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生态园 布依族文化开发初探

    王雪莲

    摘 要:本文以贵州普定沙湾生态园布依族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当地布依族文化的开发现状、优势、问题各方面对其进行整合分析,从“生态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从而达到打造布依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扩大当地居民收入,提高布依族文化影响力的目的。

    关键词:布依族;文化开发;旅游

    一 、沙湾布依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背景

    布依族是世居在贵州省的一个典型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贵州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荔波、镇宁等10个县市。布依族来源 于古越人,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但由于布依族支系较多,不同地区的布依族在民俗活动、语言、服饰、禁忌等也各有不同。

    沙湾片区 布依族属于第三土语区安顺镇宁布依族这一支系,散居于安顺市普定县,在普定县城与夜郎湖之间一片平坦宽阔的田坝周围聚集着五个布依族村落。民族活动多姿多彩,如六月六吃狗肉、婚俗习惯、布依族情歌、语言习惯等民族文化还保留较好。 其中布依族锦绣在1984年全国旅游产品评比会上被评为优秀产品,1985年在全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展中又获得“优秀创作一等奖”等,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铜鼓十二调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目前,普定县正在大力开展夜郎湖7600亩旅游项目建设,沙湾正位于夜郎湖畔,沙湾片区夜郎湖农业大观园、精品水果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正是其中一个重要子项目, 沙湾地区属于典型的咔斯特地形区,近年来山区石漠化严重,坝子平坦面积大,农民的土地基本被征用来栽种水果、用作园区规划场所等,农民目前已无土地进行耕种,失去了主要经济收入。当地布依族村落集中,民族风情浓郁,但传统的布依族文化在现代潮流的冲击下也面临着危险。从全县的经济文化发展建设和提高当地布依族农民生活水平的立场考虑,探索如何将当地布依族文化与生态园区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从“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对沙湾生态园区布依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二、沙湾生态园可开发利用的布依文化资源

    (一)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是研究贵州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而这色彩斑斓、做工精巧、独具特色的布依族盛装正是沙湾布依族人最鲜明的民族标签。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布依族也分为几个支系,不同的支系在文化、语言、习俗、等各方面都有一些差异,而沙湾布依族与其他支系最大的差异在于服饰。布依族大多数穿裤, 且服饰颜色单一,配饰较少,制作也较为简单。沙湾布依族保存了布依族较古老的服饰,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光彩夺目,制作手法和步骤十分复杂,主要的制作技艺是蜡染和锦绣,蜡染布依语称“古田”锦绣称“读贵”。整套服饰主要由百褶长裙、大襟短衣、头饰、围腰、蓝色的绸缎腰带五大部分组成。裙子又分有红裙、蜡染裙、花裙三种, 头饰也有少女和妇女两种不同的样式,少女的头饰是由一块精美的锦绣土布巾和辫子组合成类似帽子式样,以前的辫子都是用女人的头发编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为了方便才将黑亮的丝线代替了头发。婚后妇女则改用竹笋壳作“骨架”的专门式样,也有帕子,但是没有了辫子,整个头饰形如拱桥向上翘着,这便是妇女的象征。妇女的头饰一般在两个神圣的仪式中最为特殊,一个是结婚时必须头戴男方送来的“更考”上男方家门,以示从少女转变为妇女并已嫁作 人妻。其二 是家族老人葬礼时作为儿媳妇必须穿戴妇女盛装一起送别老人。少女头饰的帕子是自然垂下,而妇女的帕子随着“骨架”顺势向上翘起。少女佩戴头饰时前额可以留头发,但是妇女前额的头发必须完全藏在头饰中。不同的头饰佩戴颇有讲究,如果稍有差池则会被人耻笑。围腰也有用指定布料剪成蝴蝶图案镶绣在围腰上和图案皆为锦绣两种。而裙子的穿着更是大有讲究,结婚时一般穿红裙以示红火喜庆,穿戴的头饰裙子也必须成双成对。花裙是在老人去世时送别老人而特别穿戴的,不能穿其他类型的裙子,否则是对逝者的大不敬。只有蜡染裙在平常时间和节日庆典均可穿戴。布依族妇女大襟短衣后背是一个用锦绣绣成的一个向下弯曲的弧形图案。据陇嘎村王氏家谱记载,古时候布依族分为两大支系,由于要迁徙到不同的地区,则在服饰上以锦绣弧形的方向作为迁徙的方向,弧形向下的迁往贵州反向,弧形向上的迁往广西方向,以便日后辨别。

