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砖雕匠作传承与行业生态的反思
李自若+赖洁怡+李晓雪
摘要:砖雕艺术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门类。在岭南传统造园砖雕技艺门类中,以广府砖雕最为知名。目前,由于广府砖雕工艺复杂、成本高以及市场需求的限制,深谙这门工艺的匠人乏善可陈,广府砖雕技艺传承现状堪忧。本研究基于对广东省砖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世良及其匠师班组的口述访谈总结,重点关注广府砖雕匠作现状以及影响匠师传承的行业生态,以期反思当下传统工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广府砖雕;保护传承;建筑装饰;活态遗产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6-0017-05
收稿日期:2017-12-04
Abstract: Art of brick carving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n Lingnan. Guangfu brick carving is the most wellknown category in Lingnan traditional garden. At present, due to Guangfu brick carvings complex process, high cost and shrinking market, the craftsmen who well versed in Guangfu brick carving become fewer. Inheritance problem of this handicraft became a difficult problem.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oral interview summary of He Shi-liang and his craftsmen in Guangdong Province, who are the inheritors of Guangfu brick carv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uangfu brick carving art and craftsmen,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industry ecology may b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for the future of Guangfu brick carving art.
Key words: Guangfu brick carving;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Living Heritage
1概要
1.1廣府砖雕
砖雕,是由雕刻匠师在传统砖材料的表面上,使用金属雕刀和锤子进行钻打,雕刻出不同深度图案纹饰的物件。它常作为建筑构件或墙面装饰,用在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上,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砖雕工艺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陶饰印纹、瓦当和画像砖的雕刻。战国、两汉时期萌芽;唐宋时期逐渐发展成熟;明、清时期砖雕艺术跃于巅峰。明清之前,砖雕主要用于墓室、寺庙、宫殿;明清以后,砖雕开始大量应用于民宅建筑、园林装饰中。砖雕艺术历经千年发展,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表现手法催生出风格迥异的砖雕流派,主要有:北京砖雕、天津砖雕、山西砖雕(清徐砖雕)、徽州砖雕、苏派砖雕(苏州砖雕)、广府砖雕、临夏砖雕(河州砖雕)等。
其中,在岭南地区的砖雕技艺门类中,以广府砖雕最为知名。它广泛分布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主产地在广州番禺沙湾和佛山。作为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装饰技艺,砖雕多装饰于祠堂、庙宇、民居等建筑物的山墙、墀头、墙楣、门楼、照壁、花窗、神龛等处。因地域气候及文化特点,广府砖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艺术表现形式及工艺特点。广府砖雕多选择建筑上拆除的旧青砖为原材料,建筑青砖在练泥前不对土质进行筛选,因此表面气孔较多,细腻程度不如江南与北方砖雕(图1),且尺寸类型少、尺寸较小。由于广府砖雕原料规格较小,大型砖雕一般由多块砖拼构而成,拼接处进行隐藏巧妙,浑然一体。这种拼接工艺,为广府砖雕特色之一(图2)。雕刻工艺方面,广府砖雕借鉴木雕与石雕技法,将高浮雕、浅浮雕及线刻艺术进行综合应用,以“挂丝砖雕”著称,手法自然生动、刀法明快干脆、线条精细流畅、造型讲求层次丰富、图案紧凑、立体感强。广府砖雕多表现繁花似锦、龙凤呈祥、仙子献瑞等内容,也善于将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入画。题材多来自于民间故事、岭南佳果、花鸟鱼虫等具有本土民俗文化的事物,亦有岭南书法诗词砖雕等。
