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形态下扭曲的价值观度量

    陈鹏

    原著作者美国文学家哈珀·李的自传体式的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虽然是20世纪60年代的老电影,但是,在半个多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常观常新的现实教益。敏锐的观众一定可以发现,影片的主题是开门见山式的,非黑即白的腊笔涂抹拓印的片名,色彩对比十分强烈,涂抹的笔迹类似血迹,在白色的背景、白色的字符的映衬之下显得十分的刺眼,童稚的看似随意的哼唱引出了影片的音乐主题,黑与白玻璃球相互撞击的同时,背景音乐达到高潮。这是一部不仅关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可持续成长的影片,而且更是一部关乎对于社会扭曲价值观的批判的影片。如果价值观的尺度都被扭曲了,那么,我们还能拿什么来进行正义与罪恶、善良与邪恶的度量?

    一、 价值观扭曲的表象

    (一)正义善良式微下的价值观扭曲

    充满童趣的蜡笔手绘化入到充满童趣的现实之中,三个不同性格的儿童及其眼中不同的世界就此展开,对童年回忆的童心与童趣,为影片的正义与善良的主题作了归真式的铺陈。《杀死一只知更鸟》全片的精华部分在于法庭辩论部分,影片中的律师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具足法学风范,其所进行的长篇大论的辩论的一个中心,就在于反复强调正义——法庭所赋予的众生的生而平等性——这种正义对美国式的基于民主的自由主义作了最恰如其分的解读,其实也正因为在美国的社会之中存在着这种基于民主的自由主义式的正义才有了今天的黑人总统,但是,在那个年代,为黑人辩护已经是越了雷池一大步。[1]从世俗的视角而言,不应该为黑人辩护,但是,明知道不应该,原著作者的那位律师父亲却仍然做了,令观众不由得在由衷地钦佩这位律师父亲的同时,也顿悟到原来在影片中他就是美国的正义与善良的象征。

    (二)失衡社会下的价值观扭曲

    法庭上的那位无知的女人以及那些无知的、做伪的证人在法庭上所探求的并不是事实真相,而只是为了找到“莫须有”的理由来满足他们的建立在错误假设之上的命题,在影片中最令人无法忍受也最刺耳的就是那句“肤色就是罪恶”,这就仿佛在现实生活中说穷人就该死一样的无知且无耻,当别人的教养中缺失正义与善良的时候,那是他们自己的教养不足且修养不够,这是他们的可怜。诚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观现实世界,以正义与善良作为尺度来衡量,像影片中那样的既可怜又可恨之人又有多少呢。在社会的大染缸中,固有环境下的集体非理性,必然会形成狭隘的意识壁垒,在这种狭隘的意识壁垒中,仅凭三寸不烂之舌焕发理性光辉,其难度不啻是“难于上青天”,影片为我们展现了“无害世界”中的邪恶与丑恶共舞的颠狂,这部影片不愧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心灵鸡汤。

    (三)狭隘意识下的价值观扭曲

    儿童眼中的世界本该是清澈单纯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本该是还原了的童话般的,儿童的关于童年的记忆本该是美好的,然而,原著作者的童年显然从这种尺度来衡量是不幸的,但对于其成长而言,却又是幸运的,因为,这段经历为她赋予了感性经历后的理性的成长,本该是尽情嬉戏的儿童,在被不断地卷入到价值观扭曲的世象中之后,获得的是对正义与善良的仰视的热望。《杀死一只知更鸟》所带给观众的——无论观影的对象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是一种生命的超前体验与人性的超前思考,这种超验与超考其实也是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正义与社会良知的拷问。随便杀死不作恶的益鸟,诸如知更鸟是罪恶,影片中的知更鸟是一种儿童视角下正义与善良的正态化身,但是,知更鸟却被杀死了。因此,这种正态化身在原著作者的眼中被扭曲了,与其一道被扭曲的还有这个世界的价值观取向。

    二、 价值观扭曲的根源

    (一)正义与善良的意识割裂

    恰如影片中所言,这个世界有很多阴暗面,但是阴暗面只是价值观扭曲的结果,而不是价值观被严重扭曲的根源。影片中的父亲寄希望于孩子们能与这些阴暗面彻底隔绝开,但是,无论从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来看,这种想法都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影片中的孩子们也被这种阴暗面严重地影响了。因此,影片中父亲的这种希望只能算做是一种对于正义与善良的呐喊、呼唤和企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样,是尚未麻醉、尚未沉沦的精神的一种直面世界的一腔激情、一腔孤愤所凝定而成的一声呐喊。[2]影片中的父亲最后也承认这样的隔绝不可能实现。在绝大多数时候,生活是无法清晰地加以界定或限定的,现实生活中无法像孙悟空那样划一个圈就能彻底地做到与世隔绝,这就像许多名人的隐居和好多明星的试图到寺庙中求得内心的安宁一样,都是一种潜意识下的无力挣扎与梦呓般作祟所表达的一种虚妄幻象。

    (二)正义与善良的二元消解

    影片中的第一人称的叙述者作为男主角的女儿,完全继承了乃父的孤忠耿直和嫉恶如仇,这个单挑男孩从来都不落下风的女孩,她的内心是极度敏感的,在她眼中的世界里,已经开始充斥着不是她的年纪所应该遇到,更不是她的年纪所能够完全理解的一系列问题,