    整套服饰的制作全部由手工制作,工序多,耗时大,并且制作多原材料都来源于大山之中,完成整套的服饰得花费两年左右的时间。裙子要制作成整齐固定的褶皱,离不开大自然中一种布依人称为“卡染”的植物,它主要生长在偏远的深山中,妇女们往往都要辛苦的翻山越岭才能获取这一宝贵的材料,然后将其埋在地下的果实洗净切片晒干,最后研磨成粘手的糊状用于裙子褶皱的固定。红裙的制作用的也是纯天然的染料,利用一种植物的根还有叶子用水长时间蒸煮,用其煮出的水染出红布。红布的晾晒很有讲究,一般晾晒在离家比较远人少的空旷的地方还不能随便让他人看见,否则布料晒干后就不够红艳,一般上好的染布应该呈酒红色。蜡染和刺绣是最难以学习和掌握的技艺,布依族妇女们家里如果饲养蜜蜂,平时都会储存蜜蜂的巢,将其用沸水煮好后便融化成了制作蜡染的蜡。布依族的锦绣镶嵌于整套服饰的各个部位,有“锦上添花”的妙处。这精美绝伦的锦绣代表着布依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是全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

    沙湾地区布依族服饰特色鲜明,其独特的制作技艺更具研究价值,它们之中的每一件制品都蕴含这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凝结布依族人民的聪明智慧,还蕴藏着许多生动的历史故事,是布依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以在合理的保护中进行开发,形成特色的体验式旅游,从而达到传承与开发共赢的目的。

    (二)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话说 贵州的少数民族是“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生活记忆,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缩影。沙湾布依族主要节日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春节”等。最值得一说的是“六月六”这一盛大节日,从以前到现在, 布依族人都十分重视“六月六”,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到山上采下高粱叶包粽子,全家人齐聚一堂,开始打狗吃狗肉。在以前,这只是作为一个在辛苦的农忙之余进行一次轻松的活动,加以祭祀祖宗请求保佑庄稼丰收的一个节日。妇女孩子们穿上漂亮的盛装载歌载舞传达着内心的喜悦,男人们操弄狗肉忙的不亦乐乎。如今的“六月六“,除了传统的意义之外,在这一天更多的人家用来宴请宾客,成为联系感情的一个重要载体。铜鼓是这一天最神圣的器物,在沙湾这几个寨子里,仅仅保存了陇嘎村王氏家族唯一的一个铜鼓,因此十分贵重,也只有在这样重要的节日和春节才拿出来敲击,布依铜鼓十二调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会敲击铜鼓的人如今寥寥无几了。铜鼓那浑厚而又空灵的声音深深地留在每一个布依人的心中,那跌宕起伏的节奏就是布依文化跳动的灵魂。

    “春节”本不应该被列入布依族的节日文化之中,但是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都各有不同,更别说少数民族的春节。布依族的春节过得是别有一番滋味,热闹非凡。除了与汉族一样重视除夕夜之外,布依族更重视的是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在这两天家里嫁出去的女儿都要统一在这两天买酒和糖果回家族里祭祖,我们称之为“送祖宗”,这一片区主要有吴姓和王姓,初二这天吴姓家族,初三王姓家族,每每这两天,家家都要起早准备宴席等待出嫁在外的女儿、姑姑、姑太们回娘家拜年,女儿们首先把礼品先拿到亲娘家,再由娘家人将酒糖分给家族里的每一家,等所有的女儿、姑爷等全部到齐后,大家便聚集在一起一家一家的登门拜访、吃饭聊天,一整天都不空闲,等到离别时,每个娘家又要将年前就准备好的糍粑还礼于所有的宾客。在这两天,如果来到这些布依族寨子,你会看见村子里人们背着酒和糖果四处分发、家家宾朋满座的热闹场面。

