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动画电影场景设计中传统民俗艺术元素的重塑

    满令营 熊启川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动画已进入电视、电影、网络视频等各项传媒领域,中国3D动画电影也在西方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得以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作品。但是,西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无暇顾及传统民俗艺术的内涵,传统民俗艺术与中国现代3D动画电影难以得到充分融合,很多3D动画电影过多注重形式,而缺乏更多的文化内涵。因此,重塑民俗艺术在3D电影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3D动画电影中,场景设计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场景设计不仅能营造气氛、烘托主题,也能凸显动画电影的主体内容。在场景设计中应充分注重民俗艺术元素的基本要素、形式形态、人文精神内涵、传统美学思想及理性设计观念等各个方面,才能使作品更具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内涵。

    一、 充分利用民俗艺术元素的基本要素

    在3D电影场景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民俗艺术元素的基本要素,民俗艺术元素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民俗艺术的形态要素。在场景设计中,要把握民俗艺术元素不同的形态要素,选择更加符合场景设计的形态要素以凸显场景主体,中国传统民俗艺术有很多值得三维动画场景设计汲取的形态要素,如祥云、星宿、方胜、饕餮、蟠龙、窃曲、连理枝等形态要素与现代三维技术的结合,能使场景设计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中国文化意蕴。二是场景设计中要利用好民俗艺术的形式要素。民俗艺术形式要素多崇尚自然和谐的生态美学观念,与西方现代艺术形式要素相比,更加自然、淳朴、粗狂、纯真,这些民俗艺术的感性艺术形式要素正是现代三维动画所需要的。三维电影动画场景设计应在遵循对称、均衡、调和、统一、变化、韵律、节奏等现代理性形式关系的基础上,将民俗艺术的形式要素融入场景设计之中,以凸显的动画场景主题。如3D电影《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片头场景设计中(1分25秒)应用到中国传统民俗纹案形式要素,场景画面下部分为古代传统车轮纹案,上部分也融入了传统纹案形式要素,并采用发射与放射的形式构成设计,层次变化丰富,又不失均衡、韵律之美,具有强烈的中国意蕴和现代设计感。三是要注重场景设计中民俗元素“材质”要素的表现。3D电影是非物质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非物质化设计并不是摒弃“物资”和“材料”的使用,虚拟化、数字化的设计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材料”作为载体来实现,相对于现实工艺材料,数字化设计所需“材料”通常是通过对角色对象附于虚拟材质来进行的。在3D动画电影中,虚拟材质的应用对电影场景设计效果影响非常大,想要在场景设计虚拟材质时做到“材美工巧”,就要首先认识和把握民俗艺术的材料属性,如对竹、木、石、漆器、青铜、陶瓷、织物等材料纹理、硬度、质感的研究和把握,才能创造更为真实的场景视觉与触觉感受。

    二、 注重“虚实相生”的传统民俗艺术的空间观念

    在三维动画电影在场景设计中应更加注重中国传统“虚实相生”的民俗艺术观念,三维动画的场景设计与民俗艺术的空间形态是不可分离的。民俗艺术的空间形态本身是无形的,但要利用有形的民俗艺术实体来完成空间的构成,三维动画的场景设计的虚拟空间形态(Virtual Space Form)是由不同虚拟形体(Virtual Shape)与感觉它的人产生相互关系而形成的,它主要依据人的视觉和触觉来确定,主要分为虚拟物理空间和虚拟心理空间。虚拟心理空间是传统民俗艺术观念“无”的层面,主要是指无轮廓、无边界的规定,却能够感受到它的空间形态,它是由虚拟形体限定所致。虚拟实体的扩张是虚拟空间形态形成的实质,虚拟空间的呈现主要依赖于虚拟形体的内力运动,内力的运动变化会向虚拟形体表面散发,形成虚拟空间的张力,这种张力是无形的,是人视觉和知觉的反应,进而形成一定的现象和延伸空间。虚拟物理空间是传统民俗艺术观念“有”的层面,主要是指虚拟实体所占有和限定的、可以测量的空间,它主要通过虚拟物质的大小、长宽、深远来体现,是一种虚拟的客观实在。三维电影场景设计不仅要处理好虚拟形体与虚拟实体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虚拟实体与虚拟空间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场景设计中虚拟形体对虚拟空间的占有、限定、夸张、正负、凸凹等关系的相互影响,来创造富有虚实变化的虚拟空间形态。正如道家所主张的“无”与中国禅宗所主张的“空”的艺术美学观念。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无,名天地之始。”“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也反映了万物始于“无”“有无相生”“无中生有”的传统空间构成的传统美学观念。3D动画电影场景设计的空间要素不仅要注重“有”的虚拟实体要素,更要注重“无”的虚拟空间要素,融传统美学观念与民俗空间艺术观念于其中,才能使动画影片更具民族文化内涵。在3D动画电影《神笔马良》的片头中,运用虚实空间对比的艺术手法和传统水墨的艺术形式形式,片头场景中的水墨山水仅占一角,“有”“无”“虚”“实”形成鲜明对比,使影片更具中国传统古典风格。

