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利润衡量国企经营状况的可行性分析
石京民
摘 要:林毅夫先生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一文中提出,通过对比企业实际利润、成本与社会平均利润、成本的差异,以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方式判断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而实现这一假设的重要前提是充分竞争,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使平均利润率真正成为衡量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有效标准,因此,本文对于平均利润衡量企业状况的可行性分析即是深入研究如何引入竞争模式并深入探讨平均利润的形成条件。
关键词:平均利润;市场竞争;国有企业;经济体制;竞争模式
一、《资本论》关于平均利润形成条件的研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阐释平均利润形成的条件,他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有各种不同的生产部门,它们的生产类型、产品性质、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工艺流程等各不相同,因而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存在着差别,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是影响利润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因而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投入同等数量的资本,即使剩余价值率等其他要素相同,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和资本周转速度快慢不同,其利润率也各不相同,从而获得不等量的利润。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市场机制建立起来,价格、竞争、供求等要素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为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创造了条件。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原来利润率低的行业随着资本减少,缩小生产规模,产品数量减少,在社会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不应求,价格增加,利润率提高,而原来利润率高的行业随着资本增加,扩大生产规模,产品数量增加,在社会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利润率降低。在利益的驱动下,这种运动会一直持续到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趋于一致,即平均利润形成的时候,才会停止。
由此可以看出,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即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平均利润的实现机制。
二、我国经济体制及国有企业现状对平均利润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开始面向市场进行改革,股份化公司制极大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平均利润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为平均利润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推动了利润趋于平衡状态。
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独立的经营权,供销完全是在国家的管理指挥下进行,因而企业没有竞争机制,没有利润刺激,没有供求信息,这一切都导致生产要素无法在行业间自由流动,从而没有平均利润可言。而市场经济固有的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平等性为平均利润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地区、行业垄断被逐步打破,从而推动了平均利润的形成。
另一方面,必须看到,由于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的高度公有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本流通自由度受到制约,不利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由于高收益的行业被国有企业垄断,资本不能进入这些领域,使得资源只能在低收益的行业里配置,使得这些低收益的竞争行业产量不断扩大,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低,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使得垄断企业供给不足,价格越来越高,利润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资源配置的效率极低,社会总产量降低,价格升高,消费者福利降低,无形之中,垄断行业无偿地从竞争行业中抽取转移了大部分收益。
因此,如何引入竞争机制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前提,也是平均利润真正反映企业发展水平的基本保证。
三、如何引入竞争模式及平均利润的最终实现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竞争模式的引入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为实现资源的自由流通,达到平均利润要求的水平,应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允许非公经济进入垄断市场,而非原有企业的简单“拆分”。目前,铁道、邮政、电力、石油等行业仍为垄断市场结构,石油等行业分拆后组建的一些国有独资企业,仍旧处于垄断状态,获得超额利润,并未实现信息的真正对称和资源流通的真正自由,这样很难形成规范的现代公司制度和市场竞争意识,从而不能实现平均利润衡量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基本目的,为改变这一现状,有效的方法是真正允许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推行股票主体的多样化,由国有经济的绝对控股转变为相对控股,从而将垄断行业引向竞争和市场,逐步形成规范的治理结构,促使国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管理能力,优化服务水平,使利润率趋向平均利润,真正实现以平均利润衡量国企经营能力的目的。
2.加快垄断企业的政治、管理改革,深化政企分开、所有权管理权分开。目前,中国的很多垄断行业都是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的结合,尚未真正实现实质性的体制改革,政府仍对很多企业实行着管理权,传统国有企业服务差,效率低的缺点并未得到真正改正,因此,政府必须认识到,企业只有拥有足够的自主权,才能真正面向市场,引入竞争,从而提高效率,使企业利润率趋近于平均利润,而此时政府无法直接监管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平均利润率衡量而得以解决。
综上,只有实现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和充分竞争,平均利润才有可能真正反映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林毅夫先生《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通过对比企业实际利润、成本与社会平均利润、成本的差异,以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方式判断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假设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南海出版社,2007.20—30.
[2]林毅夫.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J].经济研究,1997(3).
[3]吴敬琏.《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4]张维迎.从现代企业理论看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J].经济学消息报,1994.
[5]葛守昆,梁洪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本原问题与思路重置[J].现代经济探讨,2013(3).
[6]陈少晖,廖添土.国有企业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调适和路径选择[J].浙江学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