1.2广府砖雕的研究现状
传统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关键问题,不仅仅在于物及技,更在于匠师群体以及支撑技艺发展的业态环境。砖雕发展的当下,除了面临着外来文化、社会动荡、工业化和城镇化等影响,砖雕在建筑中的应用需求日渐减少,匠师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问题,面对的实为行业的困境。
现有研究虽然有大量研究资料和理论成果,大多集中在砖雕的工艺特点、风格特征的研究,包括各朝代的发展演变、工艺特点、风格特征、文化功能及其反映的时代变化,但是其中并未涉及对于砖雕匠师群体的记录和研究。从岭南地区砖雕相关研究来看,多结合地区古建筑、民居建筑特点进行建筑装饰的讨论,其中涉及到广府砖雕工艺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表现形式、材料和表现技法、基本流程、区域分布、主要载体等方面的研究。综合来讲,现有的研究以物、技与艺为主,对砖雕传承及匠师面对的行业环境问题并没有太多涉及。因此,本文着重于砖雕“传承”的研究探讨,通过对城镇化、现代化发展较早的广府地区的砖雕进行研究,反思现当代传统技艺面对的传承问题及环境。
1.3研究样本及方法
本文以省级砖雕传承人何世良师傅的班组为主要研究样本,进行口述历史、文献与实物的研究。其中,结合史料研究,梳理广府砖雕技艺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地域特点;采用口述史方法对何世良师傅的班组进行一手数据收集与研究,包括广府砖雕的操作描述、对技艺传承的理解、匠师学艺经历、技艺传承关系与生存现状。研究内容重点集中在广府砖雕的传承现状与危机、现代语境下广府砖雕技艺的发展方向与契机等方面。
2广府砖雕工艺与匠作传承历史
广府砖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其发展历程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其中,明代由于祠堂建筑在岭南地区的广泛建设,砖雕大量出现在祠堂、民居建筑的照壁、建筑外墙、屋脊、山墙的墀头。清代留存的砖雕比较多。尤其到了清末,广府砖雕发展达到了顶峰,漏窗墙、墙檐、门窗楣、神龛等部位亦开始进行砖雕装饰。近现代的砖雕应用,从功能性转变为非功能性装饰,且应用的领域日渐式微。而如今,广府砖雕仅见于传统建筑遗产的修复或纪念性建筑的建设以及博物馆展示。砖雕也从室外园林建筑的装饰构件,向室内装饰转变(表1)。
广府砖雕的匠作传承,由于清代之前的历史文献资料较少,暂无法考证。清代作为广府砖雕的顶峰时期,也产生了一批技艺精湛的砖雕匠师及作品。清咸丰、同治年间,沙湾雕塑、壁画大师黎文源曾负责颐和园的部分兴建工作(来源:匠师口述)。光绪十六年,番禺的黄南山、杨鑑廷、黎壁竹,南海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砖雕匠人负责陈家祠砖雕工艺的部分[2]。广州陈氏书院墙楣六幅大型砖雕、顺德碧江慕堂苏公祠砖雕大照壁、佛山祖庙《牛皋守房州》《海瑞大红袍》等都是清光绪年间的代表作[3]。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人口急剧增加,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传统砖雕逐渐被现代雕塑工艺装饰取代。传统的建筑业走向低迷,一些砖雕艺人不得不纷纷改行、另谋出路。砖雕的制作技艺出现严重的“断代”,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直至上世纪90年代,古庙宇祠堂的修复日益增多。砖雕这门传统工艺,才重新有了复兴的机会。此时掌握广府砖雕工艺的匠师已寥寥无几。部分新的砖雕从业人员,仅能通过临摹老砖雕与聆听匠师口述,学习广府砖雕。
2015年,砖雕已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岭南地区重要的砖雕技艺门类,“广府砖雕”在广府地区的传人截止至2017年仅有3名。其中,省级传承人仅有1名,市级传承人2名(表2)。
3广府砖雕匠作传承现状——以世良工作室为例
广州番禺沙湾何世良是广府砖雕唯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第一批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本研究以省级砖雕传承人何世良师傅的班组为分析对象,研究广府砖雕技艺班组构成、运作和技艺的传承方式。
3.1匠师群体的组织形式与学艺方式
传统营造技艺的班组从生产的组织方式上看,主要分为工程班组、个体生产(工作室、研究所、作坊等)以及企业化生产三种方式。其中小规模的个体生产(工作室、作坊等)是广府砖雕技艺班组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规模小,往往由带头人(以技艺传承人为多)以工作室、研究所、小作坊等形式,一般人数规模在10~20人不等。