    最让人期待的还是每年一度的“布依春节运动会”,这是孩子们渴望的一个活动,是每一个布依族孩子最珍贵的回忆。在春节到来之际,各村的男女老少各个文艺队便开始为春节的表演排练舞蹈,排练吹唢呐,唱布依族民歌等,活动那几天来自各村各寨的布依族身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相聚在一起,观看民歌对唱比赛、唢呐比赛、篮球比赛等精彩节目,场面热闹,让人流连忘返。这样一种盛大的民族活动能够吸引各地人群前来观赏,不但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更提高了布依族同胞的民族自豪感。

    (三)婚姻习俗

    沙湾地区布依族由于处于经济较为发展的黔中腹地,交通方便,思想较为开放,除了保留布依族一些传统的婚俗之外还自觉的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衍生出了新的婚俗现象,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面。在以前 布依族婚姻多以父母包办为主,在民国时期开始出现自由恋爱,而这种自由恋爱则通过“赶表”这一方式进行。在周日的赶场那一天,青年男女们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一起借以玩耍的理由寻找对象,在男方有意的情况下,男方便故意拉女方悄悄到男方家里过夜,也有请兄弟帮忙拉回家的,不管女方自愿与否,一般都要带有“拉媳妇”这样一个过程,据说这样才能体现女方的价值。第二天男方家就要请家族媒人到女方家里“赔礼道歉”顺便告知情况,女方要在男方家呆足 三天哪也不能去,三天之内,如果女方家里没有成功把女儿拉回去 ,那这场婚姻已经被族人认可了。在这三天里,男方的亲朋好友特别是年轻人都要带上烟酒前来祝贺闹腾,还要包饺子款待客人,来人越多面子越大。在布依族的婚姻理念中,婚姻的认可标准最重要的是这三天的顺利,而不是结婚证或婚礼,在这之后,女方可邀请家族亲戚到男方家看望女儿顺便吃第一次免费的定亲酒,称为“吃小鸡腿”,第二次则称“吃大鸡腿”除了娘家这边不用送礼外,男方的其他亲戚都需送礼。最后一次酒席才是最隆重的结婚酒。第一天男方家要备办酒肉到女方家办酒席,双方还要邀请村里擅长布依族民歌的媒人进行对歌,到了第二天新郎新娘携男方的妇女们要身穿布依族盛装迎接娘家人。布依族婚俗最有趣的就是娘家人在这三次酒席中都是免费用餐的,这也是为了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

    布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布依族各村各寨、各个家族都自觉组成了文艺队,以前的歌舞都是自编自演的,完全出于娱乐的心理。近几年由于影像产业的发展,布依族歌舞慢慢地登上了银幕,并且带上了浓浓的宗族团结意识。各个家族都乐于拍摄属于自己家族记忆的歌舞纪念碟,比如家族祭祀、家族共有的财产、家谱、欢庆的歌舞场面等一一记录下来。后来还发展到凡是各种喜事都要跳舞,主家邀请亲戚们组织本家族的妇女来跳舞贺喜,特别是结婚酒更是重视,但是一般女方嫁女儿不跳,认为那一天娘家人应该是悲伤的。而男方这边可就热闹了,娘家人也要请家族里的妇女来跳舞,新娘的这一天母亲也不能参与跳舞否则会被人嘲笑不爱女儿。跳舞一般在午宴之后开始,跳舞的顺序根据亲戚的远近、辈分来跳。所有来参加婚礼的宾客聚拢而观,场面欢喜热闹。结束后演员都会获得男方赠送的一块帕子和纪念碟作为礼物。这样特殊的新习俗最近几年在布依族中颇为盛行,也代表这布依族文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正潜移默化的创新着,同时也散发着强烈的民族气息与自信。

