为集体备课制度,即开课前组织任课教师共同备课,逐章逐节地深入讨论并不断修订教学内容,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完善教学方案。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留给教师自主性教学内容比重,给教师一定的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和余地,以突出专业特性并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
(三)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教学方法,将综合性启发式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讲授也改变按章、节、目顺序平铺的方法,以章为单元,提要基本内容、识记基本概念、讲解重点难点,变枯燥的理论讲解为活跃的讨论研究;课堂下教师的课外指导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目的与效果: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国际金融一些抽象理论融入到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当中,有效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专业知识的重要,强化学习动力。实施过程:学习相关案例,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综合,最终得出结论。代表性案例:拉美债务危机、亚洲货币金融危机、国际政策协调问题等。教学效果: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综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都较为深刻、牢固,培养了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2)实证研究教学法
教学目的:强化理论对现实"解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首先对理论假设与中心思想进行分析,提出明确的理论观点,然后提供数据材料对理论加以佐证,在此基础上对主要观点做进一步的强调与说明。代表性内容:通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分析,展示汇率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教学效果:增强了理论教学的可信性,培养了学生驾驭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实践实习教学法
通过模拟实验室,可以对外汇业务等进行模拟实习,还可以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到具体的单位参加实践活动。
(4)总结提高教学法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在明确不同知识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阶段性的理论有一个宏观的、整体上的理解与把握。实施过程:在每一章内容结束时,教师带领学生对全章内容进行分析与综合,重点强调前后内容的逻辑联系,明确学习的总体思路。课程讲授结束时,再对整个教材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内外均衡这一主线把全书内容有机"串连"起来。教学效果:对学生综合归纳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良好效果,同时增强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启发引导式教学法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以主体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努力做学习的主人。实施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是轻易或直接把问题的结果简单地告诉学生,而是从基础开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一步步把知识引向深入,并最终得出结论。与上述几种方法相比,这一教学方法不是独立的,而是与上述方法相互结合地加以运用。教学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突出
(四)教学考核考评改革
突出能力考核,强化考试对学习的激励与约束作用。考试考核方面,加大了主观性试题的比例,题型多样灵活,强化对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目的是发挥考试考查对学生的压力与激励作用,让考试考查成为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环节。
改革传统的期终考卷单一性考试方式,建立了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注重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和考评指标的规范化。一是平时考评方式主要有课后作业、讨论发言、测验与考试等;二是课后作业包括写小论文、思考问答题、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形式;三是期末考试题型和组卷的多样化,期末考试题型的多元化是指每套试卷至少要设计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计算7种标准化题型,合理确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重,注重试题的认知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协调搭配。
(五)采取"创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申报校内外科研课题的立项;其次,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第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竞赛活动;第四,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创业实践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楚敏.浅析知识经济时代下职业教育的发展[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12:56-57.
[2]陈思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职教育[J]. 职教论坛2009-04:88-89.
[3]江家珩.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浅谈高职教育因应策略[J].职教论坛,2010-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