何世良师傅的班组属于小规模的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于2005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人,主要从事砖雕、木雕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主要经营项目有建筑装饰、古建筑修复、广式家具等。现如今工作室中,何世良为带头人,技术骨干约有8~10人,新收的学徒20余人。工匠年龄层次主要分布情况:40~50岁约占25%,30~40岁约占50%,20~30岁约占25%。工匠主要來自广东珠三角地区与广西地区。通过调研,发现工匠之间多是亲属、同乡或朋友互相介绍进来。
班组匠师根据经验及技术水平高低,形成内部分工与级别。按照经验,可分为徒弟和师傅;按照技术水平差异,可分为普通工匠,专业技术工匠,高水平工匠。其中,普通的工匠以较纯粹的雇佣关系在工作室进行生产工作,一般负责搬运、开料、安装等劳力为主的工作,不承担雕刻技艺操作。而砖雕技术匠师,则是由班组中技经验丰富的师傅带领,主要从事雕刻技艺操作,内容包括打稿、打胚、修光等。
学徒跟随师傅从开料、打胚一步步做起。从初入门到熟练掌握雕刻技能,至少需要2~3年。但学徒多以“技”的学习与实践积累为主。技术骨干,则会在技艺操作的经验积累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个人审美修养和创作能力的提升。主笔的匠师,则需要独立把控选料、开料、打稿、打胚、修光、安装等各类技艺以及相应的流程。通过多年的训练及实际操作积累,学徒逐渐成为成熟的砖雕匠师。新一辈的匠师出师后会形成新的班组,推进砖雕生产的扩大。如何世良的大徒弟高平,来自广西,跟随师傅学艺近20年,现已成为技术主要负责人,并成为广府砖雕的市级传承人。
3.2匠师群体面临的砖雕行业环境变化
广府砖雕所使用的青砖,由于现在产品质量上无法达不到传统材料的水平,多数依赖收购建筑拆下的老青砖进行雕刻。但随着传统民居数量的减少以及对传统建筑的保护重视,材料来源也日益减少,砖雕产业也面临原材料资源的可持续问题(图3)。
与此同时,如今的砖雕逐渐从功能性转变为非功能性的装饰。市场需求的减少,砖雕市场回报较小,砖雕生存空间日渐萎缩。为了应对有限的砖雕市场,班组在砖雕生产的同时也会通过扩展其他经营项目维持运作。虽然何世良师傅为砖雕省级传人,但是工作室经营中砖雕业务并不占主体,大部分内容主要承接广府家具制作及少部分大木作工程。由于木雕与砖雕的雕刻工序很类似,有六成工匠会同时掌握两种以上类型的工艺。工匠们也觉得掌握多种技能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维持生计。
然而,砖雕最主要面对的祠堂、庙宇等传统建筑市场,仍然无法获得市场的合理回馈。由于现有的传统建筑多数为公共类项目,现代建筑工程招投标程序往往无法对隶属于传统建筑类别的砖雕装饰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与程序支持,导致人工及时间成本较高的高水平砖雕工艺得不到相应的市场回报,单靠砖雕根本无法实现可持续经营。
3.3匠师群体的培养与职业发展困境
砖雕工匠依然以传统班组的方式从事传统技艺,保留有传统师承关系,但已从传统社会背景下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转为职业性行业组织。与传统工匠相比,现代工匠以经济契约关系为基础,相对缺少传统工匠的法律与家庭伦理约束,多出于谋生与个人发展的角度进行职业选择与发展思考。砖雕工匠是否具有职业优势,也便成为职业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结合已有的班组研究可以发现,砖雕匠师作为一种职业,其发展面对诸多困境:
1)工匠从业环境不佳:砖雕在技艺雕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砖灰粉尘。虽然目前操作已经有现代除尘设备的辅助,但粉尘影响着匠师健康,选择专门从事砖雕技艺的工匠数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砖雕师傅成才周期长,外加砖雕市场需求量不大,工匠身份缺乏价值认同,没有受到相应的尊重,导致学习砖雕回报较低,愿意主动学习这门技艺的年轻工匠非常有限。
2)工匠高素质人才极少:砖雕对造型能力与审美修养的要求极高,除了对青砖材料的熟悉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能对砖雕进行设计并进行雕刻创作。这对于工匠的艺术素养要求极高。广府砖雕省级传承人何世良能从广府木作转型进入到砖雕技艺领域,非常重要的是他自学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他学习与参考大量传统砖雕作品,汲取传统养分的同时,将艺术审美与传统雕刻技艺进行融合,创作出具有岭南特色古朴韵味的砖雕作品。而像何世良这样可以做到审美修养与造型能力融会贯通的砖雕工匠数量仍十分有限。