    三、 更加注重场景设计中民俗元素的三维体感设计

    3D动画电影场景设计是理性逻辑思维与感性艺术思维的完美结合,民俗艺术在三维场景设计不仅要体现一定的空间秩序之美,更要给人呈现以三维立体的感受,立体感是感性思维的一种体现,它主要是人对各类事物立体形态的直观感受。三维动画场景设计中,民俗艺术元素立体感的呈现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力感”的表现,这个作用力是3D动画场景设计中民俗元素立体感呈现时较难把握的一部分,在运用时应注重其量感、动势、速度、进深、肌理等方面表现的把握。

    首先是民俗艺术元素运用时要注重其量感的表现,民俗艺术元素的量感主要表为两个方面,虚拟物理量感和心理量感,虚拟物理量感也叫虚拟重量感,主要是民俗艺术元素的形态,轻重,大小等方面,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能够测量、计算,是“物质”层面的,也是虚拟建模的“物质”基础。民俗艺术元素的心理量感,是人对虚拟物体大小、质量、轻重等方面的心理判断,可以感受但难以测量。民俗艺术元素的心理量感不仅受其自身材质、肌理、色彩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因不同的空间或场景设计的制约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在三维动画电影场景设计中,应充分利用民俗艺术元素的心理量感,如内实与内空、轻盈与厚重、扩张与紧缩、薄弱与浑厚等心理量感,建立虚拟物理量感基础上的场景表现、创造更富知觉、活力、生动的三维电影场景。

    其次是场景设计中速度感的表现,速度感在三维动画场景设计中尤为重要,较之传统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电影具有节奏感更快、纵深感更大、动感表现效果更为突出的特点。三维电影场景设计时要把握民俗艺术元素的速度感,它是人在一定时间对物体移动距离的心理感受,我们可以利用民俗元素的渐变、密集、发射等形式,并按照计算机虚拟运动轨迹的节奏快慢或虚拟运动方向来表现其速度感,进行场景的构成设计。

    最后是要注重场景设计中民俗艺术元素一体感的表现,场景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民俗艺术元素形体活形态局部的变动,都有可能带来整体的相应调整,民俗元素在三维动漫场景设计的应用除了要把握以上两点外,还要把握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做到在统一中找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使场景设计更加完整和谐。

