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剧中许仙形象之新变

    谭本龙 +彭健

    受接受欣赏主体审美心理和社会经济意识的影响,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的白蛇传说在大陆港台被频繁地改编为电影《白蛇传》(1962)、《真白蛇传》(1978)、《青蛇》(1993)、《白蛇传说》(2011)和电视剧《千古奇缘》(1989)、《奇幻人世间》(1990)、《新白娘子传奇》(1992)、《青蛇与白蛇》(2001)、《白蛇传》(2006)、《又见白娘子》(2010)、《青蛇外传》(2010)等等影视艺术,其中的男主人公许仙,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或既好色无能又无坚定信念,或既善良有情又勇于抗争等正反两类形象①,但这一形象也有结合时代的新变。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青蛇》《新白娘子传奇》和《白蛇传说》。继承反面形象之《青蛇》,以张扬许仙的色欲以展现人性的缺点;继承正面形象之《新白娘子传奇》与《白蛇传说》,前者努力克服他的弱点以使之完美无缺,后者则让他更贴近生活以展现普通人朴实的理想追求。

    一、 影视剧代表作中许仙形象的继承与新变

    (一)《青蛇》反面形象之继承与新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明人洪楩所编的《清平山堂话本》中收录的宋话本《西湖三塔记》、明末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中收录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清方成培的传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名称经历了奚宣赞[1]至许宣[2]再至许仙[3]的变化,其好色懦弱不负责任曾经给人留下了深恶痛绝的印象。1993年,徐克以李碧华的小说为蓝本拍摄的同名电影《青蛇》,对充满世间(包括人间、妖域、佛界)的欲望作了深入的思考和冷静的批判,这是《青蛇》的最大亮点与创作新变,从影片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他非常耐人寻味的结局安排明显地看出:

    在主人公许仙的形象塑造方面,影片把许仙色欲熏心的传统形象加以放大,凸显其沉迷于白素贞与青蛇之情。本来,难以自拔的爱情,应该被人们礼赞,但它必需建立在矢志不渝、忠贞不二,宁愿为此牺牲一切的基础之上。然而,许仙之所谓的爱情,却是一种摇摆不定的感情――一种色欲熏心的恶情——他在西湖的游船上被白素贞之美色所诱,沉溺其中,但面对青蛇的百般挑逗、投怀送抱而不能自持,或者说根本不想自持,时常想入非非,在青白二人之间犹豫不绝。[4]对许仙来说,舍弃其中任何一个皆非己愿,他想让两个美女都成为自己满足色欲的物象。

    从主人公的结局安排上看,白蛇故事的相关古代文学作品中,在白素贞被镇雷峰塔后,许仙最终都是活着的,只是活法不同——或为无所作为的凡人一个;或是得到青蛇的帮助,救出白娘子,夫妻团聚;或持帚扫塔,为白娘子赎罪;或受法海胁迫出家。但电影《青蛇》一反传统,许仙最后因自己情感的不专一被觉醒为人的青蛇一剑刺死,让他自己为难以满足的色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影片对许仙结局的安排是有明确的警示意义和反思价值的。

    (二)《新白娘子传奇》《白蛇传说》中许仙正面形象的继承与新变

    抗战期间,田汉先生对传统白蛇故事进行改编和再创作而成的京剧《白蛇传》,对男主人公许仙的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重塑,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虽然有些胆小犹豫,但也时常念及白娘子安危,能痛改前非、承担责任的新许仙,这可以说是许仙形象的根本性质变。[5]1992年,夏祖辉执导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剧中主人公许仙继承了田汉开创的正面形象,其有情有义、敢于反抗的品质被塑造得更为生动丰满的同时,还出现了软弱胆小、薄情寡义的形象特点荡然无存的新变。许仙因多次拾金不昧而深入白娘子慧眼,许白的爱情也由他们之间的一来二往而萌生。此剧中,许仙对白娘子的感情是纯真的,虽因白娘子盗取官银受牵累也心甘情愿,处处为白娘子作想。并拒绝姑苏王员外的招赘而发誓要与白娘子“永远做一对恩爱夫妻”。怒斥法海企图利用自己收服白蛇,并警告法海别再苦缠不放,否则要将他告到官府。白娘子水漫金山,担心受到上天惩罚,许仙认为是因自己而起,勇于与白娘子承担责任。最后虽然因法海的势力实在太强大而反抗失败,但许仙仍然不离不弃,执着地“为妻修行,落发金山”,坚持抗争,直到雷峰塔倒掉。许仙之真诚专一堪为世人楷模。因当时电视的普及和人们接受心理的认同,许仙的这一完美无缺的形象遂成为自白蛇故事流传以来最为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

    2011年程小东拍摄的电影《白蛇传说》虽对故事情节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一改白蛇因救被惊死的许仙而去盗取仙草为许仙上金山寺给被误伤的素素偷仙草……但主人公许仙的形象仍然继承了京剧《白蛇传》和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阳刚硬朗、相信并敢于捍卫爱情的真丈夫形象,即使得知自己的妻子是蛇妖,他也坚定地认为真爱无人妖之分。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白蛇传说》贯穿了浓厚的市民意识,许仙也出现了市民般的平凡人的新变——他以采药为生,只希望成为一名医生,开个小医馆,多挣点钱,让妻子过上好日子。这种理想追求简单纯粹、朴实真切,毫无矫揉造作、虚无飘渺之感。许仙真诚善良,会因自己模样寒酸而认为白蛇的相邀是“找错人啦”,会面对陌生女子的投怀送抱而以心有所属将之拒绝。许仙还是一位富有生活情调和幽默感的普通人,他会用充满温情的散文诗般的语言向妻子告别,会用充满生活气息的反语来和老婆打趣。许仙善良执着,即使是无意中伤了白娘子,即使面对自己不能医治的妖毒,“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救素素”,还到雷峰塔里盗仙草,哪怕被妖魔附体也在所不辞。白蛇水漫金山被镇雷峰塔,作为平凡人的许仙则从很普通的事做起――不辞辛苦地每日扫塔为妻赎罪,希望早日夫妻团聚。正是许仙这一贴近生活的普通小市民般的理想追求的“下里巴人”式的艺术新变,反而使他成为现实社会中众多普通女子心中的好男人形象,被广为认同接受,并进而使这一形象获得了崭新的艺术生命。

