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海绵型”公园建设实践调查研究

宋珏莹 许先升 付晖



关健词:海全翱沛;“海绵型”公园;景观规戈搬计;雨洪管理设施;三亚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洪涝、水体污染等事件频繁发生,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体系的目标并出台相关政策[1]。2016年,三亚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在“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恢复被破坏水生态、推行低影响开发”[3]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目标推动下,三亚市多项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工程相继开展。
三亚市作为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以风景旅游和休闲疗养为主。城市公园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的功能,是本地居民日常主要的活动场所。三亚雨旱季分明,在现有雨水管理方式下,雨季排水系统压力巨大、积水严重,而旱季又存在缺水停水现象。
基于以上政策及实际需求,三亚市规划建设了多个以雨洪调蓄为导向的“海绵型”城市公园,关注消纳自身及周边地块雨水的功能,起到缓解城市内涝及水污染问题的作用;对于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开展雨水知识教育、实现生态功能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亚市中心城区城市化建设时间早、进程快,但城市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问题紧迫。因此,以三亚市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图1),实地调研现有4个以雨洪调蓄为导向的“海绵型,公园,对其选址、设计策略和雨洪管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及评价。
1 研究对象地区概况
1.1 自然条件与城市环境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全市面积1919.58km2,其中规划市区面积37km2。三亚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旱季雨季尤为分明。旱季光照充足、蒸发量大,雨季集中在5~10月,6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90%[4](图2)。因雨季时雨水没有进行储存而白白流失,排水管网压力过大,存在洪涝危险。而当旱季来临时,却又需要利用自来水浇灌园林树木,增加了城市维护及公园养护方面的成本。
综上所述,三亚市雨季时丰沛的雨水使得公园中的雨洪管理景观设施具有较高的利用率;用水需求及安全需求,使得建设具有雨水调蓄、净化收集功能的“海绵型”公园的意义重大。
1.2 中心城区公园发展现状
在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前,三亚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在传统的规划设计理念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多重视景观效果和物种选择等外在表现形式,而忽略了其调蓄雨水、生态调节等内在的功能。公园大多使用不透水材料,排水依赖管网或无导向散排,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易导致水体淤积污染。另外,缺乏雨水再利用措施及雨水方面的科普教育。
2016年三亚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同年六月三亚市规划局编制了《三亚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在各项政策和标准的引领下,三亚多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陆续开展,相继建成多个以雨洪调蓄为导向的“海绵型”公园(表1)。在观赏、休闲、娱乐和其他生态功能基础上,增加雨洪调控功能,使得城市公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大大提高。
2 三亚市中心城区“海绵型”公园选址
2.1 空间层面——居民聚集、功能欠缺区域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基础功能是提供日常休息娱乐、观光旅游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7]。三亚市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城市公园既要满足市民的日常休闲需求,又要为游客提供活动游览的空间。因此“海綿型”公园的选址应首先考虑人口密集区域以及能弥补现有公园无法覆盖、提供服务的区域。
综合考虑各公园的面积、功能等因素,按1000m、1500m及3000m的服务半径绘制三亚中心城区公园服务范围示意图(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新建的4处“海绵型”公园在原有公园的基础上,向北方地区延伸,将城市公园的服务覆盖范围扩展,弥补了北部地区公园绿地的空白及功能缺失,增加了市民的可达性,为更多市民提供了休闲活动、接近自然的场所。
2.2 雨水处理层面——积水点集中区域
相对于以往的城市公园,“海绵型”公园应在消纳自身范围内的雨水径流基础上,尽量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及储蓄的空间[8]。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及实地调研,得到三亚市频繁出现积水的位置坐标;利用GIS软件的分析计算,得到三亚市中心城区积水点示意图(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城区的中央位置是积水最为严重和集中的区域,因此“海绵型”公园应在此范围内进行合理选址和建设。
2.3 生态层面——与河流、绿道结合