3)工匠职业认证机制的缺乏:此外,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出现后,在住建部颁布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工种目录中,古建筑装饰装修专业只有5个工种,包括古建木工、古建瓦工、古建彩画工、假山工、古建油漆工,砖雕这门传统营造技艺并没有相应的认定门类。砖雕匠师缺乏相应的培养体系与提升途径,在政策制度、行业认定与价值评估方面仍缺乏相应的保障与扶持。这也是造成工匠流动性大的原因之一。
4广府砖雕匠作传承的“新生态”
面对广府砖雕匠作传承的严峻形式与行业环境挑战,在当下传统文化复兴与传统工艺保护热潮下,广府砖雕匠作传承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探索。
4.1匠作应用领域的拓展
广府砖雕急需在当代环境下创造出新的生命力,重新找到在当代合适的位置,需要可以维系生存的市场环境。由于时代的变化,若仅仅将砖雕作为建筑装饰,它的受众是较为局限的。因而,基于当代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广府砖雕技艺发展的探索也衍生出为两种发展模式:
一种是以“传统”继承“传统”。砖雕继续沿用传统工艺技法、造物理念和形式主题,在传统遗产建筑的修复、纪念性建筑的建设以及博物馆的展示中,发挥原有文化价值的保存与延续。
另一种则是在活态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即结合现代技术工艺、对传统的工艺流程和造物理念进行重塑和解读。由于现代建筑上运用砖雕技艺的机会越来越少,砖雕需要思考新的应用领域。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行为习惯和市场需求,砖雕工艺逐渐从原来的建筑、园林营造领域,转向室内装饰与摆设等领域进行应用。如世良工作室研发了以《岭南佳果》为代表的系列大型砖雕座屏,把砖雕作品做成装置艺术。由于砖雕的摆放位置、环境的变化,与人的视线距离、接触方式的改变,砖雕工艺在作品的形式、尺度、细节、色彩、触感进行调整,日趋精细化以适应现代生活中的观赏与使用(图4)。与此同时,此类工艺品的创作,更能发挥匠师的创意。如世良工作室的砖雕工艺品,在传统岭南砖雕写实的特色基础上,加入国画构图,同时运用木雕、玉雕等技法,让作品既具传统性又不失为创新的当代艺术作品。匠师结合新的应用领域,拓展市场的同时,亦为推进了工艺的精进,拓展了工艺的文化价值。
4.2人才培养的创新
针对传统工艺操作性强的特点,广府砖雕传统师徒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现代教育及职业发展的新局面下,可以探索新的培養模式。
1)通过政策或奖励措施来鼓励传统工匠收徒传艺,健全学徒培养模式。结合师傅及学徒本身所面对的市场特色,对工艺地域化特点进行专业学习。在保留原有传统地域特色的同时,推进砖雕工艺在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与更新。基于在何世良工作室的调研和观察,发现砖雕工坊工匠的流动性很大,由于户籍流动性与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学习广府砖雕的匠师不仅仅局限于广府地区,而是全国各地。
2)砖雕人才的培养与现代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合作,聘请传统工匠作为讲师,并与古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合作,以具体的传统建筑建造或修复施工工地作为实践基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
3)砖雕纳入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中,邀请传统工匠向学生传授传统砖雕技艺,以教学授课、课题合作等方式,对传统砖雕技艺进行研究,协助工匠梳理与总结广府砖雕技艺的特色与经验,形成相应的理论成果,从而推动广府砖雕技艺发展(图5)。
5结语
综合来讲,传统工艺的保存与传承不仅仅局限于对于物、对于技的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需要有生存的土壤及氛围。人,是文化保存与传承的关键。透过广府砖雕匠作的发展与现状,可以看到传统营造工艺是需要从整体行业出发,思考匠师教育培养、匠师职业的发展、匠师行业环境的生态维续。虽然传统营造种种危机,但是也正是从业者与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逐渐将危机转换为契机。教育的合作、行业环境的优化与制度健全将是广府砖雕及其他传统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特别鸣谢匠师(排名不分先后):
何世良 高 平 谢观英 谢东夏
谢乐绪 刘 智 陈桥秀 谢东财
谢乐镇 林锡威 李杰明 何坤萍
黎庆林 熊灿林 刘兴元 高美芬
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参考文献
[1] 薛颖. 广府地域性的砖雕艺术[J]. 南方建筑,2013(3):1-4.
