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镇魔芋种植技术初探
杨跃
魔芋别名花杆南星、鬼芋等,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宁洱镇具有优势的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魔芋加工工业的兴起以及外销渠道的打开,魔芋生产已由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发展为大田规模化商品生产,魔芋适应性广,对气温、土壤等条件要求不高,在山区、田边地角、房前屋后都可以种植。近年来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积极探索种植技术,积极发展魔芋生产,是山区农民致富的好项目。
一、基本情况
宁洱镇位于宁洱县中部,是城乡结合的中心大镇。地处北纬22°58′8〞~23°16′50〞,东经101°9′19〞~101°54′2〞。辖区面积538.36平方公里,共有20个村民委员会、271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居委会、39个居民小组,全镇辖区共有7.32万人。耕地面积85150亩,其中水田27067亩,旱地58083亩。镇境内地貌纵横交错,海拔在800米—22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8.2℃,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1414毫米,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1921.2小时,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光能、水利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2018年宁洱镇主要在宁洱镇西萨村、宽宏村、谦岗村、民主村、金鸡村,发展魔芋产业,共种植511.5亩,其中:西萨村313.5亩;宽宏村60亩;谦岗村63亩,民主村30亩;金鸡村45亩。魔芋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二、魔芋种植技术
1、种植环境选择
魔芋性喜阴湿环境,海拔800~1200米左右最为适宜。土壤以中性至微酸性肥沃、透气性好、疏松、土壤PH值5.5~6.5、土层较厚的砂土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为宜。
2、魔芋种选择及处理
魔芋有白魔芋和花魔芋两种,本地所种品种为花魔芋。要选用芽窝眼小、顶芽肥壮、无病虫害的、大小以100~250克/个为宜的作种芋用。下种前最好日晒l~2天后,用500~1000PPM的农用链霉素浸种消毒30分钟后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在播种前15天~20天催芽,要特别注意保持温度和湿度,防止芋种干缩。
3、栽培时间和方法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魔芋播种的最佳时间在4月上旬。在魔芋栽种前10~15天开挖施肥沟,将施肥总量的80%施于沟底作基肥,其余用作追肥。采用斜植,防止芽窝积水感病烂种和新芽底部皮层龟裂和腐烂,芽头朝上栽植,必须注意肥料不要直接触及种芋,然后在种芋上面覆盖细土,覆土厚2~3厘米。根据魔芋种的大小,确定合理密度,便于田间管理,行距0.5米~0.6米,株距0.3米~0.5米,需亩植4000株左右。
4、覆盖处理
魔芋播种后,在土表覆盖一层5~10CM厚的草或者秸秆,用量一般是干草750~1000公斤/亩,以盖秸秆后不见土为宜。以达到保湿、调温、压草等作用。9月以后气温渐低时,宜撤除铺草,让土地表层接受阳光照射以保土温,利于植株生长及球茎发育。
5、追肥
魔芋追肥时不建议撒肥,容易撒到枝叶上,造成烧苗,每次追肥应离植株稍远处施下,魔芋因长块茎,出苗后要及时追肥,确保地上部分旺盛生长,需肥量大,追肥宜早不宜迟,每中耕1次,即追肥1次。第一次追肥在幼苗期,這一时期是魔芋田间管理关键时期,促进魔芋健壮生长,用量约占追肥总量的10%~20%,氮肥可稍多些,钾肥可稍少些。第二次追肥在换头期,充实球茎和根状茎,用量约占追肥总量的10%左右,此时钾肥应多施些,增强叶片长势、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6、病虫害防治
结合全县魔芋生产实际,病害防治要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意识,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轮作,若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在病株窝穴处撒上石灰,踩紧土壤,并在外围再撒一圈石灰,防止雨水带走病菌,扩大传染。所以在有利于魔芋健康生长的栽培措施下,要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主。病害主要有软腐病、白绢病、轮纹斑病、叶枯病、根腐病,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软腐病和白绢病。软腐病为害块茎及根状茎,又称球腐病、倒杆病,对付该病主要在于预防,发病期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洒,每7天1次,连续2~3次。白绢病在8月份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为害茎基部,可在7月下旬植株根部撒施生石灰,一般亩施25公斤,注意开沟排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或烧毁;药剂防治,可选用72%的农用链霉素2500倍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一周喷一次,连续喷施3~5次。虫害主要是甘薯天蛾、斜纹天蛾、蛴螬等。甘薯天蛾、斜纹天蛾主要啃食魔芋叶片,可使用高效低残留杀虫剂叶面喷雾杀灭;蛴螬可结合整地,并用90%的敌百虫0.5公斤对水400公斤喷雾,可达到防治效果。
7、清除杂草
魔芋根系分布浅,可用手工拔除杂草。
8、适时采收
魔芋待地上部分枯萎后,一般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挖收。应选晴天挖取块茎,收挖后的魔芋,将好的魔芋和有损伤的魔芋进行分开摊晾,待吹干水气后,进行加工或销售。
三、经济效益
通过511.5亩魔芋种植,一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按亩产2000公斤,单价4元/公斤计算,可实现产值409.2万元;二是解决就业;三是引领地方农业产业升级;四是能有效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意识,有益于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665199云南省宁洱县宁洱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