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

    戴艺璇

    摘 要: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就业形势严峻,如何与时俱进,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心和重点。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精细化;对策

    近年来,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已从2000年的107万人增至2013年的70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日渐凸现,严峻的就业形势让许多高校意识到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紧迫性[1]。如何与时俱进,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合理的职业选择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

    1 当前大学生职业观念特征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以及国家相关就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大学生的职业观念不断地发生变化,择业自主意识日趋成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职业追求功利化、职业定位不合理等问题。

    (1)择业观念自主意识增强。

    就业形势严峻是这一时期大学生就业主体的共识,毕业时先就业,以尽快进入职场锻炼成为绝大多数毕业生比较认可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已经懂得借助并请教专业的指导师,积极主动的规划自己的未来[2],在选择工作时的就业决策自主意识增强。

    (2)职业追求功利化。

    全球经济不景气使得当代大学生择业动机功利性愈加明显。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优惠政策的出台,部分毕业生开始转变自己的就业观,选择到基层单位就业。但是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部分的毕业生仍盲目片面追求待遇优厚稳定安逸的"铁饭碗",公务员、国企、三资企业仍是大部分毕业生的首要选择。随着毕业生规模不断增加,机关单位大规模"精兵简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3)职业定位不合理,存在扎堆现象。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仍存在着精英化的就业观念[3],在择业选择过程中,大城市情结格外明显,在择业方向和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激烈的竞争导致很多优秀的人才被埋没,而专业情感使得许多人又固执地执着于某些岗位,加重了大城市就业供求脱节现象。

    2 高校职业指导现状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建构及完善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但当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起步晚,经验少,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着职业指导模式单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性和全程性问题。

    (1) 职业指导模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当前,许多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采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授课,在指导内容上集中在政策宣讲、求职技能传授等方面,忽略了学生专业的差异性,无法做到针对性地按专业分类别进行指导,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市场的不同要求。

    (2)高校职业指导重视不够,师资队伍亟待提高。

    部分高校对职业指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绝大多数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服务指导机构。很多职业指导的工作和任务都落在学生管理人员以及辅导员的身上,甚至有些高校就业指导停留在求职技能讲座上,根本无法积极主动的承担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3)职业指导工作不够成熟,缺乏系统性和全程性。

    不少高校的职业指导课重课堂教学,轻平时引导,课程设计又只局限于毕业生群体或者只针对就业环节,对非毕业生在认识自我、改造性格中的消极因素,逐步走向完善,培养职业能力方面,缺乏循序渐进的引导。

    3 精细化指导体系建构势在必行

    传统的高校职业指导时间安排及课程设计已明显满足不了毕业生群体及就业市场的形势变化,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系统地而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构建精细化就业指导体系势在必行。

    (1)精细化职业指导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精细化就业指导要求高校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行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制定教学计划,以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人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实现充分就业。

    (2)有助于高校健全规范职业指导体系机制。

    精细化的职业指导体系建构要求高校必须不断完善和规范职业指导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致力于从多角度、全程化来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有助于高校健全和规范职业指导体系机制。

    (3)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分析外界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职业定位与方向,有针对性地通过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课外综合素质的锻炼,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

    4 建构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体系的对策建议

    (1)精细化的职业指导要求改善师资结构,建设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4]。

    职业指导师是学校职业指导教育的直接开展和实施者,各高校应当重视职业指导工作,成立相关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生涯规划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与指导,从组织和制度上给予保证,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能够和大学生互动交流、有效沟通的专业化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同时,加大投入,对职业指导人员开展专业化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为开展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促进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工作有力落实。

    (2)"精细化"的职业指导要求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人性化、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服务。

    全程化职业指导应涵盖大学四年的时间,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始终,依据"双向选择、人职匹配"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成长阶段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分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同时,结合学生共性和个性,对每一个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目标、职业定位以及个体特征,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分析,并提供针对化的咨询和服务。大一时候,侧重以职业认知和职业目标为主,大二、大三以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为重点,大四时候则主要针对求职心理、求职技巧训练。

    (3)精细化的职业指导要求高校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活动。

    除了课程上的涉及,还应该开展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的活动,比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更深刻的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其更合理地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决策。

    (4)精细化的职业指导要求高校要特别关注大学生中特殊群体的职业指导。

    当前,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群特殊群体,与其他正常大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的。部分同学专业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难以按期毕业或者无法获得学位;而部分同学伴随有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精细化"职业指导要特别关注这一群体,有针对性地以增强其自信心为主,进行一对一指导,鼓励他们奋发图强,励志成才。

    (5)精细化的职业指导要求高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结果进行量化考核。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点工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要做到反馈精细化,要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准确了解已就业学生情况,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建档的方式,对工作进行阶段性追踪调查。量化考核,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实行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汪青松,陈世庆.希望在基层:大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2] 路利红.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82-184.

    [3] 靳文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思考[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2):136-137.

    [4] 华增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关问题的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5(4):96-99.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