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钢琴艺术作品的民族特色风格探微

吴吟音
摘要:内蒙古地区的民间音乐是在当地各个不同少数民族真实质朴、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将民间音乐直接采用或间接使用是我们钢琴艺术展现与彰显民族特色与风格的最为直接有效地方式有段之一。为此,笔者试图就上述这一问题加以阐释。
关键词:内蒙古民歌 钢琴艺术 艺术创作 风格特色
我国近现代钢琴艺术作品的形成和发展是中西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和碰撞的产物。伴随着钢琴艺术在我们国内各个不同地区地不断发展与壮大,内蒙古地区也随之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钢琴艺术特色与风格。众多音乐艺术创作者根据内蒙古地区自身的一些文化历史背景、生活环境与习惯方式等改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带有民族艺术特色与韵味的钢琴艺术作品,并由此成为了内蒙古地区十分重要的器乐创作作品的领域之一,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喜爱。
一、内蒙古地区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创作的分析与把握
在内蒙古地区钢琴作品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它将钢琴艺术的技巧本身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使得其民族音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凝练与升华。这些钢琴作品我们如果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依据民歌改编创作的钢琴艺术作品
内蒙古地区民间音乐的织体优美,色彩鲜明,具有本民族的生活气息。同时,诸多钢琴艺术作品在其创造性的采用了民歌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融汇和借鉴了西洋的一些先进的作曲技术手法,很好地发挥了钢琴艺术自身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新中国在成立之初,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桑桐就依据蒙古族自身所独有的民歌特点改编创作了著名的钢琴《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在和声的运用手法上,该作品以自然调式为基础,运用了一些复合和声的表现方式和手法,旋律织体以内蒙古民歌作为基调,充分地体现出了内蒙古地区不同人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习惯与方式,非常富有地方性艺术色彩与特色风格。第一首钢琴作品为《悼歌》,其曲调来源于蒙古族的两首民歌:即《塞根》和《丁克尔扎布》。第二首作品为《友情》,这是一首以赞颂真诚、歌颂友谊为主要内容的一首歌曲。第三首作品为《思乡》,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它是表达游子思念家乡之情的一首乐曲。第四首作品为《草原情歌》,该乐曲使用了分节变奏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改编于一首展现青年男女之间纯洁坚贞爱情的歌曲《小情人》。第五首作品为《孩子们的舞蹈》,这首乐曲充分地描绘出了孩子们烂漫无邪、纯真可爱、载歌载舞的艺术色彩与形象。第六首作品为《哀思》,此首作品鲜明地呈现出了人们的某种悲痛与伤心之情。第七首作品为《舞曲》,这首乐曲在其创作过程总,其主题运用了《莫德格昂嘎》的旋律色彩。上述七首钢琴作品力图将西洋音乐的一些多声部织体语言同我国本土旋律的艺术特色风格相融合。在和声语言的充分运用、织体的丰富多样化等方面都进行了各种不同的有益尝试,从而实现了作品的音乐内容、创作技巧、风格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良好完美的融合,它是运用西洋这种独具特色的乐器——钢琴来充分鲜明地展现我们少数民族生活的优秀艺术作品。它也因此在1957年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的诸多艺术创作奖项中喜获了铜奖。
此外,我国著名作曲家铁英儿时起就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生活,广阔的草原抚育了他,在其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他以北方的草原文化作为创作的背景前提,以内蒙古本民族的民歌为其创作的动力源泉,创作了著名的钢琴艺术作品《内蒙古民歌钢琴小曲60首》。该作品的题材选取广泛,涉猎到了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内蒙古地区诸多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艺术元素。例如,《鄂尔多斯蒙古》就出自于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民歌;《阿尔斯》来自于锡林郭勒地区的蒙古族民歌。同时,作者还依据达斡尔族的民歌创作了作品《想念朋友》;根据鄂温克族民歌创作了《云青马》等著名的钢琴小曲。铁英在其钢琴小曲创作的过程中充分采用了主、复两调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音乐结构全部按照原有民歌的艺术风貌,调性色彩也没有做以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表演者在其表现过程中能够边弹边唱,发挥自如,充分地展现与诠释音乐作品。总之,这些小曲的音乐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这对于我国日后各个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与助推作用。