    应该说,每个人在其童稚生活中都自有其无法用任何事物加以掩饰或掩盖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必然会导致两种不同的分野,一种就是封闭式反抗和激烈的拒绝,另一种就是敞开心胸更加开放式地容纳所有这一切,从影片中,我们看到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原著作者最初的本能反应是前者,这也是生活中绝大多数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基于原始本能的反应,同时,也是一种更自然的以及叛逆式的应激反应,此后即快速进入更有利于迅速成长的从生活中容纳一切、汲取正义、判别善恶的过程。

    (三)正义与善良的教养缺失

    儿童的单纯视角下的复杂的世象,这种不匹配式的秩序错乱,为儿童带来了远超其可承受之重的社会现实乱象袭扰影响下的成长的烦恼。同时,儿童的成长的烦恼也会演化成对于其他弱势事物的烦恼。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两个孩子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她们梦寐以求的礼物——枪,但是作为律师的父亲却立刻意识到这对于动物而言是显失公平的,这种不公平就像封建社会中的少数统治阶级对于大众的愚弄一样,同时,也与影片之中同样的人类对于其他种族的歧视一样,“枪”赋予了影片一种深刻的象征意义。透过“枪”,孩子们立刻就可以获得凌驾于其他动物之上的优势,从而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形成对于其他动物的歧视,那么,在现实社会中,这种歧视同样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不仅有人类的种族歧视人,而且在商业社会还有价格歧视等,歧视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正义与善良的教养的极度缺失。

    三、 正义与善良是端正价值观的根本

    (一)正义与善良的催化作用

    正义与善良的表象揭示了社会道德中的狭隘意识与失衡扭曲,同时,亦揭示出正义与善良的教养缺失才是整个社会价值观扭曲的根源。仔细梳理人类社会历史,我们看到,在一个劣化的社会当中,最先劣化的首先就是这个社会的正义与善良,当正义与善良已经被人们视作一钱不值,那么这个社会事实上就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教养。[3]正义与善良首先是一种社会需求,正义则不仅是社会价值观之本,更是法源之本。但是,正义绝对不是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正义既不是少数统治阶层用以愚民的主观价值判断,亦不是多数人错误直觉下的主观价值观的同一性判断或同理推断,正义只能是客观价值观的基于法源的度量。与正义和善良在劣化社会中的负催化式的同流合污一样,在善化社会中,正义与善良也同样具有着正向的催化作用。正如孟子所呼唤的那样,人类的正义之心与善良之心本应该与恻隐之心和是非之心一样出乎天然。

    (二)正义与善良的理义与心防

    正义与善良亦是一种价值观的需求,正义与善良的价值观需求具有普世价值与社会善化意义,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历程来看,对于儿童的教养其实并不复杂,仅需为她赋予最为基本的正义和善良其实就已经足够了,而最难做到的也恰恰是这一点。纵观包括影片所处的历史阶段在内的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却令人不无遗憾地发现,这些历史阶段中竟然普遍缺少这种本应与成长具来、与社会具在的最为基本的教养。正义与善良所支撑着的社会道德恰如孟子在两千六百多年以前所意识到的“理义悦心”一样,只有“理义悦心”,知更鸟们才能够更加用心地为你尽情歌唱,即便是你手中拿着枪,也不应该去猎杀这些知更鸟,恰恰相反,更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去保护这些知更鸟,让这些知更鸟能够永远地用真心为你歌唱。而手中拿着枪的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永远保有你的正义与善良。

    (三)正义与善良的坚持与守望

    正义与善良更是一种个体的精神需求,正义与善良具有同化作用。正义与善良对于任何一种社会形态而言都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正能量,这种最为基本的正能量不仅能够快速建构起一个无需刻意宣传的更加和谐的社会,而且更能够快速建构起一个傲然于世的以正义与善良所支撑的伟大的民族,这样的伟大的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屈指可数的。[4]即便是普遍的种族歧视的社会也仍然有正义和善良的存在,生活就是在美丽的季节,在美好的时刻,尽情地为生命讴歌。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如果整个社会都为金钱名利所累,以至于普遍缺失正义与善良的基本教养,那么,即便你只是一只“人畜无害”的知更鸟,也有可能被无辜地杀掉。因此,人更应懂得对于正义与善良的敬畏,就像文明对自然的敬畏、权力阶层对于其他所有弱势阶层的敬畏一样,影片中的父亲教诲孩子,“不要以为你手中就枪就可以勇敢”,其实真正的勇敢是对正义的一如既往的坚守与对善良的一如既往的坚持。

    结语

    纵观《杀死一只知更鸟》全片,充斥着浓浓的反对种族歧视的味道,这种意象在那个年代很容易理解,但是,即便是今天的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仍能被影片中的对于正义与善良的苦苦守望所感染,仍能被影片中所流露出来的对于人类的普世关怀所震撼。用原著作者所赋予观众的感性翅膀在影像的压缩了的时空中尽情遨翔的同时,亦在更广阔的时空中进行着更加深邃的现实思考。正义与善良既是社会需求,又是社会核心价值观校正与度量的唯一尺度,更是法源意识下的真理判断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William Thayer Epps.Maintaining the Empire:Diplomacy and Education in U.S[M].Ecuadorian Relations,1963:52-53.

    [2]木仍尹.梅岗往事《杀死一只知更鸟》[J].电影评介.2005(9):38-39.

    [3]李小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知更鸟的象征意义探析[J].名作欣赏,2011(27):21-22.

    [4]徐晗,吕洪灵.知更鸟鸣声声不息——《杀死一只知更鸟》出版五十周年记[J].外国文学动态,2011(1):19-20.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