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伦理素质培养路径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文件特别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怎样高质量地落实中央的决策?由王荣德编著的《教师职业伦理》(2013年7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该书以当今世界和中国教育改革及其发展趋势为背景,紧密结合教师专业化的新要求,围绕“什么是教师职业伦理,如何学习实践教师职业伦理”展开,该书从教师职业伦理概述、教师职业伦理原则、教师职业伦理规范、教师职业伦理范畴、教师职业伦理价值、教师职业伦理修养等六个方面系统阐释了教师职业伦理的全貌。
教师职业伦理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形态,属于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专业伦理素质作为高校教师重要的个人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培养国家高技术人才的重任,是实现高校立德树本、教育人才的代表。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其高水平的专业伦理素质,已成为现今高校工作的重点。教师应从入职起,就在职业理念和知识技能两个方面,围绕大学活动的本质,做全面的改变与调整,不断加强自身专业伦理素质的培养,以满足工作岗位和为社会育人的需要。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素质培养的重大意义。专业伦理是在高校教育管理背景下,对高校青年教师提出的一种道德素质要求,是判断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相比于老教师,青年教师的专业伦理素质更能影响学生的人格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年龄上和高校学生差距不大,代沟较小,能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比老教师更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作为和学生接触的一线教师代表,高校青年教师所表现出的专业伦理素质,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具有表率作用。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更应注重专业伦理素质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指引学生成为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自我约束,是提高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素质的有效路径。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高校应制定出能为大多数人认可的伦理标准和行为规范,以此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自我约束。青年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不与一些具有不正之风的教师同流合污;不沉迷游戏、不疯狂炒股、不迷恋网络;工作生活中,多与谦谦君子为伍,多向一些先进典型人物看齐,严格自律,教书育人,提升专业伦理素质,做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
加强专业培养,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素质的重要路径。首先,高校应针对青年教师设立专业伦理素质课程,加强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定期培训,统一规范,专业培养。其次,设立奖惩机制,探索一套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高校应针对教师的专业伦理素质培养成效,在青年教师职务晋升、评定职称、薪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待;对素质培养成效不好的教师给予相应的惩罚,督促高校青年教师认真落实专业伦理素质培养工作。
围绕素质培养,打造专业伦理素质共同体。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素质的培养,最终结果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学生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伦理素质最有发言权。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素质的培养,应接受学生监督,打造专业伦理素质师生共同体。开放学生监管途径,以学生座谈会、师生角色互换等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加深师生感情,促进师生相互理解,增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培养的自觉性和领悟力。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全、不成熟,学科成绩、毕业论文受到教师个人影响较大等原因,在行使监督教师专业伦理素质的过程中,可能会怀有泄私愤、图报复的心态,出现一些虚报、瞒报、错报、漏报、间接打击、报复教师的行为,这些举止和行为,需要高校在接受学生监督的同时,保证高校教师的发言权、申辨权,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伦理素质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教师、学校、学生共同努力。要通过促使高校青年教师形成自我完善、不断提升的价值导向,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奖惩机制,打造师生专业伦理素质共同体等途径,不断提高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素质培养的水平。
[本文系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项目编号:SWU1709468)和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JS474)的阶段性成果。]
(李琼/西南大学博士生,红河学院讲师)
教师职业伦理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形态,属于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专业伦理素质作为高校教师重要的个人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培养国家高技术人才的重任,是实现高校立德树本、教育人才的代表。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其高水平的专业伦理素质,已成为现今高校工作的重点。教师应从入职起,就在职业理念和知识技能两个方面,围绕大学活动的本质,做全面的改变与调整,不断加强自身专业伦理素质的培养,以满足工作岗位和为社会育人的需要。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素质培养的重大意义。专业伦理是在高校教育管理背景下,对高校青年教师提出的一种道德素质要求,是判断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相比于老教师,青年教师的专业伦理素质更能影响学生的人格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年龄上和高校学生差距不大,代沟较小,能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比老教师更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作为和学生接触的一线教师代表,高校青年教师所表现出的专业伦理素质,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具有表率作用。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更应注重专业伦理素质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指引学生成为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自我约束,是提高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素质的有效路径。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高校应制定出能为大多数人认可的伦理标准和行为规范,以此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自我约束。青年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不与一些具有不正之风的教师同流合污;不沉迷游戏、不疯狂炒股、不迷恋网络;工作生活中,多与谦谦君子为伍,多向一些先进典型人物看齐,严格自律,教书育人,提升专业伦理素质,做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
加强专业培养,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素质的重要路径。首先,高校应针对青年教师设立专业伦理素质课程,加强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定期培训,统一规范,专业培养。其次,设立奖惩机制,探索一套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高校应针对教师的专业伦理素质培养成效,在青年教师职务晋升、评定职称、薪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待;对素质培养成效不好的教师给予相应的惩罚,督促高校青年教师认真落实专业伦理素质培养工作。
围绕素质培养,打造专业伦理素质共同体。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素质的培养,最终结果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学生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伦理素质最有发言权。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素质的培养,应接受学生监督,打造专业伦理素质师生共同体。开放学生监管途径,以学生座谈会、师生角色互换等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加深师生感情,促进师生相互理解,增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培养的自觉性和领悟力。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全、不成熟,学科成绩、毕业论文受到教师个人影响较大等原因,在行使监督教师专业伦理素质的过程中,可能会怀有泄私愤、图报复的心态,出现一些虚报、瞒报、错报、漏报、间接打击、报复教师的行为,这些举止和行为,需要高校在接受学生监督的同时,保证高校教师的发言权、申辨权,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伦理素质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教师、学校、学生共同努力。要通过促使高校青年教师形成自我完善、不断提升的价值导向,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奖惩机制,打造师生专业伦理素质共同体等途径,不断提高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素质培养的水平。
[本文系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项目编号:SWU1709468)和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JS474)的阶段性成果。]
(李琼/西南大学博士生,红河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