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相关影响

    赵淑红 陈瑶

    

    【摘要】目的 探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诊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40例分别施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心脏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VO2 max/kg、VO2 max/HR、 METs均提高,前后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后均有提升,前后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改善明显,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治疗;运动心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7..02

    心力衰竭指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一定的严重程度(终末期),主要反映心肌的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導致静脉回心血量不能被充分排出心脏,引发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进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呼吸道感染、输液过快或过多、心肌病和心肌梗死等诸多因素均可能引发心衰,患者常有乏力、呼吸困难和液体潴留等表现[1]。心衰是全球老龄化国家所面临的共同严峻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加重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整体经济负担,心血管领域中心衰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挑战性。本文就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展开探究,并将现阶段取得结果进行整理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我院于2017年5月~2019年3月诊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40例(男21女19),年龄42~72岁,平均(54.4±3.4)岁,病程2~7年,平均(3.8±1.3)年,20例II级 、16例III级、4例IV级(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乙组40例(男22女18),年龄30~76岁,平均(54.2±3.2)岁,病程2~7年,平均(3.8±1.3)年,19例II级、18例III级、3例IV级。二者组间差异极其微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实施本研究前已向医院伦理委员会申请获准,患者知情同意署名、临床资料完整详尽。

    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病理的诊断标准,恶性肿瘤、相关心脏运动康复禁忌证患者均予以排除。

    1.2 方法

    甲组患者施予抗心衰药物(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ACEI、利尿剂)联合心脏康复治疗:①纠正电解质失衡并良好维持,告知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低盐)、作息(保证有6~8 h睡眠时间)习惯,指导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并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密切留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②运动前先进行CPX(心肺运动试验),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适应能力水平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一次负荷方案、二次负荷方案、递增负荷方案)。为患者讲解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运动前做好热身和肌肉拉伸,示范引导患者正确进行有氧运动(快走、慢跑),3次/w,20~30 min/次,以稍稍出汗或劳累为宜;运动强度和时间结合患者实际恢复情况进行调整,遵循循序渐进原则。③患者阻抗训练与耐力训练期间全程在其身边陪护,监督患者运动动作确保动作规范,若期间患者出现喘气困难、疼痛等现象应立即暂停相应运动并实施干预,保障患者的安全。使用心率手表对患者运动中的心率进行动态监测。④患者出院前耐心详细叮嘱院后自行运动时要选用合适的方式如:骑自行车、跳健美操、打乒乓球、练太极拳、打门球、爬楼梯等多种运动项目展开运动,按照由弱到强(轻微→适中→较强)的运动原则进行活动。初始运动时间可控制在25~30 min/次,待身体慢慢适应强度后可将时间调整为30~45 min/次,若患者运动可承受度较强,可再适量提升运动时间,但总时长应在<60 min范围内,3~5次/w频次为宜,上午7:00~9:00时段为最佳运动时间。并由家属监督其坚持进行心脏康复训练[2]。

    乙组患者仅施予常规抗心衰药物(同上)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及最大摄氧量(VO2 max/kg)、最大氧脉搏(VO2 max/HR)、最大代谢当量(METs)等心肺功能指标,运动期间对各心肺功能指标进行重复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实施该项研究借助SPSS 20.0版本统计学软件统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的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用t检验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进行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各项心肺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VO2 max/kg、VO2 max/HR、METs进行比较,差异微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VO2 max/kg、VO2 max/HR、 METs均有提升,前后对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甲组均更高,组间对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 讨 论

    心脏是人体的总指挥部,当其出现衰竭时会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运行,导致整个身体都出现问题。多数心衰患者将休息作为主要康复手段,认为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从而减轻症状,但事实上有意避免运动、长期卧床反而可能导致出现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或心衰的急性发作。有研究表明,坚持运动的患者比以休息为主的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要低20%左右[3]。本文施予患者常规抗心衰药物外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得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VO2 max/kg、VO2 max/HR、METs均有提升,前后对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甲组均更高,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提示有计划的展开运动锻炼可提高患者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的代谢和灌注起到良好改善,心肌的收缩力得以恢复,提高心肌耗氧量,心肺的气体交换得以增加,使运动心肺功能增强。可见患者在长时间的耐力运动中,其心(血液循环系统)、肺(呼吸系统)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刺激,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得到良好的氧气供应和营养供应,维持最佳的功能状况。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改善明显,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晓红.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6):3051-3052.

    [2] 施祖芬,王昭昭.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临床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3):97-98.

    [3] 范 洁.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临床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8,v.27;No.186(04):91+93.

    本文编辑:赵小龙

相关文章!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欣【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50237例处方,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