[2] 魏筠. 广州地区古建筑装饰语言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08(5):39-40
[3] 李敏锋. 明清广府地区砖作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李自若/1985年生/江西九江/女/讲师/研究方向为乡土景观、遗产与环境教育、社区营造
*通讯作者:
李晓雪/E-mail: 1455193005@qq.com
摘要:砖雕艺术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门类。在岭南传统造园砖雕技艺门类中,以广府砖雕最为知名。目前,由于广府砖雕工艺复杂、成本高以及市场需求的限制,深谙这门工艺的匠人乏善可陈,广府砖雕技艺传承现状堪忧。本研究基于对广东省砖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世良及其匠师班组的口述访谈总结,重点关注广府砖雕匠作现状以及影响匠师传承的行业生态,以期反思当下传统工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广府砖雕;保护传承;建筑装饰;活态遗产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6-0017-05
收稿日期:2017-12-04
Abstract: Art of brick carving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n Lingnan. Guangfu brick carving is the most wellknown category in Lingnan traditional garden. At present, due to Guangfu brick carvings complex process, high cost and shrinking market, the craftsmen who well versed in Guangfu brick carving become fewer. Inheritance problem of this handicraft became a difficult problem.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oral interview summary of He Shi-liang and his craftsmen in Guangdong Province, who are the inheritors of Guangfu brick carv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uangfu brick carving art and craftsmen,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industry ecology may b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for the future of Guangfu brick carving art.
Key words: Guangfu brick carving;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Living Heritage
1概要
1.1廣府砖雕
砖雕,是由雕刻匠师在传统砖材料的表面上,使用金属雕刀和锤子进行钻打,雕刻出不同深度图案纹饰的物件。它常作为建筑构件或墙面装饰,用在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上,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砖雕工艺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陶饰印纹、瓦当和画像砖的雕刻。战国、两汉时期萌芽;唐宋时期逐渐发展成熟;明、清时期砖雕艺术跃于巅峰。明清之前,砖雕主要用于墓室、寺庙、宫殿;明清以后,砖雕开始大量应用于民宅建筑、园林装饰中。砖雕艺术历经千年发展,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表现手法催生出风格迥异的砖雕流派,主要有:北京砖雕、天津砖雕、山西砖雕(清徐砖雕)、徽州砖雕、苏派砖雕(苏州砖雕)、广府砖雕、临夏砖雕(河州砖雕)等。
其中,在岭南地区的砖雕技艺门类中,以广府砖雕最为知名。它广泛分布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主产地在广州番禺沙湾和佛山。作为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装饰技艺,砖雕多装饰于祠堂、庙宇、民居等建筑物的山墙、墀头、墙楣、门楼、照壁、花窗、神龛等处。因地域气候及文化特点,广府砖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艺术表现形式及工艺特点。广府砖雕多选择建筑上拆除的旧青砖为原材料,建筑青砖在练泥前不对土质进行筛选,因此表面气孔较多,细腻程度不如江南与北方砖雕(图1),且尺寸类型少、尺寸较小。由于广府砖雕原料规格较小,大型砖雕一般由多块砖拼构而成,拼接处进行隐藏巧妙,浑然一体。这种拼接工艺,为广府砖雕特色之一(图2)。雕刻工艺方面,广府砖雕借鉴木雕与石雕技法,将高浮雕、浅浮雕及线刻艺术进行综合应用,以“挂丝砖雕”著称,手法自然生动、刀法明快干脆、线条精细流畅、造型讲求层次丰富、图案紧凑、立体感强。广府砖雕多表现繁花似锦、龙凤呈祥、仙子献瑞等内容,也善于将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入画。题材多来自于民间故事、岭南佳果、花鸟鱼虫等具有本土民俗文化的事物,亦有岭南书法诗词砖雕等。
