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与界面设计中透明度及反射率研究

    

    

    摘 要: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美学的基本原理,数字艺术与界面设计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也如此。本文基于数字艺术与界面设计,探讨和阐述了透明度和反射率,探索了这两种美学原理之间的差异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对交互装置实验艺术《木制镜子》的阐述和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透明度和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旨在说明这两种美学原理在设计语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数字艺术;界面设计;透明度;反射率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许多数字艺术家明确地把数字技术作为展示他们艺术的手段或主题。数字艺术作为一种反思技术和设计美学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这种艺术为一般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空间。笔者认为研究交互设计美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内部”和“外部”,即代码和接口。对某些人来说,代码本身就是一个审美对象,而审美计算是研究使编程本身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原则,与传统艺术品一样,计算机程序也可以优雅而富有表现力。编程语言和脚本语言可以构成表达的媒介或材料,就像黏土、石头或画布上的油画一样,它们既约束了艺术家的表达能力,又使艺术表达成为可能。这一观点可以追溯到数学本身具有美学维度的更古老的概念中。Ars Electronica(奧地利电子艺术节)作为最著名的反复举办数字艺术博览会的艺术节,在2003年的艺术节上专门探讨了这一观点,主题是“代码: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程序在为用户提供体验的过程中,普通用户看不到代码,也感觉不到代码的存在,所以他们没有机会欣赏这个类型的美学。用户看到的和与之交互的东西被定义为接口,通过接口来完成对程序的体验。而一个程序是否美观或有意义,几乎完全取决于它的界面。

    支持代码视图的人发展出一种形式主义美学,因为计算机语言是严格形式化的表达系统,而这种系统美学价值似乎在于对代码的优雅处理。只有程序员或设计人员能够欣赏代码的美感。喜欢界面视图的人可能会采用更实用或更流行的美学,即用户的眼睛能看到的、能触碰到的界面是美的。将美学原则应用到界面设计中,不仅是为了让界面“更漂亮”,更是为了在用户和应用程序之间建立更有效的关系。许多数字艺术家的作品关注的是观众或用户理解界面中呈现的视觉和计算对象的操作方式,以及与这些对象交互的过程。这些艺术家正在探索人机交互研究所称的用户的“心理模型”或人文社区所称的“认识论”,即用户了解界面内容的方式。

    1 数字艺术与界面设计

    数字艺术的实践产生于传统的表演和装置艺术,而这些传统本身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它还与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密切相关,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SIGGRAPH(Special Interest Group for 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图形图像特别兴趣小组)会议上出现的艺术画廊可以看出这一点。SIGGRAPH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最重要的计算机图形学和界面设计新形势研究会议,也是数字娱乐产业的一个重要贸易展会。通过将艺术纳入SIGGRAPH会议,计算机图形学正在承认艺术在其计算机领域的重要性。数字艺术不是纯粹的表达,浪漫主义的概念不适用于数字艺术。大多数数字艺术家关心的是他们的作品被接受和诠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交互式数字艺术是最根本的界面设计,它可以检查数字技术如何给用户提供最纯粹的形式,因为用户在接触一件艺术品时,对这件作品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只有一些先入之见,而没有期望这件作品能够满足任何实际需求。SIGGRAPH美术馆是数字艺术在新世纪的开端。