    四、 注重传统民俗艺术形式的借鉴

    要创造出形式感更强的3D动画电影,要大胆借鉴传统民俗艺术的艺术形式,民俗艺术在民众生活中品类十分丰富,如水墨、皮影、剪纸、年画、刺绣、蜡染、面具、脸谱、民间玩具等形式,都可以借鉴、运用于现代3D动画电影的场景设计之中。三维动画电影是静态性画面与动态性动画的完美统一。因此,三维动画电影在进行场景设计时,一是借鉴传统民俗艺术中的静态化艺术形式。静态化艺术形式主要有水墨、剪纸、窗花、年画、刺绣、蜡染、面具、脸谱等形式。水墨是中国传统民俗艺术中比较常用的静态化视觉艺术形式,把水墨运用在三维动画电影的创作中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优雅的意蕴空间、虚虚实实的意境对比处处体现着中国美学追求的“似与非似之间”的最高艺术意境。如2011年推出的中国首部机甲水墨风格三维动画电影《封神列传——重回陈塘关》,以历史神话为题材,影片场景设计大胆将游戏机甲格斗造型与中式水墨风格特效相结合,采用京剧脸谱元素打造动画角色本色,将中国传统民俗艺术自然清雅、涵蓄深邃的美学观念发挥的酣畅淋漓。二是借鉴传统民俗艺术中的动态艺术形式。在三维动画电影的场景设计中也可以大胆借鉴民间戏曲、皮影戏、木偶戏、乐舞彩灯、竞技杂艺等动态民俗艺术的表现形式。民间戏曲、皮影戏、木偶戏、走马灯、竞技杂艺不仅承载了一定的民俗文化内涵,而且也反应着民族共同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审美价值取向,它们作为一种静态艺术形式与动态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融脸谱、服饰、图腾、纹饰与原始巫术、乐舞等因素于一体,三维电影动画场景设计不仅可以借鉴传统水墨、剪纸、窗花、剪纸、年画、刺绣、蜡染、面具、脸谱等中的静态视觉成分,更可以借鉴传统戏曲、皮影戏、木偶戏、乐舞彩灯、竞技杂艺等动态场景中的进场、转场、退场等动态形式的处理。此外,在动画场景设计时,静态化和动态化视觉艺术形式处理及使用,还要考虑一定的时代特征,考虑不同时代的地域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相互关系,来创作出更加符合电影时代主题的场景设计。

    五、 注重民俗艺术的人文精神内涵,体现中华本元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人文精神内涵的体现,不论是宫廷艺术还是民俗艺术,在创作中无不融社会伦理、感情色彩、感性经验等人文精神内涵于其中。要创作出更具中国意蕴的三维动画电影作品,首先应注重传统民俗艺术的人文精神内涵:工艺文化、民俗观念和本元文化。在场景设计的实践中,首先要注重工艺文化的融入。自给自足的农业与手工业社会经济特征决定了中国民间工艺文化具有自然之美的特殊属性,其工艺文化特征总体体现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量材加工、天人合一等几方面的特征,中国传统工艺观念认为“天有四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智。”十分注重人与物的关系,现代三维电影场景设计中工艺文化遵循民俗工艺文化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其次是民俗艺术观念,传统民俗艺术是人们民俗观念的物化形式,显示了民众的审美价值取向,民俗艺术观念根植于传统中国民众内心,是一种伦理性的文化体系,更多的体现在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场景设计中应更多体现传统祥瑞题材或祁福纳祥伦理观念。如牡丹、芙蓉常代表富贵吉祥,莲花、石榴多代表求生多子,鸡和羊通“吉”“祥”,代表吉祥、安康。这些民俗艺术观念采用寓意、表现等修辞艺术手法,体现着人们对善美观念的追求。三是融本原文化特征于其中。中国传统民俗艺术观念是自发性的,从原始社会打制工具之始,就已经发生,从艺术发生的角度来讲,原始艺术与民俗艺术最本质的特征相一致,它们是祈福保平安的精神功利和获得人类生存的物资资料的实用功利的统一体,是中国传统上层文化艺术的母体文化。因此,民俗艺术具有着最本元的文化特征。在三维电影场景设计中,要更多的注重民俗艺术本元文化的体现,追根溯源,为现代中国三维动画电影设计提供更多文化支撑。

    3D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场景设计尤为重要,在场景设计中,各种艺术要素的表现不仅仅只依赖设计师的技术,更要把握民俗艺术元素的融入与使用,在创作中要把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民俗艺术观念相结合,通过现代计算机科技手段,结合并充分把握民俗艺术的各类元素、艺术形式,工艺美学、材质材料、空间秩序、空间规律及立体感设计,利用传统空间逻辑、空间概念、虚实空间等观念,使三维场景画面呈现更加稳定、均衡的进深感和律动感。同时,把民俗艺术的人文精神内涵融入其中,以创作出更加生动和谐和符合动画电影主题的场景设计,进而凸显3D动画影片的中国文化内涵。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