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滢:削发为尼的女大学生
杜林杰
2012年7月15日,她第二次上扎嘎神山。山中云朵变幻,青稞如柔软的羊毛毯绵延,让她心意辽远。在只有白菜土豆茄子的清淡日子里,她深感妙欲如盐水,愈饮愈增贪。回望尘世,如置身漩涡;上山如上岸,她不再想下去了。
“无论世间多么黑暗,我也愿做给所有人温暖的明灯。无论未来迎接自己的是支持还是排拒、赞赏抑或责难,我也将一如既往、没有分别地去爱这个世界。”她说。
她叫马滢,1988年生,山东济南人。22岁皈依佛教,24岁在四川甘孜扎嘎神山东祉寺剃度出家,改名才真旺姆。
正值花样年华却落青丝、披红袍,于是,坊间的不解、争议、艳羡、赞叹纷沓而来,使她成为网络热议的人物。
成 长
“清楚地看见今日的滢与昨日的滢的相通与不同。这不同在于对自身的克制,选择性改变。这不同在于越来越强烈地向光性和安定的心。虽然我依然拙劣。但我有光,我在长。”
—马滢记于2009年1月31日
马滢眉目明澈,神采清纯。大学之前,她同普通的女孩儿并无二致。爱音乐,爱读书,也会写一些颓废破碎的文字。有些俏皮,有些无厘头。当然,也少不了青春期的烦燥与纠结。
她的大学生活同样与其他优秀的大学生并无不同。学生会、广播站、辩论会、团支书工作,总是忙忙碌碌。但是没有多久,她便因“不自在”退出了学生会,她说她不愿意“为了表面的东西而放弃获取想要生活的权利”。
一如许多文艺青年,她喜欢背着单反四处游走,透过镜头看山看水看斑驳光影。江南、东北、草原、深山,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了她的欣喜赞叹。
2010年,上了大二的马滢决定投身公益。那年11月1日,她与几位网络好友共同创建了“中国蒲公英公益平台”,并撰写了题为“我们不一样”的纲领性文字。文中说,“我们要做的,是让内心真正参与的、让爱流动的公益交流……把自己放低,选择去做,去付出,是来自我们的内心。只要是真诚的,对方就一定能感受得到。”
马滢也确实如此去做。2011年3月,她旅行至四川与云南交界处的利加咀村,便留下来支教。
利加咀村是四川木里县最偏远的一个村子,也是最原始的摩梭部落。这里不通公路,没有信号,限电。汉语不是母语,孩子又调皮,教学很困难。这样的环境,马滢似乎并不觉得艰苦。她趴在溪边饮水,十指嵌了黑泥,和脏兮兮的小孩子嬉闹,每天的食物只有土豆萝卜酸菜,皮肤因为风沙发炎,又被虱子跳蚤咬满了包,衣服又脏又破……但是想到村里人们纯真的微笑,她仍说,这里是桃花源。
2011年6月,马滢从青岛大学广告系毕业。当时她并没有随大流去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她说,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的工作选择,“一是不能做昧良心的事,二是一定要能利益到他人。”最终她去了济南一家公司做广告策划,在策划文案和创意里融入一些正能量的理念。
上班前,马滢发愿要捐出工资的10%用于公益,然而事实上,她把1400的收入,捐出了一半,700元。
借着做公益,马滢成长了很多。日后想起,这些经历也大大助益了她的修行。她说,“去真实看看众生的苦,有时候比关门打坐更能引发慈悲。”
寻 路
一些年前,我和很多人一样,生活在“梦想成为别人”里。后来我学会了去面对﹑聆听与调适自己这颗心,并以信念和勇气成为了最为真实的自己。于是慢慢的,我活在了别人的梦想里。
—马滢记于2013年12月18日
其实,从大二起,马滢就开始没来由地亲近佛法。在阅读学习佛法、诵读佛经的过程中,她产生了很多奇妙的感应。2011年2月,她在博客上写:“宇宙啊,赐给我一个师父吧。”
大约是听到了马滢的呼喊,一周后,洛登堪布上师从天而降,为她灌顶。取法名“慈诚卓嘎”,意为“持戒白度母”。至今她仍说,皈依上师三宝的那一天,是她生命中最重要最温馨的一天。
2011年8月,马滢去了四川甘孜藏区,登上了洛登堪布上师所在的扎嘎神山。那是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顶,需要穿羽绒服,住帐篷,去很远的地方挑水。高原反应让她行动困难、头疼欲裂。艰苦中所见所遇深触灵魂,让她见到上师就泪流不止。于是她发愿:认真自修,弘法利生,不负师恩。
从扎嘎神山回来后,马滢依教进入索达吉堪布的“菩提学会”学习,深入佛法。
2012年7月15日,马滢第二次上扎嘎神山,山中云朵变幻,青稞如柔软的羊毛毯绵延,让她心意辽远。在只有白菜土豆茄子的清淡日子里,马滢深感妙欲如盐水,愈饮愈增贪。回望尘世,如置身漩涡;上山如上岸,便不再想下去了。
彼时马滢虽不愿下山,却也不想出家。她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心并不稳定,于是决定在山上待到能出家为止。
