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媒时代法治类纸媒如何发展壮大

赵蕾
【摘要】在纸质媒体被屡屡唱衰的今天,《河南法制报》作为河南唯一纸质法治类媒体逆流而上。它秉承“内容为王,赢者通吃”的理念,做好法治新闻,以优质的内容在法治类纸媒中站稳了脚跟。除发挥专业优势做大做强政法新闻外,它还通过拓展报道领域延伸了报道触角,从而壮大了报纸读者群。同时,它迈出了媒体融合步伐,尝试建立新媒体联盟,实现互粉互推、抱团发展,着力打造法治新媒体矩阵。
【关键词】内容为王;媒体融合;队伍建设;河南法制报
创刊30多年来,《河南法制报》及旗下的平安河南网、河南法制在线、平安河南手机报以及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媒体矩阵,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和政法中心工作,不断增强宣传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宣传报道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为河南政法工作和平安河南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河南法制报》被誉为依法治省的舆论先导、政法宣传的主要阵地、广大干警的必备读物、全民学法的良师益友、法学研究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河南法制报》整体事业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报纸的影响力位于全国省级法制报前列。
一、围绕提升做内容,形成专业优势
河南法制报一直在思考纸媒的明天在哪里,坚持服务政法工作不动摇,形成了自己的專业优势,提升了报道的内容水平。特别是在办报中,《河南法制报》秉承“内容为王、赢者通吃”的理念,做好法治新闻的内容,以优质的内容在法治类纸媒中站稳了脚跟。在采编业务实践中,河南法制报提出,采编人员要具有以下几种意识:
一是精品意识。办报无小事,采编人员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要出精品。比如标题,一定要让人一见钟情;比如版面,一定要清新大气。记者要从基层生活中,要从各类会议中挖掘丰富的新闻资源,要跳出会议写会议。编辑要娴熟地运用版面语言,要积极主动引导记者采写。
二是策划意识。加强编委会、编辑部、编辑三级策划。每个值班主任在每个值班档期要至少做一个有分量、有亮点的策划,编辑要研究版面栏目设置、熟知版面涉及报道领域的业务,否则策划就无从谈起。要围绕重大选题搞策划,要围绕节日搞策划等。要时不时出现一些报道亮点,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三是独家意识。记者要独具慧眼,挖掘独家新闻。新闻,需要新闻人用全部的身心去寻找和发现。在新闻实践中,无数事实证明,有时候看似已经被“写烂了”的题材,只要记者深入挖掘,同样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样能写出不同凡响的新闻佳作来。[1]办公室里不会出好新闻,好新闻也不在网上资料里,它可能出现在派出所、法庭以及调解现场。记者应该不是在基层现场,就是在去基层现场的路上。
四是好新闻意识。稿件有哲学思考,深度报道、评论类稿件,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要体现法治思维和哲理思辨;文字文学表达上要用轻松优美的语言进行新闻表述,让读者悦读。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河南法制报》开辟了“喜迎十九大中原更出彩”等专栏,报道全省政法机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生动实践;从2017年7月份开始,组织策划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全省政法机关扎实推进三大建设履行三大任务”大型主题报道,历时3个多月,共刊发近百个版面,集中宣传全省政法机关全力服务大局,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营造平安法治环境的新作为、新成就,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省委宣传部《河南新闻阅评》刊发专期阅评文章,充分肯定这个主题报道内容厚重,既浓墨重彩、又活泼新颖。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河南法制报开辟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新时代 新征程 新篇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领导访谈》等专版,同时又开设了《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以十九大精神统领政法工作》《十九大精神进基层》等专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式报道全省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利用多种形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河南法制报要求记者、编辑践行“三贴近”、坚持“走转改”。自2008年3月开展“记者基层蹲点采访”活动以来,报社每个月派出一名记者到基层政法单位蹲点采访,与政法干警同吃、同住、同工作,体验基层政法干警的酸甜苦辣,追踪基层政法工作的热点、难点、亮点,每天写一篇日记体报道,刊发于报纸开设的《记者基层蹲点日记》专栏。
《河南法制报》《记者基层蹲点日记》栏目,每篇报道都聚焦基层政法综治工作零距离的感受,小视角切入,语言活泼、生动,内容鲜活、真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实现了报道形式的创新。采访活动中,蹲点记者真实反映了基层平安建设和政法综治工作服务发展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真切记录了基层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公正执法、司法为民的感人事迹,并按要求当天采访当天成稿上版,培养了记者良好的工作作风。
《记者基层蹲点日记》专栏被评为河南省新闻名专栏,并被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评选。蹲点日记报道被基层政法干警称为“发生在身边的新闻”,活动广受基层政法单位欢迎,以致经常发生“抢记者”去蹲点的现象。
二、围绕法治拓领域,壮大读者队伍
要做法治进程的见证者、记录者,要围绕“法”字做足文章,要突出法治特色。《河南法制报》的报道领域就要拓展延伸,线条就要拉长,就要渗透到立法、纪检监察和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全方位提升《河南法制报》的影响力,寻找新的读者群,就要结合报纸的定位,做好重大时政类、政法类、综治类新闻的报道工作。要拓宽报道领域,也要加大有关行政执法领域报道力度。
在和公检法司等单位合作专版的同时,2015年以来,《河南法制报》将报道的触角伸向除政法系统以外的部门:和税务部门合作,推出了《税法天地》专版;和省环保厅合作,推出了《环境保护》专版;和教育部门合作,推出了《平安校园》专版;和卫生部门合作,推出了《健康与法》专版;和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合作,推出了《交通安全周刊》专版……
随着监察法的出台,国家反腐倡廉监察大体系进一步建立,此方面的新闻宣传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主动拓展报道空间,努力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方面的报道。2018年,《河南法制报》将适时增开版面,设定相应栏目,扩大报道范围。同时,继续拓展行政执法领域的报道,适时增设一些专版专栏,让法制報行政执法方面的新闻宣传成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强大舆论阵地。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特别强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对全民普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法治宣传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工作。因此,落实依法治国的整体部署,政法新闻报道大有可为,且必须有所为。[2]
