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集聚区”:互联网时代下文创集聚区发展新思考
【摘要】随着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日益加深,传统的商业模式、创业方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也亟需新思维、新路径、新举措。本文从我国文创集聚区的建设历程和基本规律出发,提出了集聚区发展的三大阶段,认为当前需要迈向以跨界融合、协同发展、虚实结合、混合规划为特征的创意生态圈阶段,同时对创业生态圈的内涵、特点,以及三大圈层、三大新生力量、三大关注要点等进行了深入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创意生态圈;平台
【作者单位】熊海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一、时代之变:文创集聚区发展环境的大变迁
互联网的核心精神是平等、开放、分享与协作,相对于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在资源上讲求开放与共享,在价值网络上讲求共生与协同,在创业方式上讲求抱团与协作,互联网带来了传统商业模式和创业方式的重大变化。
1.商业模式:从“价值链竞争”走向“生态圈竞争”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硬件与软件、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界限正在消失,网络化、平台化、生态化发展成为潮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从价值链竞争变成了商业生态圈的竞争。
生态圈模式与原有价值链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价值链模式强调如何利用企业已经拥有的、即内部资源形成竞争优势;而生态圈则强调企业如何通过建设一个价值平台,通过平台撬动和集聚圈内其他企业的能力,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在现代竞争中,商业生态圈日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马云曾说:“我们要让阿里人明白,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生态系统,而绝对不能建一个帝国系统。”雷军表示:“希望在大的Android生态系统中,建设由小米手机、MIUI、云服务和开发者组成的生态圈。”李彦宏认为:“百度必须要做一个大公司应该可能做的事情,让移动互联网更健康,去搭平台,让有产品梦想的人做出改变世界的产品。”宋城集团黄巧灵也正在布局打造演艺生态系统。
2.创业方式:从孤立、封闭走向抱团、开放
在网络化、数字化、平台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相比传统型的创业,当前创新创业的门槛正在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正在减少、周期也在缩短。创业更向前端延展,创业方式正发生巨大变化。
首先,从孤军奋战转向抱团创业。在传统创业环境下,由于社交平台和虚拟创业平台的缺乏,创业者更多的是一种“独狼式”创业。在网络化、平台化的环境下,创业更多是抱团创业,通过各种社交平台,来寻找合作伙伴、交流创业心得、获得创业投资。其次,从资源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传统创业中,创业者的成功主要依靠特殊政策、人脉关系、技术资源等,而在创业成本极大降低(硬件成本现已降至仅为十年前的百分之一)以及创业生态圈商业模式普及的今天,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切中时代敏感神经,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这种背景下,创业者对文创集聚区的期望,正从原来简单的房租优惠、政策需求,转向专业化、个性化、社交化、全程化的服务渴求。
二、发展之思:构建创意生态圈
面对变革,传统文创集聚区必须改变思维,跨越升级,打造更开放的平台,整合更广泛的资源、协同更多元的力量,加快构筑创意生态圈。如果集聚区不能改变思维,创新发展模式,就很可能成为变革时代的牺牲品。
那么,今天的集聚区该如何升级,明天的集聚区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1.文创集聚区发展的三个阶段
结合空间经济组织形态发展规律和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区实践进程,本文将集聚区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创意园区阶段、创意社区阶段、创意生态圈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创意园区阶段。我国文创集聚区的建设最初是从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始的,发展以后风靡全国。由于高新科技园区在经济中起到的示范作用,各地方政府打造文创集聚区主要是按照以下几点为模板。
整体而言,这时期的文创集聚区建设取得不少成就,例如数量大增(到2014年全国大约有10000家集聚区),面积大规模扩大,概念和作用得到较广泛的认可,但一些集聚区由于不熟悉文化产业的属性,在建设过程中只注重面积、设施等硬件指标,仍停留在提供低层次服务的水平上,基本成为企业的“房东” 和“物业”,增值服务、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非常少。因此,在入驻企业和创业人员需求和市场力量的推动下,进入了集聚区发展第二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和创业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创意社区也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互联网的根本属性是开放,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融合,要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由于创意社区的开放度、融合度以及对外部的资源整合不够,没有形成“实体+虚拟”的集聚发展平台,难以为创业者提供各类所需资源,同时对公共交流、活动空间也重视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文创集聚区正迈向第三个阶段文化创意生态圈阶段。2013年5月开园的深圳盐田国际创意港就是一个雏形,其成立之初就以“文化+电商”“学院+园区”融合为发展定位,融合了 “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教育培训”的等发展功能。
2.什么是创意生态圈?