    (四)布依特色美食文化

    沙湾布依族各种特色的乡村美食也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负盛名的应该是“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饭了,这在布依族各个地区都会有,但是所用的染色食材可能有所不同,加之节日习俗的差异它所代表的意义也就各有说法。农历三月三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在这一天,家长们利用从山上采到的植物煮成各种颜色的染料侵泡糯米,蒸熟之后便形成色彩鲜艳的五色糯米饭,为孩子准备好饭盒,准备炸鸡蛋、腊肉、香肠等各种美味的菜肴与糯米饭装进饭盒,孩子们带着饭盒与小伙伴们相邀到山上一起玩耍,分享美食与快乐,布依族称之为送黄饭。 这应该是最简单最淳朴的春游了。“六月六 的粽子不能不提,家家户户到处采摘上好的高粱叶子,妇女们熟练地包裹这干爽的糯米,糯米最好不淘洗,否则煮出来的粽子松软无弹性口感不好。六七月份玉米成熟时期,摘下新鲜的青玉米,剥下玉米粒放在石磨上磨成玉米糊,添加可口的糖或蜂蜜,把它们敷在新摘的油桐树叶,对折放入蒸笼,半个小时就是香喷喷的桐叶玉米糕。布依族喜种向日葵,秋天总是丰收的瓜子,吃腻了原汁原味的瓜子后,村子里便有人摸索这自制各种口味的香瓜子。当然,沙湾农业大观园内大片的紫王葡萄就是当地最具代表的招牌。

    三、沙湾布依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沙湾地区布依族文化现处于未开发状态,由于临近夜郎湖,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目前也有个别农户以开设布依农家乐满足前来游览的客人。但未体现布依族的文化特色,只是普通简单的小餐馆,娱乐项目与设施少之又少。沙湾农业大观园项目主要是由贵州航天贵飞公司承包建设管理,景区建设目标是打造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区,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投放于园区的基本设施和水果种植。大片的葡萄园长势甚好,已建好园区停车场,休闲小公园等基础设施,加强了周边布依族村寨的管理规划,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已建有布依族文化广场,具有一定的布依族文化元素,举办了2015沙湾片区布依族六月六节日活动。在整个园区规划的背景下,有目的对当地布依族文化进行挖掘开发是大有希望的。

    优势:1、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湖畔,离县城普定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境内水源丰富,地势平坦,绿水青山相眏衬,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这为布依族文化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处于正在开发的农业大观园,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公司管理,能够依托园区的建设进行开发。3、布依族村寨相对集中,民风民俗保留较好,可开发打造的民族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可进行规模化开发管理。4、当地布依族民族意识强烈,热爱本民族文化。有些传统民俗还随着时代发展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现象。在土地被开发商征用之后,很多无技术的农民除了一点土地补贴之外,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当地剩余劳动力增多。对布依族文化进行合理开发,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有效解决一部分布依族同胞的就业。这对于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思想基础。5、市场前景大。目前普定县严重缺乏个供应人们旅游休闲娱乐的旅游地,沙湾布依族农业大观园的开发既可以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内心渴望又可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心理需求。

    问题:1、从这一项目的各种文献资料和实际情况了解,园区的整体规划并未将当地宝贵的布依族文化纳入其中,而是主要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园区,重视水果的培育,缺乏对布依族文化资源的的打造,没有意识到这一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看到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农民的生活问题与长远的发展。2、在开发商与政府征用土地这一问题上,当地很多布依族没少抱怨,特别是文化低无其他技艺的这类农民对园区的开发管理工作持有一种抵触心理。这对景区的综合开发难免产生一些阻碍。3、当地布依族虽然大部分保留了传统的布依族文化,但其中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丧失了传统民族技艺,由于时代的发展,大多数人为了谋生选择外出打工,加上有些民族技艺学习比较枯燥困难,比如锦绣和蜡染这类技艺将面临无人传承的危险。4、处于尚未开发状态,开发工作量比较大,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四、沙湾生态园布依族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一)科学合理规划

    要想成功的开发,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资金扶持和企业的专业指导。 要挖掘当地布依族核心文化资源,结合生态农业的开发,园区范围内建设必要的布依族文化相关的硬件设施,并且对整个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1.打造布依民俗文化休闲旅游村

    通过对周边布依族村寨进行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比如建设或完善村寨的相关基础设施,指导村民打造特色布依族农家乐、布依特色民宿、加强村寨卫生管理,使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客商能有娱乐的场所。