1.2广府砖雕的研究现状
传统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关键问题,不仅仅在于物及技,更在于匠师群体以及支撑技艺发展的业态环境。砖雕发展的当下,除了面临着外来文化、社会动荡、工业化和城镇化等影响,砖雕在建筑中的应用需求日渐减少,匠师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问题,面对的实为行业的困境。
现有研究虽然有大量研究资料和理论成果,大多集中在砖雕的工艺特点、风格特征的研究,包括各朝代的发展演变、工艺特点、风格特征、文化功能及其反映的时代变化,但是其中并未涉及对于砖雕匠师群体的记录和研究。从岭南地区砖雕相关研究来看,多结合地区古建筑、民居建筑特点进行建筑装饰的讨论,其中涉及到广府砖雕工艺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表现形式、材料和表现技法、基本流程、区域分布、主要载体等方面的研究。综合来讲,现有的研究以物、技与艺为主,对砖雕传承及匠师面对的行业环境问题并没有太多涉及。因此,本文着重于砖雕“传承”的研究探讨,通过对城镇化、现代化发展较早的广府地区的砖雕进行研究,反思现当代传统技艺面对的传承问题及环境。
1.3研究样本及方法
本文以省级砖雕传承人何世良师傅的班组为主要研究样本,进行口述历史、文献与实物的研究。其中,结合史料研究,梳理广府砖雕技艺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地域特点;采用口述史方法对何世良师傅的班组进行一手数据收集与研究,包括广府砖雕的操作描述、对技艺传承的理解、匠师学艺经历、技艺传承关系与生存现状。研究内容重点集中在广府砖雕的传承现状与危机、现代语境下广府砖雕技艺的发展方向与契机等方面。
2广府砖雕工艺与匠作传承历史
广府砖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其发展历程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其中,明代由于祠堂建筑在岭南地区的广泛建设,砖雕大量出现在祠堂、民居建筑的照壁、建筑外墙、屋脊、山墙的墀头。清代留存的砖雕比较多。尤其到了清末,广府砖雕发展达到了顶峰,漏窗墙、墙檐、门窗楣、神龛等部位亦开始进行砖雕装饰。近现代的砖雕应用,从功能性转变为非功能性装饰,且应用的领域日渐式微。而如今,广府砖雕仅见于传统建筑遗产的修复或纪念性建筑的建设以及博物馆展示。砖雕也从室外园林建筑的装饰构件,向室内装饰转变(表1)。
广府砖雕的匠作传承,由于清代之前的历史文献资料较少,暂无法考证。清代作为广府砖雕的顶峰时期,也产生了一批技艺精湛的砖雕匠师及作品。清咸丰、同治年间,沙湾雕塑、壁画大师黎文源曾负责颐和园的部分兴建工作(来源:匠师口述)。光绪十六年,番禺的黄南山、杨鑑廷、黎壁竹,南海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砖雕匠人负责陈家祠砖雕工艺的部分[2]。广州陈氏书院墙楣六幅大型砖雕、顺德碧江慕堂苏公祠砖雕大照壁、佛山祖庙《牛皋守房州》《海瑞大红袍》等都是清光绪年间的代表作[3]。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人口急剧增加,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传统砖雕逐渐被现代雕塑工艺装饰取代。传统的建筑业走向低迷,一些砖雕艺人不得不纷纷改行、另谋出路。砖雕的制作技艺出现严重的“断代”,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直至上世纪90年代,古庙宇祠堂的修复日益增多。砖雕这门传统工艺,才重新有了复兴的机会。此时掌握广府砖雕工艺的匠师已寥寥无几。部分新的砖雕从业人员,仅能通过临摹老砖雕与聆听匠师口述,学习广府砖雕。
2015年,砖雕已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岭南地区重要的砖雕技艺门类,“广府砖雕”在广府地区的传人截止至2017年仅有3名。其中,省级传承人仅有1名,市级传承人2名(表2)。
3广府砖雕匠作传承现状——以世良工作室为例
广州番禺沙湾何世良是广府砖雕唯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第一批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本研究以省级砖雕传承人何世良师傅的班组为分析对象,研究广府砖雕技艺班组构成、运作和技艺的传承方式。
3.1匠师群体的组织形式与学艺方式
传统营造技艺的班组从生产的组织方式上看,主要分为工程班组、个体生产(工作室、研究所、作坊等)以及企业化生产三种方式。其中小规模的个体生产(工作室、作坊等)是广府砖雕技艺班组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规模小,往往由带头人(以技艺传承人为多)以工作室、研究所、小作坊等形式,一般人数规模在10~20人不等。