    2 木制镜子实验

    2000年SIGGRAPH展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是丹尼尔·罗津(Daniel Rozin)的木制镜子。木镜由一个八角形边框及830块小木片组成,看起来就像拼字游戏中使用的计数器,每片小木片都有一个单独的电机来控制,电机可以控制木片向前或向后倾斜。被打磨后涂刷油漆的木片,类似于瓷砖一样表面光滑(如图1)。当体验者站到木镜前时,安装在木片缝隙的摄像头会拍摄其图像,然后将信息传送给计算机。收到数字图像信息后,计算机根据工程师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控制木片背后的电机,使每个木片倾斜角度发生变化,木镜明暗光线出现不同的反射率,从而在木镜表面创建出一个非常粗糙的体验者头像的形象(如图2)。木头的非反射表面能够反射图像,是因为它们向光源倾斜或远离光源时,电脑会控制它们反射不同的数量的光,一片木片里反射的影像是极小的,而通过大量不同角度的木片反射光线,传达出一幅完整的图画。这幅图画对于计算机来说,需要在物理世界中创造出无数个字符才能完成。木镜有最简单的可能的界面,当一个体验者移动到摄像机的视野中,几秒钟后,镜框内木片开始缓慢地移动,它们重新排列、反射出体验者的图像。当体验者移动她的头发或举起一只手臂,镜框内木片会在几秒钟内自我调整。在画廊里,那些经过木镜的人很容易被吸引到它的轨道上。他们看着其他人把自己的形象映射到木片上,然后轮到自己成为体验者,观众和界面之间迅速建立起一种有趣的关系。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木镜的操作很简单。木镜是一个多层次的艺术作品,这是一种形式的表征实验,甚至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把木镜看作对数字界面本质的一种探索,把界面看作一面镜子,把体验者反映出来。传统的镀银镜子看起来是透明的,是一扇通向另一个世界的窗户,而木镜就暗示了一个不透明图像的反语,它要求体验者在镜子中找到自己。传统镜子没有运动部件,可以瞬间反射。然而实验中的木制镜子是数字与模拟、虚拟与物理的结合,它让体验者切身感受到构成图像的全部过程。

    木镜显示了用户界面如何在至少两种意义上得到反映,它将用户反映在它的“屏幕”上。用户看到的不是界面之外的东西,而是自己的粗糙形象。此外,它使用户反思数字和模拟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以及它与界面的关系。木制镜子突出了一种美学上的对比,这种对比在很多数码艺术中都很常见,即透明度和反射率之间的对比。

    3 透明度和反射率

    数码艺术家不是唯一探索界面反射率的人群。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对各种形式的混合现实(MR)的研究,包括无处不在的计算机以及将计算机生成的信息投射到物理表面的系统。大多数当代数字艺术可以说是MR的翻版,都是在物理空间中展现虚拟信息。一些泛在计算领域的研究人员仍然在追求透明度,他们试图将计算机嵌入环境,让用户看不到它们。很常见的情况是,MR应用程序采用反射接口。虽然用户接收的数字信息往往被覆盖或混合在其物理环境中,但我们仍然能够区分物理和虚拟。对其需要做出区分,以便我们利用虚拟信息的流动性和响应性。此外,MR应用程序通常是反射美学的产物,因为它们将应用程序置于用户的物理和现实世界中,鼓励用户反思自己的背景,并经常在使用界面时与同事进行交互。

    4 透明度和反射率的节奏

    笔者描述了两种美学,透明度和反射率,并认为数字艺术探索了后者。在这里笔者必须强调,透明度并不是一种糟糕的审美或设计策略,而是只有当透明度被视为界面设计的唯一目标时才会出现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可能忽略了用户必须批判性地了解界面本身的需要。数字艺术增强了这种批判意识,MR中的一系列新的设计策略也是如此。

    最后,回到审美计算的两种方法:代码视图和界面接口。在代码视图中,审美体验从应用程序的目的中抽象出来。代码很优雅,因为它利用了编码语言或其他正式系统的特性:应用程序的功能以及应用程序的社交和文化背景都不相关。因此,为了理解代码,程序员或知识渊博的用户必须通过界面接口查看代码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审美计算的代码视图并不关注反射率。观众或观众的文化背景与代码的美学无关,除非是特殊情况,口味可能因观者而异。反射率美学原理属于界面设计领域。设计实践者、应用设计师必须同时重视透明度和反射率这两种美学在数字艺术与界面设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石磊.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 尼克·库尔德里(英).媒介仪式:一种批判的视角[M].崔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 魏然,周树华,罗文辉.媒介效果与社会变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 曲芳,王建民,肖静如.交互设计——设计思维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5] 罗涛.交互设计语言——与万物对话的艺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6] 戈尔登·克里希那(美).无界面交互 潜移默化的UX设计方略[M].杨名,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7] 布魯斯·布朗,理查德·布坎南,卡尔·迪桑沃,丹尼斯·当丹,维克多·马格林(美).设计问题[M].孙志祥,辛向阳,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8] 韩炳哲(德).他者的消失[M].吴琼,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

    作者简介:郑园(1995—),女,吉林永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交互设计应用研究。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