她和几个道友被派到一个藏地村落学习藏语,打开窗便能看见亚拉雪山。隔绝尘世的美丽洗涤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从中获得进益。一个月后,马滢的心已从高山瀑布变成静水流深。她忐忑地问上师可不可以出家,得到肯定答复后,欢喜得泪流满面。
她曾在感情中寻找幸福,却发现不过是两个人的执着和欲求带来的游戏;她曾在行旅中找寻自由,却发现总也走不出己心的习气;她曾以为真正的意义在自我安乐里,后来发现用物质和小情怀堆积起来的生活只是编织的幻境而已。于是她继续找,终于在神山上找到了答案,找到了最亲切的归属。
本是顽僧心,却生女儿身。待到尘烟尽,纵身入浮云。
藏历水龙年八月二十五空行母荟供日,阳历2012年10月10日,少女马滢于四川甘孜州扎嘎神山东祉寺落发出家,并更名为才真旺姆,汉译“持寿自在母”。
回 家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亿万年的漂泊,今天,要回家了。
—才真旺姆记于2012年10月9日
刚出家那会儿,东祉寺还在建设中,才真旺姆住的小房子不过是10平方米的帐篷,时有不速之客光临。她在屋里发现过黄鼠狼活动的痕迹,在被子里发现过牦牛骨头,在打坐时眼睁睁看着闯进来的羊喝了她的水……充满灵性律动的生活,让才真旺姆觉得尘世如此之远。她曾对山作诗:“雪落寒窗下,随山品空茶。水天沧海里,云深掩旧家。几多尘劳事,几番葬落花。佛心笑不语,拈枝看新芽。”
如今才真旺姆已经习惯早上五六点左右起床做早课,八点到十一点上课听法,下午教藏文课。寺院有活儿就要去做,夏天居士多时,常常连轴转着忙碌。没事儿时下午四五点就回到自己的小房子里,省去晚饭,看书背诵,准备第二天的讲考。
没电的时候,才真旺姆要拾柴烧火做饭。菜由寺院统一下山采购统一分发,以白菜土豆为主。断菜的时候,便食糌粑野菜。冬日严寒,菜经常被冻坏。就是这样的生活,才真旺姆不见清苦却见澄静。她曾笑言:“在我看来,这山上苦的事有三件:一、上楼时踩裙子;二、和面时掉袖子;三、穿着嘎让系扣子。除此之外我再也找不到更苦的事情了!”
2013年5月,才真旺姆的父母上山看她。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是见到女儿身着僧衣,削去头发,母亲还是忍不住痛哭流涕。不过,看到女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快乐,父母也不再勉强,选择站在女儿一边。这让才真旺姆十分感恩。
后来,才真旺姆父母主动亲近佛法,相信在佛法的加持下,他们一家可以获得生生世世的安乐,这也让才真旺姆无比欢喜,因为一家人已从今生萍水相逢的短暂因缘,变成了生生世世的金刚道友。
在这样的欣然与欢喜中,才真旺姆把父母交给了诸佛菩萨。“他们今生,就可以了脱生死轮回了。而还有更多的父母,等着我去救度,所以我不能停下。”她如是说。
弘 法
“遇乐回向诸善根,利乐周遍虚空界;遇苦代受一切苦,但愿苦海皆干涸。”
—才真旺姆
在日夜修持中,才真旺姆的心慢慢变成一颗真正佛子的心:念念众生。她时常感悟着上师的慈悲,感悟着众生的苦楚而潸然泪下。
于是,她立下誓言:“无论世间多么黑暗,我也愿做给所有人温暖的明灯。无论未来迎接自己的是支持还是排拒、赞赏抑或责难,我也将一如既往、没有分别地去爱这个世界。”
才真旺姆莫名地红起来了。
从今年1月份开始,她被上师派下山弘法。从东祉寺下来,辗转南京、海门、上海、贵州等地,至今还没回过山上。
讲法的住所都由居士提供,有时候从下午到深夜,满满全是人,这让才真旺姆很感动。很多人冲着对她的兴趣来参加弘法讲课,其中不乏年轻人。在她看来,这是因为讲课师父“和他们同龄”。
同时她也在微博、人人等网络平台推荐佛法文章、分享佛法智慧、发布日常、回复网友的疑问。在她看来,这也是弘法的途径之一。
对于增长很快的关注度,她说,“一方面没有太大感受,因为就像所有的故事一样,起起伏伏皆是无常;一方面又很开心,因为可以通过我这个渠道让更多人了解佛法的智慧与价值,也是我特别愿意去做的事情。愿所有与我结缘的人都能得到终究的快乐。”
在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她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声音。鄙夷有之,怀疑有之,惋惜有之,激赏有之。
面对网络上的诽谤与猜测,才真旺姆坦言有些难过,但她说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佛法与出家人的形象,已被误解太久。“这个时代,人们难以信任真正的善良,但是越是黑暗,就越需要灯光。虽然有人诽谤,但是也有人受益,相比来说总是值得的。”
她希望并且相信,有朝一日,僧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习惯的场景,人们能打破所有对出家人的古旧成见。她说,只有当所有神秘、误解与隔阂被打破的时候,佛法才有了真正重新走入大众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