何世良师傅的班组属于小规模的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于2005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人,主要从事砖雕、木雕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主要经营项目有建筑装饰、古建筑修复、广式家具等。现如今工作室中,何世良为带头人,技术骨干约有8~10人,新收的学徒20余人。工匠年龄层次主要分布情况:40~50岁约占25%,30~40岁约占50%,20~30岁约占25%。工匠主要來自广东珠三角地区与广西地区。通过调研,发现工匠之间多是亲属、同乡或朋友互相介绍进来。
班组匠师根据经验及技术水平高低,形成内部分工与级别。按照经验,可分为徒弟和师傅;按照技术水平差异,可分为普通工匠,专业技术工匠,高水平工匠。其中,普通的工匠以较纯粹的雇佣关系在工作室进行生产工作,一般负责搬运、开料、安装等劳力为主的工作,不承担雕刻技艺操作。而砖雕技术匠师,则是由班组中技经验丰富的师傅带领,主要从事雕刻技艺操作,内容包括打稿、打胚、修光等。
学徒跟随师傅从开料、打胚一步步做起。从初入门到熟练掌握雕刻技能,至少需要2~3年。但学徒多以“技”的学习与实践积累为主。技术骨干,则会在技艺操作的经验积累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个人审美修养和创作能力的提升。主笔的匠师,则需要独立把控选料、开料、打稿、打胚、修光、安装等各类技艺以及相应的流程。通过多年的训练及实际操作积累,学徒逐渐成为成熟的砖雕匠师。新一辈的匠师出师后会形成新的班组,推进砖雕生产的扩大。如何世良的大徒弟高平,来自广西,跟随师傅学艺近20年,现已成为技术主要负责人,并成为广府砖雕的市级传承人。
3.2匠师群体面临的砖雕行业环境变化
广府砖雕所使用的青砖,由于现在产品质量上无法达不到传统材料的水平,多数依赖收购建筑拆下的老青砖进行雕刻。但随着传统民居数量的减少以及对传统建筑的保护重视,材料来源也日益减少,砖雕产业也面临原材料资源的可持续问题(图3)。
与此同时,如今的砖雕逐渐从功能性转变为非功能性的装饰。市场需求的减少,砖雕市场回报较小,砖雕生存空间日渐萎缩。为了应对有限的砖雕市场,班组在砖雕生产的同时也会通过扩展其他经营项目维持运作。虽然何世良师傅为砖雕省级传人,但是工作室经营中砖雕业务并不占主体,大部分内容主要承接广府家具制作及少部分大木作工程。由于木雕与砖雕的雕刻工序很类似,有六成工匠会同时掌握两种以上类型的工艺。工匠们也觉得掌握多种技能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维持生计。
然而,砖雕最主要面对的祠堂、庙宇等传统建筑市场,仍然无法获得市场的合理回馈。由于现有的传统建筑多数为公共类项目,现代建筑工程招投标程序往往无法对隶属于传统建筑类别的砖雕装饰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与程序支持,导致人工及时间成本较高的高水平砖雕工艺得不到相应的市场回报,单靠砖雕根本无法实现可持续经营。
3.3匠师群体的培养与职业发展困境
砖雕工匠依然以传统班组的方式从事传统技艺,保留有传统师承关系,但已从传统社会背景下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转为职业性行业组织。与传统工匠相比,现代工匠以经济契约关系为基础,相对缺少传统工匠的法律与家庭伦理约束,多出于谋生与个人发展的角度进行职业选择与发展思考。砖雕工匠是否具有职业优势,也便成为职业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结合已有的班组研究可以发现,砖雕匠师作为一种职业,其发展面对诸多困境:
1)工匠从业环境不佳:砖雕在技艺雕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砖灰粉尘。虽然目前操作已经有现代除尘设备的辅助,但粉尘影响着匠师健康,选择专门从事砖雕技艺的工匠数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砖雕师傅成才周期长,外加砖雕市场需求量不大,工匠身份缺乏价值认同,没有受到相应的尊重,导致学习砖雕回报较低,愿意主动学习这门技艺的年轻工匠非常有限。
2)工匠高素质人才极少:砖雕对造型能力与审美修养的要求极高,除了对青砖材料的熟悉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能对砖雕进行设计并进行雕刻创作。这对于工匠的艺术素养要求极高。广府砖雕省级传承人何世良能从广府木作转型进入到砖雕技艺领域,非常重要的是他自学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他学习与参考大量传统砖雕作品,汲取传统养分的同时,将艺术审美与传统雕刻技艺进行融合,创作出具有岭南特色古朴韵味的砖雕作品。而像何世良这样可以做到审美修养与造型能力融会贯通的砖雕工匠数量仍十分有限。
3)工匠职业认证机制的缺乏:此外,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出现后,在住建部颁布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工种目录中,古建筑装饰装修专业只有5个工种,包括古建木工、古建瓦工、古建彩画工、假山工、古建油漆工,砖雕这门传统营造技艺并没有相应的认定门类。砖雕匠师缺乏相应的培养体系与提升途径,在政策制度、行业认定与价值评估方面仍缺乏相应的保障与扶持。这也是造成工匠流动性大的原因之一。