简而言之,创意生态圈是以创意源(创新创业者、创意企业等)为中心,以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虚实结合、混合规划为主要特征,利用集聚区自身优势协同整合最广泛的外部资源(包括投资人、创业导师、媒体中介、优惠政策等),共同参与到为创新创业者服务的过程中来,将集聚区打造成一个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的有机生态系统。
“创意生态圈”主要有四大特征。
第一,在产业策略上突出“跨界融合”。融合是创意产业的本质属性,创意生态圈中,要推进创意与先进制造、人居环境、文化旅游等各产业纵深融合,扩大创意的实现载体,最大化创意价值。
第二,在发展方式上突出“协同创新”。开放性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精神,创意生态圈的建设,不是运营商的独角戏,而是一个充分与入驻企业、创业者互动,共建、共享、共治的过程。
第三,在平台建设上突出“虚实结合”。创意生态圈,不仅要有完善的线下实体平台,而且必须要有线上的交易交流平台,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增加创新创业的便利性和成功率,并通过整体环境的营造,让创意成为生活方式。
第四,在规划设计上突出“混合规划”。由于创意生态圈关注的是如何激发创意潜能和创意转化,强调为创意人服务,因此集聚区建设不仅要有工作空间,还要有适合创意需求的生活空间、休闲空间、商务空间和社交空间,是一个混合性、多元化的产业集聚空间。
相比创意园区和社区阶段,创意生态圈将呈现许多新特点(见表3) 。
3.创意生态圈三大构成圈层
持续吸引、培育和孵化出文创企业是创意生态圈的价值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创意生态圈必须构筑清晰、合理的圈层结构,由内而外营造出一个能激发和转化创意的生态环境。本文将创意生态圈分为三大圈层。
图1 创意生态圈示意图
创意生态圈最核心层是服务对象,是创意的源头。与传统集聚区不同,生态圈服务对象具有融合性,不仅包括创意企业,也涵盖相关融合企业;具有全链性,为产业链上不同环节、不同功能的文创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全程性的全产业链服务。
第二圈层是创意服务平台层。服务平台是集聚区运营价值实现最核心的载体。与传统集聚区不同,创意生态圈打造的是“实体+虚拟”平台,形成网上网下互动的集聚空间。
实体平台包括线下的创业平台、休闲平台和社交平台,其中社交平台是一个交流、交友、交易的新空间,主要是为了让各类创意人群在这里集聚、各种创新思想在这里激荡,让创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虚拟平台是线上文创服务平台,是在实物设施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上,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的无界域、国际化的虚拟创意集聚区。虚拟平台主要包括应用平台、电商平台和众筹平台等,成为一个即时性的数字化网上交易市场和一个数字化的融资平台。
第三圈层是支持群体。由于集聚区为创意生态圈提供的不再只是传统的物业管理、工商注册、法律顾问、财务管理等简单服务,而主要是创业指导、媒体传播、社交互动等高端、个性、文化、互动的服务。因此,仅靠集聚区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最大限度协同和整合外部资源,以满足创新创业者的需求。
三、动力之源:构筑文化创意生态圈三大新势力
在创意生态圈阶段,集聚区的概念、范围、运营主体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力量,形成了一些集聚新类型,其中主要有以创意阶层主导的生态圈、以开放平台主导的生态圈、以文化企业主导的生态圈。
1.以创意阶层为主导的生态圈
200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兴起》(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一书中提出21世纪将成为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的世纪。而创意阶层最集中的无疑是大学校园。校园这个庞大的群体构成了创意集聚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思维活跃、创业欲望强烈,在互联网、数字化极大降低了创业成本的今天,文化创意已经不需要多大的规模、多强的硬件设施,一个大学宿舍就可以是一个“创意工坊”,一个点子或创意就能出奇制胜,占领市场。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及周围汇集了3000多个创意工作室,产生了兔斯基、三国杀等优秀的创意产品。
2.以开放平台为主导的生态圈
随着商业模式从价值链转向生态圈,对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这些大企业而言,投资和鼓励初创企业,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资源支持,构筑创意生态圈,已成为保持企业创新力以及避免被颠覆的重要手段。
以腾讯开放平台为例,2013年腾讯在北京石景山建立了首个O2O创业平台。在线上,依托腾讯云、商业变现模式、QQ互联账号打通推荐与分发的移动能力,以及多场景触达用户的流量入口等强大优势,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多元服务;在线下,腾讯联合银行机构、软件园等业界资源,建立创业基地。截至2014年6月,腾讯已经累计开放1万多个开放接口,云骨干机房覆盖全球15大城市,在全国上百个城市建设了超过300个加速节点,开放平台第三方开发者数量达到500万,流水过1亿元的创业团队已达到22家,创业公司总估值已超过2000亿人民币。一个以游戏、软件等内容为核心的创意生态圈正在形成。
3.以文化企业为主导的生态圈
这类创意生态圈的典型代表是宋城集团。宋城是中国优秀民营文化企业的代表,公司在2010年上市,被资本市场称为中国演艺的第一支股票,其主打产品《宋城千古情》,已经演了16000多场,游客数量达到了5000万。当前集团正致力于构建一个以文化演艺为核心、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的创意生态圈。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打造公园、演出、活动等构成的宋城线下巨大平台,目前有39100个座位,达到了百老汇座位数的82%;二是构建以娱乐视频和OTA(在线旅游网站)为核心的线上模块;三是建设以综艺真人秀和影视剧的IT内容模块。宋城集团希望通过打造创意生态圈,让更多从事演艺的企业能够在这个平台中得到最低的租金和最好的展示,实现快速发展,让演艺行业有一个更繁荣的未来。
四、创新之要:构建创意生态圈的三大关注点
