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腐电视专题片的视觉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吴辉
摘要:反腐题材的电视专题片政治、政策传播意图明显,舆论引导功能很强。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既用光影和色彩表达思想和感情,用景别和拍摄角度传达意见和立场,也运用了各种修辞技巧表情达意,还通过蒙太奇进行叙事、表达和劝说。
关键词:视觉修辞 电视专题片 反腐 传播效果
2016年10月,八集反腐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播出。为了准确传达党中央正风反腐的重大战略决策,取得更好的警世效果,该片借助了包括视觉修辞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法。本文对片中的视觉修辞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该片。
修辞与视觉修辞
“修辞”是指人们依据具体的言语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从修辞学的发展历史看,修辞的本义主要限定在以语言和文字符号为媒介的交际之内。①
视觉修辞的出现伴随着图像的诞生。进入“读图时代”以来,“视觉因素一跃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要素,它们成了我们创造、表征和传递意义的重要手段。”②利用视觉呈现传播意图或利益团体背后所代表的意识形态,越来越被传播者重视,尤其是以新闻机构为代表的国家意识形态工具。③
视觉修辞是一种以语言、图像以及音像综合符号为媒介,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④一方面,视觉修辞有与语言文字符号修辞相同的一面。传统的语言文字符号修辞有很多技巧,视觉修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找到与文字修辞对应的方法。另一方面,视觉修辞有自己的特殊性。从静态图像看,除了用选定的视觉形象修辞之外,还有景别、角度、画面形状、色彩以及前景、主体和背景的安排等。动态图像在静态图像修辞方法的基础上,还有画面之间的组接——蒙太奇这一独特的视觉修辞方法。⑤
反腐电视专题片与其他专题片不同,其政治、政策传播意图明显,舆论引导功能很强,是非善恶清晰,主观好恶明确。当然,这不等于每次都要用语言直接批判一番。语言只是表达意见的手段之一,而应发挥电视以画面和形象见长的特性,巧妙灵活表达。所以,如何运用视觉修辞进行恰如其分的褒贬,以保证抒情和议论既不含糊其辞又不生硬呆板,是摄制此类专题片要特别考虑的问题。
静态图像修辞
用光影和色彩表达思想和感情。光影和色彩是影视作品叙事、造型、表情、评价的基本工具。意大利导演费里尼说,在电影里,灯光就是意识、感情、颜色、调子、深度、氛围、故事。灯光制造奇迹,增添、删减、完美、模糊、勾勒、影射。⑥张艺谋曾经说,在电影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的波动因素,他甚至将色彩称作“精神色彩”。反腐专题片中,利用光影和色彩建构关联或联想,制造“画外之意”,传达意见或意图,是较好的传播方法。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经验教训时有一段对比性内容,画面用光和用色也是对比。与吏治松驰、卖官鬻爵对应的是否定性用光和用色——阴雨不断、画面沉郁,色彩为黑白灰;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相对应的视觉意象主要有晴朗的蓝天、霞光和红日,阳光明媚、画面明亮,肯定性用光和用色给人以风清气正、光明美好的想象。
无论是否定性还是肯定性用光和用色,都会改变视觉对象的内涵,观众看到的能指还是那个能指,但他们读取的所指就不是那个所指了。因此,这里的光影和色彩不只是物理意义,而是染上了人的主观倾向。这样的光影和色彩是褒贬,是情感,是价值标准,还是意识形态。
用景别和拍摄角度传达意见和立场。该专题片中,首先有不少恰到好处的特写镜头。第六集《拍蝇惩贪》中讲到安徽淮北烈山村党委原书记刘大伟小官巨腐的案例,一开始的镜头就富有深意——一列运煤火车穿城而过,铁道口传来声声警报,准备通过道口的市民在安静排队等候,接着是道口红灯闪烁的特写。在这里,视听符号声声警报和耀眼的红灯,似乎在给观众另一种警示。
其他景别同样运用灵活。第八集《标本兼治》中总结蒋洁敏案時说道:“蒋洁敏一案警示着人们,不论对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还是一个地方,对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在过去也往往是监督的难点甚至盲点。”此时出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远景镜头——一座大楼空中过道里影影绰绰的行人,“监督的难点甚至盲点”在视觉上得到直观的展现和强化。
