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赵万余

    摘要:阐述了宁夏固原市的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发展对策。望为业内专业人士和畜牧业务主管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肉牛;建议;发展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2-0085-03

    1 固原市肉牛发展现状

    1.1 肉牛的存出栏情况

    近几年,肉牛的产出的地域出现了由牧区半牧区向农区的转移,固原市的农业结构也发生了以种植业为主向以养殖业为主的转变,其中肉牛产业发展最快,发展经历了以役用为主—役、肉兼用—以肉用为主的商品生产三个阶段。由表1可以看出,从2001-2013年,肉牛年初存栏总量和出栏量分别从21.53万头和6.02万头增长到36.06万头和26.88万头,分别增长14.53万头和20.86万头,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39%和13.28%;出栏率2013年是2001年的2.67倍。

    1.2 固原市牛肉消费量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改善,肉类消费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2001年,猪肉产品占总肉类产品的53%,而牛肉占30%。到2013年猪肉产品下降到20%,而牛肉的比例提高到53%。

    表2和表3数据显示,固原市牛肉产量2013年比2001年提高了5.14倍,高于猪肉和禽肉的增长速度。由于我市牛肉外销内购都比较少,牛肉的人均占有量基本上与人均消费量相当,由表3得知,我市牛肉的人均消费量由2001年的5.1kg/人,增长到2013年的25.52kg/人,增长了近5倍。

    2 现阶段固原市肉牛产业发展的特点

    2.1 养殖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固原市肉牛产业起点低,产业结构调整晚,基础设施建设程度赶不上肉牛产业的发展速度,暖棚牛舍占养牛户的57.3%,“三贮一化池”占养牛户的8.9%,铡草机占养牛户的37.1%。距户均一座棚、一座青贮池和一台铡草机的目标相差甚远。

    2.2 科学化饲养水平不高,整体规模小效益低

    农区养牛大部分以散养为主,沿用传统的秸秆饲喂方式,很少用精饲料进行育肥,良种得不到良饲,科技意识和商品意识淡薄,饲养管理粗放,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不高,饲养周期长,产出率低且牛肉质量较差。2003年以来,随着封山禁牧政策的执行,传统饲养方式逐渐向相对集中的舍饲强化育肥转变。饲养方式转变的同时,饲养规模也在不断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养殖比重不断提高。自肉牛产业成为固原市主导产业以来,规模化饲养一直是业内和政府畜牧主管部门所关注的焦点。但规模化养殖投入成本高,养殖时间较长,资金周转量和市场风险较大。直接限制了规模化生产的迅速发展。2013年,固原市的散户饲养比重为79%,散户饲养品种多样,出栏体重变化大,牛肉品质差,产品分割包装不统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2.3 基础母牛流失,制约产业发展

    在肉牛生产中,母牛是保障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基石。但母牛饲养周期长,成本高,利润低,甚至亏本。规模养殖场只图眼前利益,单一从事肉牛短期育肥。母牛饲养群体大多为农村散养户,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所产犊牛无力扩繁提前出售,收入有时不抵饲养成本,这部分群体也在逐年减少。

    3 对固原市肉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3.1 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快肉牛饲养量的增加

    根据地域特点和养殖户的具体情况,努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的引导养殖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度规模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适度规模养殖户,不断提高适度规模经营在畜牧业发展中的比重。要由人畜混居向园区型饲养转变。依托园区养殖解决适度规模发展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要由粗饲向精饲转变。引导农户克服“拉长线”式粗放饲养方式,积极推广直线快速的精养新技术,有效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养殖效益。要由没品牌向树品牌转变。鼓励引导农户依托龙头企业,统一养殖品种,统一养殖标准,走适度规模经营和品牌养殖之路。

    3.2 突破资金和深加工两大瓶颈

    千方百计解决发展资金问题。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扶持发展产业的契机,积极向上争项目、争投资,重点争取肉牛养殖大县、退牧还草等一批项目,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对固原草畜产业发展的支持。要筹措财政资金,整合现有项目资金。对扶贫整村推进、生态移民搬迁、科技项目等资金进行整合,重点向草畜产业建设倾斜。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解决贷款难问题。利用好小额贷款,每年为养殖企业和农户贷款5~8亿元以上,为草畜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以信贷资金的较快增长促进草畜产业的较快增长。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培育壮大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龙头加工企业少是固原草畜产业发展的“短腿”。要立足固原草畜产业生产实际,通过政策扶持、协调资金、搞好服务等措施,采取一厂一策的办法,重点扶持已建成的草畜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扩大经营规模。以战略发展眼光,大胆引进国内外知名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立规范的畜禽交易市场,培育营销大户,构建营销网络,拓宽外销渠道,促进草畜产业快速发展。

    3.3 打好基础母牛、饲草基地和基础设施三个基础

    着力加大良种基础母牛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基础母牛保护和扩繁,建立稳固的优良基础母牛群。进一步完善良种能繁母牛补贴政策和机制,按照“见犊补母”的原则,对辖区3头以上母牛养殖户和100头以上母牛规模养殖场(园区)能繁母牛实施补贴,母牛补贴总量5 0000头,每头每年一次性补贴500元。项目实施过程要求实现“四见”:即见牛、见犊、见标、见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兑现补贴,接受农户监督。市、县(区)财政建立肉牛养殖发展基金,重点用于良种基础母牛补贴和保护。

    着力夯实多元化饲草基地建设保障程度。在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基础上,稳定300万亩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优化品种,提高单产,确保牧草的品种质量。大力推广苜蓿适时收割及包膜青贮技术,推动牧草产业向商品化方向发展。引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高产青贮玉米新品种,优化种植结构,加大种植面积,由目前的10万亩扩种到50万亩。保持以甜高粱、大燕麦为主的一年生禾草种植面积100万亩,并有效利用其它农作物秸秆、山野草和林间草,实现多元化饲草种植和多样化饲草有效供给。整合饲草种植项目资金,加大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补贴力度,进一步夯实饲草种植基地,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度。加大对肉牛科技示范村黄牛冷配改良点、暖棚牛舍、“三贮一化”池、铡草机、割草机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饲养条件,夯实饲养基础,到“十二五”末,暖棚由目前的57.3%提高到70%,“三贮一化”池由目前的8.9%提高到30%,铡草机由目前的37.1%提高到50%。加快肉牛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饲养、科学化管理进程。建议进一步加强苜蓿和青贮玉米收割、加工机械的扶持补贴力度,提高草畜产业机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