    2.在园区内建立一个文化生态陈列馆以及布依族服饰作坊

    陈列馆内可分为两大生态农业和布依族文化两大展区,可用文字对景区的基本情况包阔建设背景、特色、目标、布依族文化等进行大体的介绍,利用图片或影像介绍园区主要特色水果,在布依文化展区则可向当地布依族收购部分布依族特色器物、服饰、食品、乐器等作为展品。陈列馆的作用在于让所有进入景区的游客可以对景区的状况有个全面的感知。

    布依族服饰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制作技艺独特。由于制作的样式多和配饰丰富多彩,制作的步骤、工具、材料、手法也比较独特。建立服饰作坊就是把布依族独特的服饰制作流程展现出来,召集当地擅长服饰制作的妇女,通过一定的专业指导,不仅为增加景区的体验式旅游项目,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还能加以创新开发出具有特色的衍生产品,增加当地妇女的经济收入。

    3.建设统一的娱乐公共场所

    布依族节日文化丰富多彩,酒席文化更是突出。建设一个公共的场所的初衷满足节日庆典人们能够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文艺节目,比如春节运动会进行的拔河比赛、唢呐比赛、布依族情歌对唱等节目。上文提到布依族每逢喜事都要相邀跳舞,一年之中随时都有举办酒席,拥有统一的场所后可以聚集周边更多的观众,也让游客游览时有幸观看这一热闹的节目,让游客留下更深刻的记忆。

    (二)注重文化品牌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打造出“沙湾生态农业布依族文化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提高知名度。

    1.通过民俗节庆旅游开发模式提高其文化影响力。

    以“六月六”的保护与开发为例,了解“六月六”的起源与发展,挖掘其历史和内涵,重视六月六吃狗肉、包粽子这些典型的习俗,对激活传统节日有重要意义。适时举办布依族文化创意展,通过展览布依族服饰、举办“葡萄节”等特色活动,通过媒体采访、宣传手册、电视渠道加以宣传,可以有效提高生态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2.开发特色影视、摄影、观光产业链。

    布依族文化本身早已与影像产业有所联系,节日庆典、婚礼习俗、歌舞表演等都可以制作成为优秀的特色产品。沙湾生态农业园大面积的葡萄园,风光秀丽的夜郎湖,四周连绵起伏的青山,就是一幅浪漫的风景画,可以开发为生态、婚纱、布依族服饰摄影基地。

    3.研究开发特色旅游衍生产品

    可以将布依族传统的手工艺、传统美食与园区精品水果进行创新组合成为新的产品。比如运用布依族锦绣、蜡染等工艺制作出葡萄、荷叶莲花、金刺梨等式样的工艺品;或者在园区水果的包装上进行创新,制作富有文化内涵的包装会大大提高水果的含金量。也可以将布依族传统美食如香肠腊肉、自制的霉豆腐、布依甜酒、刺梨酒、粽子、特色瓜子等进行包装打造,赋予其独特的意义,从而提高产品的档次,使之形成特色旅游纪念品,从而发挥其旅游辐射的作用。

    4.宣传工作重中之重

    宣传工作是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的。从开发开始到结束,都不能放松宣传力度。如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到影视市场,小到店家生意,想要达到满意的效果都离不开宣传工作。宣传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市场占有率。沙湾布依族文化虽然丰富多彩,但其知名度远远不够,仅限于普定县城及周边村寨略有了解。只有通过制定全方位的宣传制度,采取多功能的宣传途径,才能达到打造沙湾布依族文化品牌的目的。

    五、结语

    沙湾布依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文化财富,凝聚沙湾布依族的历史、智慧、勤劳、朴实和传统于一身。 是布依族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以后的发展中,布依族传统文化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需要顺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要抓住发展机遇,注重在和谐发展中寻求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合理创新,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才能使布依族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造福一方百姓。

    参考文献:

    [1]姚伟钧.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华中师范大学.2012.3

    [2]高守应.穿洞之光,夜郎余韵.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12

    [3]熊正贤,吴黎围.国外经验与我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4期

    [4]裴鹏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黔西南州布依族为例[J]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5]杨昌儒.浅论布依族文化的旅游开发.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