三亚河、临春河发源于三亚北部山麓,作为三亚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水系及独特的潮汐河,两河为红树林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及空间[9]。新建的4处“海绵型”公园均位于滨河及水系流经地带,应构建生态驳岸,净化雨水径流,以保护红树林资源及确保河流的优良水质。同时,公园选址结合了生态绿道的建设(图5),作为绿道的公共绿色空间节点。“海绵型”公园与绿道的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绿色廊道和休闲游憩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健康的生存环境,这对三亚市整体生态格局的构建与绿地系统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3 三亚市“海绵型”公园设计策略
3.1 以雨水处理为主要目的
“海绵型”公园与以往的公园相比最大的提升在于其对于雨水问题的处理,对自身及周边地区的雨水径流进行收集、净化、储蓄及再利用,在保证公园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维持所在区域的水文平衡,同时提高雨水的利用率。由于三亚市特殊的气候特征,需要公园采取弹性与适应性的设计方法。
三亚东岸湿地公园位于月川新城区、三亚东河上游,原是丢荒的稻田,后形成次生态湿地。由于泥沙淤积、排洪能力不足以及生活废水的潴积,导致地块逢雨必涝、湿地水体遭到污染,水质较差。为解决以上问题,打造“海绵型”生态湿地景观,公园全方位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重点解决城市的雨洪生态问题。根据场地高差,在常水位和极端洪水位之间的缓冲区将水体的边界打造成阶梯状陂塘(图6),形成弹性、生态的湿地边缘[10]。陂塘间有地下管道相互联通,雨季时可以储存大量的雨水,缓解下游的洪水压力;旱季时部分陂塘水量蒸发,可转变为下凹绿地,与游步道、景观廊架等服务设施结合、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地,使得雨水处理功能与公园的优美景色和休闲娱乐功能并存。陂塘的设置能够减缓雨水流速,延长雨水流经的路径,还能够对上游的抱坡溪来水及周边雨水径流进行初步净化(图7),保证了中央水系的水质不受污染。
3.2 以保护河流水系与红树林资源为前提
三亚市中心城区有临春河、三亚河两条重要的水系流经,独特的潮汐河为红树林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其根系能够适应潮涨潮落,为众多鸟类提供了栖息的场所[11]。在滨河的“海绵型”公园的设计中,应建立生态驳岸,实现对雨水径流的净化作用、以保证红树林植被生境不受侵害。
红树林生态公园打破原有的硬质驳岸,重新构建湿地基底,避免上游被污染的淡水直接冲刷湿地;同时,设计引导下游倒灌海水,增加场地范围内水系的盐度,以达到红树林适宜生长环境的条件。采用人工种植与自然演替相结合的方式恢复红树林,模拟红树林群里分布成片种植的方式,沿湿地边缘种植以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榄雌(白骨壤)Avicenniamarina为主的先锋树种,通过自然演替的方式使其逐步形成稳定的红树林群落[12]。
场地原有道路与水系存在较大的高差,故采用层层台地的设计手法对其进行消减。挡土墙由天然石块堆砌而成,台地间设置了多个湿地旱泡,能够避免径流直接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及污染,且能储蓄雨水。以上设计策略延长了径流路径长度,减缓了径流速度,当暴雨来临时,公园和城市道路的雨水径流以及公园周边地块中通过市政管网导入的雨水,经过台地土壤及湿地旱泡的层层净化之后,最终汇入河流。
据统计,红树林生态公园项目恢复红树林树苗11万株,恢复植被种类33种[13]。公园既发挥了对雨水截留、净化的作用,又为红树林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对于滨河的“海绵型”公园设计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3.3 以公众科普教育为导向
3.3.1 科普体验
“海绵型”公园将雨水利用设施由地下管道转变为地上可见的设计,把对雨水的处理过程作为景观加以展示,处理雨水的同时增强游客的参与性,有助于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丰兴隆生态公园中的旱溪是利用卵石和植物等搭配、模仿自然溪流形态而建的雨水景观设施,其对雨水径流有导向作用,在丰水季和枯水季有不同的景观效果。旱溪还结合了景桥、跌水等景观为公园增添了野趣,游客可踏石阶穿过,享受、接近自然。另外,公园中的游客服务中心建筑与景观桥结合,在屋顶设置顺应桥体坡度的种植区域,形成绿色屋面。绿色屋面的设置能够起到吸纳、净化雨水的作用,削减雨水径流量的同时通过植物吸收、土壤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去除污染物[14]。游客在游览景观桥的同时可以观赏到路旁的绿地景观、认识雨水净化收集的过程。
3.3.2 标识系统构建
丰兴隆生态公园中的雨洪管理设施旁均设立指示牌,详述了处理措施的原理及作用,并配有相应的工程剖面图,为市民游客科普雨水处理知识。红树林公园内的植物均挂有标牌,上面印有二维码,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的方式查看该种植物的名称、生长习性等信息。紧随互联网时代的步伐,让游览活动充满科技感和趣味性。
这些设计方法能够将公园中的雨水处理过程可视化、景观化,寓教于乐,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鼓励人们参与到城市雨洪管理中来。
3.4 注重热带地域特色塑造
三亚市“海绵型”公园的设计中,还应注重对地域特色与文化的凸显和表达,营造热带风情景观,给予游客良好的游览体验。
位于金鸡岭南端、三亚河东西两侧的金鸡岭桥头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将原有的硬质铺砖挖除恢复为绿地,公园的雨水经过植草沟的导向流淌到园内若干雨水滞留池中,净化处理后最终汇入人工活水池中,形成了雨水再利用系统景观[15]。
在打造“海绵化”景观的基础上,该公园利用多种热带植物营造热带景观气氛,以火焰木Spathodeacampanulata、雨树Samanea saman、黄槐决明Senna surattensis等为行道树,结合道路所在地区景观进行布置,形成了框景的效果。在大片绿地中运用雨树、非洲楝Khayaseegalesis、叶子花Bougainvilleaspectabilis、洋金凤Caesalpiniapulcherrima、变叶木Codiaeumvariegatum等构建乔灌混交林,打造出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滨河区域在保护原有红树林的基础上进行补种,自然式驳岸配以观赏性湿生、水生植物,旨在打造生态型的湿地景观。
