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谱写产业扶贫新篇章

    邵猷芬+程文燕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州视察扶贫工作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强调把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办好的三件实事之一。扶贫对象识别以后,如何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实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是摆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江西省委省政府对搞好农业产业扶贫极为重视,把推进产业扶贫列入四大专项扶贫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每年安排每县1000万元专项资金,以及对水库移民安置区移民后期扶持安排产业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各设市区和各县(市、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扶贫。各地还就如何做好精准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精准产业扶贫到底应该怎样扶?与以前产业扶贫有哪些区别?“造血式”扶贫能不能完全替代“输血式”扶贫?扶持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带动致富,效果如何评估和保障?小户和弱户能不能扶起来,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带着这些问题,日前,本刊记者前往兴国、瑞金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切身感受江西各地产业扶贫的新成绩、新变化、新特点。

    兴国县——打造产业扶贫的“兴国样本”

    兴国县是闻名全国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受战争创伤、地理环境的影响,欠发达、后发展的现状一直未能改变,目前仍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仍较大,贫困程度仍较深,截止2014年底,全县有重点扶贫村165个,占总数的54.27%,贫困人口10.8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1.6%。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讲话精神,助推贫困人口同步奔小康,兴国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重要抓手,以提高贫困群众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为目标,因地制宜找准优势富民产业,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着力打造产业扶贫的“兴国样本”。

    兴国县县委书记赖晓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兴国县将产业扶贫摆在精准扶贫工作之首,节点突破,破解四大难题:设立财政担保贷款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筹措难;开办信息平台破解致富信息获取难;开展技术培训破解产业技术掌握难;建立农电商营销网络破解农产品销售难。

    img src="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qjs/lqjs/lqjs201517//lqjs20151715-2-l.jpg" alt="" />

    据介绍,根据扶贫规划,兴国县形成了“两个结合”的产业扶贫思路:一是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相结合。全县安排产业扶贫2.4亿元,重点支持52种初具规模的种养业,确定了油茶、蔬菜、灰鹅、肉牛、脐橙等10项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姜、百合、绞股兰等特色产业,每项产业都制定详细的发展方案。二是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相结合,拓宽产业发展路径。

    在兴国县高兴镇,记者看到,当地老百姓以高湖庭院经济示范社区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

    高兴镇高湖村庭院经济示范社区覆盖瑶前、祥宜两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4户258人,其中精准扶贫户9户23人。该社区以“闲田荒地种苗木,房前屋后栽杨梅,池塘养鱼池边种,林下立体养家禽”的发展思路,制定了“54321”发展模式(即户均50棵花卉苗木、0.4亩菜地、30只家禽、2头良家畜、10棵杨梅),立足在家门口打造“脱贫钱柜”。目前,社区庭院经济预计2015年可以实现年产值4.6万元,户均年增收1000元,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100元;丰产期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8万元,户均年增收7500元,贫困户人均年增收9000元。

    兴国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陈碧介绍,该县还充分利用苏区振兴利好政策,加强与国家部委、央企、上市公司对接帮扶,目前,国家烟草局在原有帮扶基础上,新增的1000万元对口帮扶贫困户资金已经落实。

    此外,兴国县还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对有劳力和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以返租倒包等方式参与生产。如兴国县埠头官桥蔬菜基地设立的“田间扶贫超市”,将60个大棚返包给10户贫困户管理,基地负责提供生产资料、开设田间课堂、搭建“蔬菜超市”网络信息平台、设立网络超市农产品展销柜,网上接单、统一配送、网络销售,贫困户只需付出劳力,便可获得每月1500元的工资收入,同时还可以按承包大棚定额超出部分收入的60%分红,每户年收入可达2.4万元以上。

    对没有劳动力和没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采取“产业托管”的模式把这部分贫困户纳入产业发展中来。如年新植扶贫油茶10万亩,按每户贫困户5亩的标准,实现油茶扶贫全覆盖。对于贫困户无能力且无意愿自己管理经营的油茶面积,由政府牵头成立兴国县油茶托管公司,通过招商或者招标形式确定基地托管公司或能人进行托管,没有公司或者能人愿意托管的,由基地所在乡镇进行托管,托管公司与贫苦户按实物收益3:7的比例进行分配。目前,兴国县已收购方太油茶基地2300亩,采取能人大户托管模式进行经营。为保障托管风险,由县油茶托管公司对基地托管员准入进行筛选、培训、评价;建立托管保证金制度,托管员按每千亩10万元标准交纳保证金,实行契约管理。

    同时,为建立稳固的贫苦户收入来源渠道,兴国县积极引导贫困户盘活自有资源,实行入股分红:一是承包经营权及产权入股分红;二是资金入股分红;三是对贫困户自由农产品加盟“农电商”入股分红。

    如针对全县8.8万中小学生,每天消耗蔬菜2.65万公斤、猪肉1.33万公斤,每周需要鸡蛋鸡腿9万只的稳定市场需求,兴国县积极引导校企对接,鼓励贫困户以山林、土地、水面承包经营权入股加入大户领办的营养餐食材基地,每月按股分红。在鼎龙乡,农电商钟燊南组织贫困户把按照生态、有机、无公害的要求发展种养产业,由农电商统一清洗、消毒、包装,通过网络订单,将贫困户自有的土鸡、土鸡蛋等原生态农产品销售出去,按销售纯利润分红。该农电商目前已发展社员66户,开发方山岭土鸡(蛋)、方山岭土猪、方山岭果蔬等原生态农产品12项,已试运行3个月,平均每个月销售农产品3万元。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着苏区模范县光荣传统的兴国县,带着再创“第一等工作”的感情和责任,努力让扶贫输血实现造血脱贫,创造性地提出并推进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兴国样本”,在政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贫困百姓恢复了致富自信,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瑞金市——推进产业扶贫 实现“造血”发展