作为河南省优秀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法制报》充分利用报纸版面,深度报道全省政法系统依法治省和平安河南建设工作,努力追求普法教育内容的可读性、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报纸上开设了《社会与法》《法律咨询》《以案说法》《法在身边》等与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普法教育类版面,向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法律知识,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按照2018年的工作规划,《河南法制报》将一如既往地履行好省委政法委机关报职能,做强河南依法治省、政法工作、平安建设宣传的主阵地。在依法治省、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中,《河南法制报》将办好、办活《深入推进依法治省》专版(专栏),用丰富多彩的报道形式、活泼大气的版面风格、精心厚重的报道内容,把推进依法治省、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政法故事、平安心声讲好、讲透、讲活。同时,把依法治省宣传报道和开展公益性普法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使之真正深入群众,通俗易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三、围绕融合做新闻,实现抱团发展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要实施移动媒体优先发展战略,把资源、技术、力量向移动端倾斜,打造移动新闻精品,抢占移动传播先机。只有立足自身,找准定位,纸媒才能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和谐共生的媒体融合生态。随着传播业态的深刻变化,报社也要跟上发展变化的快节奏、技术进步的新要求,要打造一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媒体记者。编辑记者不但要会写文章,还要会发微博、做微信,将来还要做自媒体的策划、营销、用户体验调查等,不但要当码字匠,还要当工程师、当推销员。记者要做多面手,要做全能型人才。文字记者要会摄影、摄像,要能做出镜记者。编辑要会做H5、做VR等。
对于媒体融合,河南法制报虽然走得比较慢,但是走得比较稳,一直在向媒体融合的方向前进。报社领导班子带领团队不断创新与探索,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和突围,先后创建了平安河南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安河南手机报等新媒体平台,成立了品牌营销教育培训部、会展部,招聘吸纳了一批硕士生等新生力量,在发展中求变、求新,试图寻觅新常态下经营发展新模式,在变中求生,探索、寻找新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2017年,河南法制报积极配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发展要求,在内容创作上推陈出新。如去年9月微信推出的《穿高跟鞋抓小偷!徒手接住跳楼男!河南又涌现一批“网红”民警……》《河南政法队伍“暖男”连连看》等原创新闻,立足正能量,把个案巧妙地集纳在一起,既增强了可读性,又扩大了影响力。同时,微视频、微电影的制作能力也有新的提升,去年有两件作品入选全国“十九大融合报道精品百强”。新媒体中心与一些行业单位合作,通过制作微电影展示各行业单位形象。目前已经推出校园安全微电影《守望青春》、郑州管城区管理执法局宣传片两部影视作品。
报网互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河南法制报》增设了媒体融合版——《融媒观察》版,把政法机关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上的内容搬上报纸版面,一改过去“报纸内容上新媒体,新媒体内容不上报纸”的单一融合模式。如,2017年12月14日的14版《融媒观察》版刊发的《都说“限行”,他们为啥能做到10万+?》,报道了“漯河交警”“畅通新乡”“南阳交警”“郑州交巡警二大队”等微信公众号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迈出了媒体融合的新步伐。这种做法在全国法治类媒体和省内报纸中还不多见。
目前,河南法制报正在探索建立政法新媒体联盟,实现互粉互推、抱团发展,以形成法治新媒体矩阵。
四、围绕发展抓队伍,挖掘内生动力
法治新闻舆论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必须把突出政治站位、把牢政治方向作为第一位的要求。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各媒体只有严守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才能真正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说:“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河南法制报狠抓采编队伍建设,让每一个新闻从业者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人、堂堂正正做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成为胜任当前法治传媒需要的合格新闻人、优秀记者编辑。报社进一步明确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的现代管理理念,梳理、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对一些不符合实际、与具体工作不匹配的制度规定予以废止。去年11月以来,河南法制报先后制订了《采编差错处罚办法》《管理工勤岗位测评办法》《年度评优实施细则》等。同时,进一步强化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心系人民、讴歌人民,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政法宣传报道,全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省政法工作、平安河南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河南法制报明确提出把2018年作为报社的质量提升年。从2018年1月起,河南法制报重新启动“总编辑基金”奖励机制,每月评出总编辑精品奖,对好稿件、好版面、好创意、好策划、好标题以及新媒体原创好作品进行奖励,鼓励写优稿、编靓版、出精品。在每天下午的编前会上,启动评报环节,对前一天出版的报纸质量、优缺点进行点评,总结经验亮点,查找缺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大家一致认为,提升报纸质量,要先从改进版面形式上下功夫,在版式设计、标题制作、图片运用、线条美化上改进和创新,实现报纸的“悦读”效果。除此之外,报社还将适时开展岗位练兵和岗位竞赛活动,提升整个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强化提质增效,力求又好又快发展。树立正确的报纸经营理念,是关系到报社前途命运的大事,有了这种理念,经营者才能自觉地从全局出发,全面运筹,合理地制订经营方案。报社以提质与增效为核心,向管理要效益,在制定发展目标时,除制定年度目标之外,也要制定利润指标,与奖惩挂钩,力求实现速度与效益的同步提升。为进一步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报业经营,报社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媒体融合经营方案,探索扩大经营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刘保全.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J].新闻爱好者,2017(1).
[2]刘昌武.新媒体环境下政法新闻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爱好者,2015(6).
(作者单位:河南法制报社)
编校:王 谦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