对于传统集聚区而言,实现转型升级,构筑创意生态圈,是一件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打造全新的实体和虚拟平台,创意社交平台、全链化的创业平台、休闲娱乐平台,还要推动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才能保障创意生态圈的顺利推进。
1.运营模式创新
运营模式创新主要包括投资建设模式和盈利模式两大内容。
第一,创新投资建设模式。创意生态圈的重要特点是开放性、协同性,要成为各利益主体共同创造和共享价值的平台,因此,在集聚区特别是平台等建设中,要坚持政企联动,多方参与,积极将管理权和开发权分离,探索开发权社会化。集聚区要改变过去仅靠公共财政、银行贷款、政府补贴等较为单一的投资模式,可以通过建立创意生态圈建设基金、运营基金等形式,大力引入社会闲余资本,形成由政府、战略投资者、入驻企业等共同股份制开发建设的格局。
以私募合作为例,集聚区可以发挥政府资源、运营能力等优势,吸引私募资金联合开发载体或平台。集聚区运营企业负责项目开发建设、平台运营、园区管理等;股权基金投资管理公司负责融资工作、项目监管、创业资源引入等。
第二,创新生态圈盈利模式。在园区、社区时代,集聚区盈利渠道主要是租金、不动产增值、政府补贴、增值收入等。在创意生态圈时代,除了以上盈利渠道,“持股孵化”、风险投资等将成为最重要的盈利方式。国外已经有大量成功的案例,最典型的如美国“Y Combinator”创业孵化器。
2.服务模式创新
建设创意生态圈,从服务模式创新来看,有两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首先,要重点服务最活跃的群体,例如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创业者。截至2013年底,我国拥有130多万家文化企业、200多万文化个体从业者、工作室。其中小微文化企业占总企业数的85%,总从业人数的77%,总文化产业增加值60%。小微文化企业是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源头,是保持和发展当代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广大文化创业者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
其次,要关注最迫切的需要,打造文创金融服务体系。文创企业特别是小微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因为企业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解决不了融资问题,不得不走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大体上年息要在20%—30%,短期的拆借资金,月息很高,这严重束缚了小微企业发展。博鳌论坛2013年发布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90%的小型企业和95%的微型企业,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因此,必须加快构建政府、社会、企业等共同协作的金融服务体系。
3.管理机制创新
管理机制创新是推动创意生态圈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实践经验来看,主要包括人才激励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的创新。
首先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事业以人为本,人才是创意生态圈建设最核心的资源。对生态圈运营企业而言,如何培育、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本文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股权激励,允许高管层入股、并设立高管期权激励;二是岗位激励,建立严格的分级制度和内部逐级提升制度,让基层员工有足够的上升空间;三是薪酬激励,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应尽量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并与绩效挂钩;四是绩效考核机制,设定明确、合理的考核指标,依指标进行考核,明确奖罚。
其次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创意生态圈本质就是整合各类资源为创新创业者服务,因此要以“实体+虚拟”为架构,通过一系列机制有效地整合资源。例如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战略合作机制,与兄弟集聚区、咨询机构、投资机构、市场推广机构等组成战略合作伙伴,联合为入驻企业和创业者服务;二是代理服务机制,将生态圈内的企业、创业需求进行归总、分类,然后打包承包给外部服务单位;三是撮合服务机制,扮演创新创业者和市场资源(如投资者)间的“红娘”角色,帮助其双方进行合作。例如“设计之都产业园”运营者灵狮公司摸索出了“灵狮模式”,实现了从“二房东”提升到“二房东+经纪人”的高端增值服务模式,将设计企业与制造业进行了有效对接。
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商业模式、创业方式之变,我国集聚区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传统集聚区的运营者应改变思维,真正做到以创新创业者为中心,从政策走向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保守走向创新,不断思考如何才能为创业者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如何才能构筑更好的创意生态圈。
参考文献
[1]范周. 中国文化产业新思考Ⅱ[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2]王齐国,张凌云. 文化产业园区理论与实践[M].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3]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4)[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史建平. 中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4)[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5][美]理查德·佛罗里达. 创意阶层的崛起(关于一个新阶层和城市的未来 )[M]. 司徒爱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