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东兴区:“以买代帮”激活精准扶贫生态链
卢宣华
2015年以来,内江市东兴区推进精准扶贫,积级探索稳定脱贫、科学脱贫新路径。其中,“互联网+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精准扶贫”的 “以买代帮”模式初见成效。
该模式依托电商平台充分整合政府、电商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和消费群体的力量,通过城市自身消费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为纽带,打造集规划、营销、管理、生产、消费于一体的产业脱贫“生态链”,实现了脱贫攻坚由行政意愿向全民意愿的提升,由单向帮扶向双向互助的转变,形成万企帮万村、万家扶万户的攻坚合力。
互联网+产业扶贫
精准施策“怎么帮”
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是首要前提。东兴区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对23个乡镇77个贫困村、6421户贫困户逐户逐人建档立卡,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做到摸清底数,精准识别。
精准确定帮扶主体。精准扶贫是系统工程,必须整合资源,形成攻坚合力。在确定区、乡镇(街道)各级行政部门、党员干部为帮扶第一行政责任主体,开展严格考核问效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突出群众参与,成立“东兴区扶贫志愿服务组织”,为贫困村脱贫、贫困户致富提供服务。
精准制定帮扶措施。脱贫根基在产业,难点在持续增收。为此,东兴区在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引导力度,加强产业规划的同时,与本土电商企业“全搜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全新开发“互联网+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电商平台,破解贫困户产品销路不畅的难题。
数据库+服务上门
精准对接“怎么买”
建立电子商城系统。由内江全搜索公司开发“以买代帮”商城系统,全面梳理采集贫困村产业情况、贫困户个人信息、正在销售的农产品等信息,在功能上实现农副产品采购、包装、平台销售、送货上门的智能化管理。
完善三大数据库。完善贫困户信息,为每个贫困户建立电子档案,制作二维码标识上家门、上平台。完善贫困村产业信息,全面梳理采集贫困村产业情况,因地制宜为每个村、镇规划适宜产业,实现一村一品在平台独立展示。现已完成小河口镇红林村、三烈鎮芋合村、杨家镇石盘村180余户贫困户数据采集工作,在平台上正式运营。建立爱心大数据并公示,加大爱心扶贫正能量传播。
设立农村、社区电商服务站。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在全区建成电子商务服务镇级站26个,村级服务站(贫困村)22个,功能基本覆盖77个贫困村,在每个村明确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电商事宜,与电商企业进行沟通协调,为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牵线搭桥。目前,内江城区已建立了15家社区电商服务站。
精心打造包装农产品。电商企业直接上门收购贫困村农产品,进行二次包装,提升产品整体形象和精美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截至目前,已对红林土鸡蛋、红林土鸡、太子柑、杨岭村土鸭、虫子蛋、大千故里田家醋等产品进行了包装,在平台上销售几乎供不应求,彻底消除了贫困户的生产后顾之忧。
消费自助+爱心助人
精细营销“谁来买”
借助微信公众号、网络等媒体,加大“以买代帮”平台宣传力度,鼓励市民在平台上购物消费,为贫困村发展奉献爱心。
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平台产品价格亲民,不高于市场价,并贴有二维码,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追溯到产品源头,产品质量有保障。同时,专业合作社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抽检,对果蔬农残超标、饲料喂养土鸡、出售劣质产品等个人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
互利互惠实施持续消费。消费者通过“以买代帮”平台,能购买到健康放心的贫困户特色农产品,还能通过宣传推广购物平台获得购物折扣券。民营企业在平台消费后,能获得平台免费提供的企业产品宣传空间,拓宽企业产品宣传销售渠道。
凝聚力量献爱心。建立“产业扶贫帮扶基金”,在平台销售额中按比例提取。设立个人爱心榜、企业爱心榜,加大爱心扶贫正能量传播。在每年10月17日“中国扶贫日”,举办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颁奖活动,形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合作社+农户
精准聚焦“卖什么”
在贫困村成立专业合作社,由专合社负责对接市场,消费需求什么,就发展什么产业,确保市场需求与产业定位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由专合社对村内产业发展进行全面管理和指导,贫困户可优先加入享受服务。按照“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的发展宗旨,统一规划布局,设制生产标准、规范生产流程,进行产品质量把关。
科学组织生产。在全区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下,充分发挥专合社的信息、技术等优势,将财政扶贫资金和集体资金用于购买种苗向贫困户免费发放。根据市场销售动态及电商企业大数据库反馈信息,进行科学调整,增强产业灵活性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加强技术指导。由专业合社组织种养殖户参加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培训,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树立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邀请农技专家到合作社基地,对种养殖户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学习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领,统一产品生产规格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