热带植物的搭配种植使得公园整体彰显出地域性生态特色,提供休闲场所的同时,也展现出三亚市独有的风貌。
4 三亚市“海绵型”公园雨洪管理设施评价
雨洪管理设施是“海绵型”公园的重要基础设施,从源头对径流进行一系列控制处理,实现承担滞留雨水、引导雨水流向、净化初期雨水径流、储蓄雨水等作用,并构建点、线、面相融合的水景观系统[16]。实地调研上文中的4处“海绵型”公园,通过观察、测绘、摄影及书面记录等方式,对其中的雨洪管理景观基础设施的主要视觉特征进行研究,内容包括设施的类型、植被特征、工程特征、整体吸引力及有无解释型标识。其中植被特征包括设施中植被覆盖情况、植物的生长健康状况、植被群落种类及栽植形式;工程特征包括设施裸露地表外的工程材质种类及整体工程质量。对调研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表2),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植被特征:旱溪、雨水滞留池、生态驳岸等设施中的植被为自然式种植与粗放型管养,大体呈现健康生长的状态,但由于三亞气候雨旱季明显,位于洪水位与常水位间的植被在雨季生长良好,在旱季因缺水而出现枯萎倒伏现象。
2)工程特征:整体状况良好,未出现工程化痕迹重、工程材质粗犷外露的情况,但因下沉式绿地的设计而导致部分道路两旁标高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应种植较高植物或设置围栏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3)整体吸引力:相比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设施,人们在旱溪、绿色屋顶等设施的参与度较高,如拍照、玩耍等;因此应注重雨水管理设施的功能性,提升游人参与感,使人们可以在游玩的过程中体会雨水处理的过程,寓教于乐。
4)解释型标识:部分指示牌因阳光暴晒、雨水冲刷而存在褪色现象,应注意修补及改进工艺。
5 结语
通过实地调研及归纳总结发现,现阶段“海绵型”公园的选址、设计及雨洪管理措施策略能够为未来海绵城市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目前三亚市在“海绵型”公园建设的实践处于起步阶段,公园中雨洪管理景观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初步探索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三亚市未来的“海绵型”城市公园建设中,应借鉴先例、积极创新,注重雨洪管理效益与造景美学价值的平衡关系;重视公园建成后的监管和后期养护工作;增进各城市公园间的沟通联系,以点带面形成整体化、连片化的海绵系统。
本课题可为与海南省乃至华南地区气候、地域条件相似的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帮助,以期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为我国推进“海绵城市”的构建助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通知(建城函[2014]275号)[A/OL]-(2014-10-22.)[2018-03-021.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411/t20141102_219465.html.
[2]海绵城市网.海绵城市网年度大作——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EB/OL].http://www.calid.cn/2016/12/19796.
[3]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1):11-18.
[4]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三亚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Z].三亚: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2012.
[5]尹路.低影响开发下城市会园雨水利用设计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6]三亚市人民政府.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Z].三亚:三亚市人民政府,2016.
[7]孟刚.城市会园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7-11.
[8]陈凌.关于海绵型公园建设标准的探讨[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海口市人民政府.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9]马浩然,宋春丽,齐莎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绿色空间设计——以三亚市两河及丰兴隆生态公园为例[J].城乡规划,2017(3):68-75.
[10]王欣,林双盈.基于生态修复目标指引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以三亚市东岸湿地公园为例[J].城乡规划,2017(3):60-67.
[11]段舜山,徐景亮.红树林湿地在海岸生态系统维护中的功能[J].生态科学,2004(4):351-355.
[12]黄珍.红树林生态公园休闲生活好去处[N].三亚日报,2016-06-17(02).
[13]华政.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市民游客休闲好去处[N].海南日报,2016-11-14(3).
[14]王景.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念的城市公園规划设计研究[D].稚安:四川农业大学,2015.
[15]汪慧珊.三亚“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N].三亚日报,2016-03-23(05).
[16]曹磊,杨冬冬,王焱,等.走向海绵城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23.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