    瑞金是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市,全市有“十二五”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49个,低保户16274户、34219人,农村五保户6800人,其中集中供养4896人。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瑞金市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2014年,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仍有23541户、78914人,仍有128个村(居)未得到整村推进扶贫。

    为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近年来,瑞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创新扶贫机制、路径和模式,精准施策,奋力加快扶贫攻坚步伐。

    瑞金市市委书记许锐介绍,近两年,瑞金市注重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紧扣增加扶贫对象收入的核心目标,出台了支持油茶、脐橙、蔬菜、烟叶、养蜂、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意见方案,并按照每个贫困村100万元、每户贫困户不少于1万元的标准,筹集了近3亿元产业扶贫资金,通过完善设施、技术培训、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土地流转以及与科研院所合作等,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同时,把电子商务作为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农村淘宝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与邮政等机构合作建设农村e邮等电商平台,在镇村建立了e邮服务站,让更多群众享受互联网的便利便捷,被列入了国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试点县市。

    以油茶产业为例,瑞金市具有种植油茶的资源优势,瑞林、冈面、万田等乡镇农民亦有种油茶的传统。2009年,瑞金市曾被列为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市)。通过近些年的良种推广、低产改造,如今10余万亩油茶成为许多农民的“绿色银行”。

    为巩固和扩大油茶产业发展成果,瑞金市里确定了今年新植(改)2万亩的目标任务,并将创新经营机制,按照“谁造谁有”政策,鼓励和引导林农在责任山、自留山上种油茶,且允许继承和转让。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利用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项目资金,对新造高产油茶林给予300元/亩补助;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施工队伍和造林(育林)农户进行生产技术与施工管理培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推行标准化生产,引导经营者节约整地、栽培成本,并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和送科技下乡活动,指导林农正确生产经营;充分发挥市油茶产业协会的作用,引导和扶持农民特别是专业大户,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健全油茶产业协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油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油茶的产业化水平;引导各加工企业相对联合,统一品牌,统一技术,保证产品质量,打造“赣南茶油”知名品牌。

    截止到目前,2015年瑞金市已完成新植油茶林7000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2000亩,力争通过发展油茶产业实现4000户贫困户脱贫。

    “扶贫就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确定扶贫对象,了解掌握他们的发展条件、发展愿望,结合贫困户的特点,因户施策,制订扶贫措施。”瑞金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曾能贵说,扶贫不能“大水漫灌”,而是要“精准滴灌”。

    贫困户精准识别以后,瑞金改变以往“撒胡椒面”输血扶贫的做法,针对贫困户各个家庭情况,一户一策、明确目标、责任到人、限期脱贫,做到了有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

    走进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生态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只见有的村民在蔬菜大棚内采摘蔬菜,有的村民在西瓜大棚内施肥,有的村民在葡萄基地松土。而两年前,这里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看到记者,村民欧阳晋拉着我们直奔他家大棚,摘下小西红柿叫我们尝尝。他说,这些蔬菜是按标准化无公害种植的,市场非常紧俏,亩均年纯收入可达五六千元。

    欧阳晋夫妇以前除了种田外,偶尔也在周边打零工,生活无多大起色。为了脱贫致富,他想依托毗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种植蔬菜产业,却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帮扶干部帮他联系到省里学习种植技术,又联系并落实了信用社的惠农信贷6万元。今年,他种植了8亩大棚蔬菜,纯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如今,洁源村像欧阳晋这样的贫困户,在干部和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都有了自己的致富门路。

    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瑞金市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还精准运用干部入户、农户入社、土地入股、龙头带动、产业联动、项目推动等方式,使贫困村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编后记:一路采访、一路观摩、一路思考。在江西,精准扶贫改变的还有扶贫方式——换“穷”业、兴“富”业,让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都跟着产业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书记、主任章康华多次强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优势高效产业的支撑。特别是促进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产业扶贫将“输血式”转变成“造血式”扶贫,扶的是根本。谋划新形势下产业扶贫的科学发展,打牢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是现阶段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着力推进的重点。

    在产业扶贫的实际工作中,江西省探索出“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到户新模式,即:选择一个好产业,提高产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组建一个合作社,提高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设立一个风险补偿金,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供贷款,综合贴息、保险和直补等手段来破解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创建一个部门帮扶的新机制,形成各部门共同扶持移民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其中设立风险补偿金已和省财政厅等4家单位联合印发了产业贷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在全省特困片区县和水库移民大县中选择27个县(市、区)进行试点,探索在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

    产业选择方面,江西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在本县(市、区)重点发展的优势高效主导产业中选择一个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以保证产业发展成功。

    在资金安排方面,江西省加强省财政专项安排重点扶贫攻坚县每县每年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的管理,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夯实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明确产业扶贫资金必须扶贫扶弱,集中支持贫困村群众可以直接参与并能直接受益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的发展。

    据了解,为在全省开展好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2015年,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先后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农信社、中国人行南昌支行等多部门研究,出台了完整的政策文件,并将文件汇编成《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理论实践与政策指导》,供各地学习并执行。

    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强力推动下,如今,全省已发展蔬菜、茶油、茶园等一批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大量因地制宜的产业蓬勃发展,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正被改变,贫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

    在精准扶贫新思路的带领下,赣鄱大地正在谱写“脱贫致富”新乐章。

    责任编辑:上官涛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