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评述

    丰豪放

    摘 要:有许多实践者和经济理论家认为,贸易对一些人有利,对另一些人有害。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贸易受益者是否可以对贸易损失者给予补偿,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福利状况的改善[1]。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其实已经部分回答了这一问题,李嘉图的2×2×1模型中暗含了一个命题:一国内集中生产的部门的收益量大于另一个受损部门的损失量,然而模型并没有具体展开分析两者的关系。本文将自古典贸易理论以来的国际贸易理论做以简要文献综述,着重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并提出可行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比较优势;贸易损益;分工

    0 引言

    自古典贸易理论以来,提倡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家认为,贸易能够推进对各国都有利的国际劳动分工,自由和开放的贸易使得各国能扩大其生产和消费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各国的贸易收益和福利水平。

    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国际贸易带来低廉价格与多样化消费的同时,也冲击着一国的特定产业和部分就业。在英国,伦敦的潜水艇工作消失了;在美国,北卡罗纳州的纺织工人失业了;在我国,则由于长期的贸易顺差导致贸易条件恶化,造成福利净损失[2]。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有必要结合新的国际贸易形势,衡量自己参与国际分工的损益。自由贸易优于封闭经济的事实已毋庸置疑,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虽然自由贸易对增进一国福利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人、企业、部门或生产要素都能从贸易中获益,有研究显示:在过去40年中,高收入国家非熟练劳工的实际工资率下降,原因在于从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增加了,而这些进口品是由那些与高收入国非熟练劳工有市场替代关系的要素生产的,因此导致了高收入国家非熟练劳工实际工资的下降[3]。

    1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

    比较优势理论除了其古典假定的局限性外,仅仅基于一种"以物换物"形式的简单贸易条件(相对价格)来分析各国收益,此外其研究主体仅限于国家主体之间,贸易利益分配问题只在于宏观层面,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拓展的比较优势模型中。约翰·穆勒在其基础上,运用价格分析法进一步阐述了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的确定以及贸易利益分配问题,但文字叙述简单,理论分析粗糙。

    之后,包括塞缪尔森的序数效用图,西托夫斯基曲线等都未能明确给出上述贸易损失和贸易收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关系之下的总福利变化情况。

    总之,笔者将三代贸易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在论证贸易收益问题上的共有局限性总结如下:

    (1)没有定量地、分别地衡量凭借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的一国国民收益和损失,对一国内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的工人收入损失没有关注,或刻画不够具体;

    (2)衡量福利的标准不够全面、客观。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际贸易收益问题与规范分析和福利理论密切相关的特征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1]自李嘉图、穆勒以来,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从未停止过,保罗·塞缪尔森在1962年的论文中通过小国、大国的假定,论证了贸易经济下的消费可能性曲线位于闭关自守消费可能性曲线之外,并用序数效用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对商品增量的重新分配来使每个人的福利得到改进"[4],但其却回避了个人福利的比较。

    以Viner、Kemp和Wan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则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角度分析福利变动,但这一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不具有衡量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损益问题的一般性。

    国内学术界则主要从中国凭借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贸易来获取贸易利益问题进行研究。其中林毅夫所倡导的比较优势利益说认为,只要发展中国家能正确依据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来发展本国经济,参与国际本国贸易,那么随着本国资本的不断积累,其经济就会随着资本的增多而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5]。洪银兴则持相反观点,认为如果一国仅仅以要素禀赋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就会掉入"比较利益的陷阱"。张二震关于贸易利益分配的现有研究认为,要素分工在促进国际间贸易分工利益总量的提升的同时,要素分工也使得国家之间的贸易利益分配变得更加复杂。

    3 可行研究方向

    笔者认为,为弥补古典贸易理论在贸易损益问题上研究方法的不足,有必要以一种更明确和客观的经济建模方式来分析上述损失和收益问题,运用经济学标准范式,着重刻画一国内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失业工人的收入损失,结合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效用水平,更全面具体地分析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贸易损益问题,从而就我国立足于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对外贸易思路,优化对外贸易战略,以更合理、更从容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分工体系中这一目标给出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赵艳.塞缪尔森经济理论研究[M].151.

    [2]何河,周长富,王月.要素分工、贸易顺差及贸易收益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3).

    [3]保罗·塞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著.萧琛 译. 微观经济学[M].246.

    [4]Samuelson.1962 The Gain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Once Again.In:Stigliz,ed.1966. The 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s of Paul A.Samuelson,Vol.2.Cambridge,Mass.:MIT Press.

    [5]张桂梅.价值链分工下发展中国家贸易利益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 2011.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