至于拍摄角度,该专题片中好几处用到低机位仰拍和俯拍,给画面添加了重要的“言外之意”。第二集《以上率下》叙述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把白云山品云座的公共资源变成私家领地时,结合一个仰拍的台阶和围墙,把贪腐官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形象表现得呼之欲出。在镜头的述说和观者的凝视中,这样的贪官无疑是一种可笑、可怕、傲慢的畸形存在,从而也彰显了党中央“打虎拍蝇”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用各种修辞技巧表情达意。与语言文字一样,比喻、借代、对比等技巧在视觉修辞中也大有用武之地。这里以《永远在路上》的片头为例进行分析。
整个片头是一段炼钢的画面,隐喻党在新时期加强自身建设是一个不断锤炼、自我净化、永葆政治本色的过程。片头采用烈火、锤打、雕塑等象征革命精神的符号,构造一个庄严、宏伟的语境,唤起人们心中中国革命史上的视觉原型,激活人们对党的价值信仰的记忆,把政治话语无缝地接入文本深层结构。观众之所以会把炼钢与党的建设联系起来,是因为片头中有一个关键的视觉符号——党徽。这是一个有足够代表性的视觉意象,很容易唤醒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下人们心中的共性经验,从而把整个片头指向特定的象征意义,转喻修辞顺理成章。
在锤打过程中,不断有铁屑从党徽形铁块上掉落;而铁块主体最终被锻造成明光铮亮的党徽。从这个对比的视觉意象中,观众同样能“听到”耳熟能详的革命和政治话语,并按照修辞者预先设计的认知通道进入到图像背后的言说、秩序与意义之中,完成由象之审美到气之审美,再到道之认同的逐层升华。⑦
整个片头还是用典修辞。党徽经锤打成形,黄沙吹尽,带火字体显出,对应中国俗语“真金不怕火炼”和古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峥嵘岁月的高度概括,也是新时期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完善的精神写照。
動态图像修辞
影视作品由镜头构成,一个镜头就是一段动态图像,一个个镜头按照一定的章法组接在一起便成为影视作品,这种结构方法称为蒙太奇。把一个镜头单独拿出来,很难说要表达什么。而一个有内在逻辑的镜头组,或者说一个“蒙太奇句子”,其含义则是完整、明确的。因此,镜头的组接也是意义的组接,镜头组接的内容和顺序都关系到制作者的表达与观众的理解。反腐专题片中,镜头组接往往内含有传者的态度或观点,是用蒙太奇叙事、表达和劝说的常用手法。
此专题片运用了大量交通路牌画面,在第七集《天网追逃》中出现了一个国外的交通指示牌,鲜红的“禁止驶入”交通标志上写着“Do not enter”字样。如果没有上下文,它只不过是一个交通标志而已,而当它与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意义就超出了交通标志的范围。这个镜头之前是辽宁省凤城市委原书记王国强现身说法,谈到他在国外的生活是如何绝望。在这样的语境中,这个交通路牌的意义更丰富了,观点更明确了。画外音说:“恐惧、绝望是大多数外逃人员在国外的真实心境,尽管逃出国门,但他们只能东躲西藏,战战兢兢地活着。”镜头组接让“逃无可逃”这个劝说变得更加直观可感。
再来看比比皆是的空镜头。这些镜头或为天空,或为建筑,或为山川,或为草木,或为花朵……每个空镜头其实都不“空”,往往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可借物喻情、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发联想,合理的空镜头能给画面增添丰富的意蕴。但空镜头的具体含义一般要在上下文中才能确认。比如一丛鲜花的单个镜头,意义无法解读,当这个镜头后紧接着习近平总书记前往自己当年插队的延安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的内容时,其意义就确定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场的乡亲们说,他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此时,前面鲜花的空镜头已不只是单纯的写景状物,它既是转场又是渲染,更是表达意见和态度。
综上所述,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的各种视觉修辞手法以图示的方式在图像符号与某种情感态度和价值信仰之间形成深层的勾连关系,实现了叙事状物、表情达意、褒贬评论等多种功能。这些修辞手法以一种或显或隐的方式,制造了某种具有劝服性的“修辞意象”或“精神意象”。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栏目责编:吉 庆
注释:
①④陈汝东:《论视觉修辞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1)。
②周 宪:《重建阅读文化》,《学术月刊》,2007(5)。
③张岩松:《国际新闻中的视觉修辞传播》,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1203/c40628-26138768.html,2014/12/03。
⑤陈 一:《论广告中的视觉符号:意义与修辞》,《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3)。
⑥[意]费里尼:《我是说谎者:费里尼的笔记》,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
⑦叶 朗,彭 锋:《宗白华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