4广府砖雕匠作传承的“新生态”
面对广府砖雕匠作传承的严峻形式与行业环境挑战,在当下传统文化复兴与传统工艺保护热潮下,广府砖雕匠作传承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探索。
4.1匠作应用领域的拓展
广府砖雕急需在当代环境下创造出新的生命力,重新找到在当代合适的位置,需要可以维系生存的市场环境。由于时代的变化,若仅仅将砖雕作为建筑装饰,它的受众是较为局限的。因而,基于当代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广府砖雕技艺发展的探索也衍生出为两种发展模式:
一种是以“传统”继承“传统”。砖雕继续沿用传统工艺技法、造物理念和形式主题,在传统遗产建筑的修复、纪念性建筑的建设以及博物馆的展示中,发挥原有文化价值的保存与延续。
另一种则是在活态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即结合现代技术工艺、对传统的工艺流程和造物理念进行重塑和解读。由于现代建筑上运用砖雕技艺的机会越来越少,砖雕需要思考新的应用领域。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行为习惯和市场需求,砖雕工艺逐渐从原来的建筑、园林营造领域,转向室内装饰与摆设等领域进行应用。如世良工作室研发了以《岭南佳果》为代表的系列大型砖雕座屏,把砖雕作品做成装置艺术。由于砖雕的摆放位置、环境的变化,与人的视线距离、接触方式的改变,砖雕工艺在作品的形式、尺度、细节、色彩、触感进行调整,日趋精细化以适应现代生活中的观赏与使用(图4)。与此同时,此类工艺品的创作,更能发挥匠师的创意。如世良工作室的砖雕工艺品,在传统岭南砖雕写实的特色基础上,加入国画构图,同时运用木雕、玉雕等技法,让作品既具传统性又不失为创新的当代艺术作品。匠师结合新的应用领域,拓展市场的同时,亦为推进了工艺的精进,拓展了工艺的文化价值。
4.2人才培养的创新
针对传统工艺操作性强的特点,广府砖雕传统师徒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现代教育及职业发展的新局面下,可以探索新的培養模式。
1)通过政策或奖励措施来鼓励传统工匠收徒传艺,健全学徒培养模式。结合师傅及学徒本身所面对的市场特色,对工艺地域化特点进行专业学习。在保留原有传统地域特色的同时,推进砖雕工艺在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与更新。基于在何世良工作室的调研和观察,发现砖雕工坊工匠的流动性很大,由于户籍流动性与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学习广府砖雕的匠师不仅仅局限于广府地区,而是全国各地。
2)砖雕人才的培养与现代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合作,聘请传统工匠作为讲师,并与古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合作,以具体的传统建筑建造或修复施工工地作为实践基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
3)砖雕纳入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中,邀请传统工匠向学生传授传统砖雕技艺,以教学授课、课题合作等方式,对传统砖雕技艺进行研究,协助工匠梳理与总结广府砖雕技艺的特色与经验,形成相应的理论成果,从而推动广府砖雕技艺发展(图5)。
5结语
综合来讲,传统工艺的保存与传承不仅仅局限于对于物、对于技的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需要有生存的土壤及氛围。人,是文化保存与传承的关键。透过广府砖雕匠作的发展与现状,可以看到传统营造工艺是需要从整体行业出发,思考匠师教育培养、匠师职业的发展、匠师行业环境的生态维续。虽然传统营造种种危机,但是也正是从业者与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逐渐将危机转换为契机。教育的合作、行业环境的优化与制度健全将是广府砖雕及其他传统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特别鸣谢匠师(排名不分先后):
何世良 高 平 谢观英 谢东夏
谢乐绪 刘 智 陈桥秀 谢东财
谢乐镇 林锡威 李杰明 何坤萍
黎庆林 熊灿林 刘兴元 高美芬
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参考文献
[1] 薛颖. 广府地域性的砖雕艺术[J]. 南方建筑,2013(3):1-4.
[2] 魏筠. 广州地区古建筑装饰语言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08(5):39-40
[3] 李敏锋. 明清广府地区砖作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李自若/1985年生/江西九江/女/讲师/研究方向为乡土景观、遗产与环境教育、社区营造
*通讯作者:
李晓雪/E-mail: 1455193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