(二)借鉴西洋作曲技法创作的钢琴艺术作品
我国著名作曲家李世相所创作的《蒙古族风格少年钢琴组曲集》之“少年那达慕掠影”中的各种不同乐曲全部是创作者独立来完成的,作品的主题发展非常具有创造性,调式、调性的起承辗转也灵活多样,这几首小曲的规模虽然比较短小,但音乐的曲式结构却显得比较规整,和声色彩的运用也比较丰富。其中在《摔跤手出场啦》这一乐曲中,作者在低音的创作上进行了精心巧妙地设计,音乐从降B这个音开始,在其发展中不断地使调性进行变化,最后由返回到了这个音上,给人以固定低音的感觉。又如,在“蒙古高原风情画意七帧”中的《暮色中的勒勒车》是一首规模相对较为短小的变奏曲,在这首乐曲的变奏一中创作者使用了固定低音的手法来作为伴奏;变奏二采用了双重调式调性的叠加;变奏三将音乐主题分开为上下两个声部;变奏四是采用装饰音来以此进行相应地调性转换;变奏五则是在幻想和憧憬中结束了整个乐曲。《荒漠中的孤树》在乐曲的起始部分就使用了增四度的音程来体现空阔而可骇的情绪。《在额济纳的骆驼上》的音乐曲调选自阿拉善盟民歌,其音乐节奏采用我们不常见的5/8拍,以此使得整个乐曲给人以一种西域的艺术风情色彩。
二、内蒙古地区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审美的思考与研究
如前文所述,我们目前许多钢琴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与学习者的接受和欢迎,其根本原因就在在于它们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艺术风格。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文化只有先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因而我们的音乐也毫无例外。我们的艺术审美不单单是对艺术形式上的反映与观照,而是更多地在其所蕴含的艺术内容、思想情感、生活方式等方面加以注重和关注。钢琴艺术作为一门学科艺术门类,它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的意识精神、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的现实写照。内蒙古地区民族风格的钢琴艺术作品就是内蒙古地区各个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个性特色、民风民俗等的艺术再现。我国著名作曲家李世相所创作的《蒙古族风格少年钢琴组曲集》之《蒙古高原风情画意七帧》中的七个标题仿佛七张塞北高原的画面,形象动人,充满真诚淳朴、可亲可爱的生活气息,是我们少数民族生活的真实画卷与写照。这些钢琴艺术作品中既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那种豪放、粗狂的人物艺术性格,又呈现出一种憨厚、质朴的民族地方性特色风情。内蒙古地区各个不同的少数民族都以能歌善舞而闻名,他们有着同同源迥异的生活方式与风情,也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特色风格。这些作品中所产生形成出的民族音乐艺术美已深深地根植于广大人们的艺术审美意识中,并使得情与景的结合得到完满的实现。对率真质朴的民歌重温和独有的民族艺术风情的再现以及其中所孕育着的丰富的内涵情感,都给人们留下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仿佛使人们重新回归到了阔别已久的大自然的怀抱当中。
内蒙古地区钢琴艺术作品在其创作过程中虽然通常以短小精悍为主,但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创作特色与风格。它们不仅在音乐素材的选取形式上多样灵活,而且在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各有所长。为此,我们在对其创作过程中,既要始终秉承坚持在根植于民族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汲取不同民族地区民间音乐的养分,强化民族审美内涵与底蕴;同时还要面向世界,吸收和借鉴西洋钢琴艺术的先进性理论与实践成果,创作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与喜爱的更加优秀的钢琴艺术作品,从而推动我国民族音乐事业更快、更好地继承、发扬与传播。
基金项目:
本文为省文化厅立项,《蒙古族民歌风格的钢琴创作与作品研究》,项目编号:2014B027。
参考文献:
[1]桑桐.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铁英.内蒙古民歌钢琴小曲60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3]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4]桑桐.和声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