    二、 影视剧中许仙形象新变之原因考察

    白蛇故事的传统文本中,好色懦弱无情无义的许仙逐渐质变为有情重义富有担当精神的男子汉,现当代,白蛇故事被改编成影视剧时,在继承这两类许仙形象时,或让他具有不讲原则地追求人欲的新变、或让他软弱胆小、薄情寡义之特点荡然无存的新变,或使其出现市民般的平凡人特点的新变。这些新变有其深刻的原因。

    (一)文学接受主体审美心理的影响

    不管是作家,还是影视艺术,都必需与欣赏主体的接受心理和审美品格相契合,作品才具有感召力,从而得到他们的认同。传统文本之《西湖三塔记》中,白蛇确实是妖,有得到新丈夫后喜欢吃掉旧丈夫心肝的恶习,这是奚真人、法海等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历史渊源。但是,当白娘子由妖净化为集中国古代女性美于一身的理想化的人后,遂成为倍受世人青睐的艺术形象。于是,当文学影视艺术的接受欣赏主体面对猥琐自私无男人气骨的许仙对白娘子带来了诸多伤害甚至是灾难而自己又极端不负责时,是深恶痛绝的,总会生发许仙怎么会是这样一个人的疑问,总憎恶许仙为什么不变得坚强自信有情有胆一些。许仙形象显然已不符合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于是,当代影视艺术家就在田汉的基础上,让许仙出现了懦弱胆小、薄情寡义的形象特点荡然无存的新变。然而,“高大全”式的许仙形象看似非常完美,其实他又可能会因其脱离生活而与群众有一种疏离感,于是,电影《白蛇传说》努力让其与普通市民产生心灵的交流,对许仙形象又作了个人化生活化的再创作,使之越来越符合民众的审美需要。

    (二)社会意识变化的影响

    宋代积贫积弱,面对辽金元的威胁进攻,统治者不思进取一味投降避让,岳飞、陆游、辛弃疾等个别立志收复者,却或下场悲惨或身老沧州。杂剧《西湖三塔记》用奚宣赞好色胆小自私来讽谕宋代民间倚红偎翠、宫廷狎妓酣歌的病态生活。明清时期,在理学钳制人性的同时,反理思潮亦风起云涌。冯梦龙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以凸显许宣之龌龊思想行为来反衬白娘子的高尚情操;清方成培之《雷峰塔》描写了作为封建知识分子的许仙对敢于冲击封建礼教的白娘子的排斥。田汉笔下勇于反抗的许仙则符合了抗战时期文学反帝反封建的创作需要。[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剧变,个人对物质追求已不被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文革时期被压抑的思想被过分释放,一些人不顾道德约束恣情纵欲,成为社会逆流。新时期文学的观念亦随此而发生巨大变化,文学影视艺术创作领域对性的展现出现了两种引人注目的情况:一些缺少思想深度的被视为沦为“下半身写作”的悲剧,如木子美等人的作品;另一是借助它来审视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关注其内心世界,并对人性的追求作深沉冷静的反映与思考,如电影《青蛇》。《青蛇》中的人物。不管是妖之白蛇青蛇、人之许仙,无不为满足生物本能而作种种追求。即使是号称六根清静的佛之法海,也逃脱不了原始欲望的困扰,他也会在青蛇的百般挑逗之下原形毕露。许仙在两个女性间纠缠不清,徘徊彷徨、焦躁苦闷,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正反映了一部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追求――现实生活中不符合人性道德规范的欲望反过来会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进入新世纪后,经济飞速增长,人们收入增加,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态度也随内心的冷静而发生了转变。[7]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种浮躁的心态转趋平静,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更倾向于消遣和娱乐。关注小百姓的生存和追求,成为文学影视艺术创作的新时尚。电影《白蛇传说》中的许仙,正是艺术化地注入了普通民众的最低生活理想追求的元素,使之成为世俗化小人物的形象,他当医生、开医馆、多挣钱、过好日子的小市民式的追求,他幽默风趣和小日子的生活情趣,反而在满足了为数众多的文化消费群体――普通世俗――娱乐消遣目的的同时,还极易让许仙这一艺术形象与影片欣赏者产生共鸣,取得审美愉悦。从而使影片获得巨大成功。

    总之,现当代影视剧作《青蛇》《新白娘子传奇》《白蛇传说》中的主人公许仙在继承了传统文本中自私好色、懦弱无能、薄情寡义和善良正义、勇于反抗、有情有义的两种类型化的形象同时,由于受影视艺术欣赏主体审美心理和社会意识变化的影响,许仙形象出现了一些符合时代的新变,使影视获得巨大成功。

    参考文献:

    [1]洪楩.清平山堂话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1:19.

    [2]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M].北京:中华书局,2002:291.

    [3]方成培.雷峰塔[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

    [4]陈姝.“情”到浓时始作文——《青蛇》之剧本分析[J].写作,2012(11):80-83.

    [5]田汉.白蛇传[M].北京:北京宝文堂书店,1953:1-200.

    [6]刘桢.田汉与《白蛇传》[M].上海戏剧,2003(8):29.

    [7]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57.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