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情怀
母春生
摘 要:中国画画家张尔闻对贺兰山水情有独钟,其山水画在情感表达、地域表现、绘画语言方面独具特点。张先生创作注重写生的作用,其笔墨运用、情感表达重视发扬写意精神。从传统与现代、意趣、表现视角等方面对张尔闻的山水画风格进行探析,对其形成独特的贺兰山山水表现风格作初步探究。
关键词:张尔闻;贺兰山水
张尔闻,1950年生于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原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任宁夏书画函授大学校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宁夏美术家协会理事,宁夏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宁夏区书画院和市书画院特聘画师,宁夏文史馆书画研究员;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大展并获奖,举办过多次个展,作品被众多期刊与新闻媒体刊登介绍。[1]张尔闻师从曾晓浒先生,得岭南画派才气;执教于塞上江南宁夏大学美术学院30余年,兢兢业业教学,专心创作,对贺兰山水情有独钟,不断探索贺兰山水的表现和描绘。张尔闻的贺兰山水画被评为“最能代表贺兰山特点的独具一格的山水画”,其画作主题鲜明、笔画刚劲、气韵生动、意境天然,其应物象形的写生手法,加之他对贺兰山的独特感受和丰富的美学素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
山水画家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面临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意象、个性与共性、表现与写实等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的不断求索,这些可看作是画家“成长中的烦恼”。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画家大多经历丰富,他们正值风华正茂时响应党的号召,有人当过知青、有人当过工人。在个人经历中,他们或许早已喜好绘画,但因生活影響,从事了其他职业,许多年后又重新拾起画笔,开启艺术之路,在经历自己勤奋努力后,成为了当今有名的画家。张尔闻便是经历了这样的生活,年轻时在固原地区当过知青,在银川工厂做过八年工人,后来因绘画出众,考取师范院校,学习中国画,成为一代山水画名家。或是生活阅历影响了张尔闻,或是广阔苍凉的贺兰山之壮美激励了他的创作欲望,他用生动的画笔勾勒出了贺兰山的美景。
一、运用写生手段表达对自然意象的理解
历代有分品级论画之法。张彦远的理解是“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夫失于自然而后神……自然者,为上品上;神者,为上品中”[2],由此可见,古人把表现自然的作品推为上品。绘画作品要与众不同,运用写生方式进行作品创作是一条主要途径,每个画家表现方法的不同,主观对自然的理解不同,绘画作品呈现的风格和意味也就不同。张尔闻山水画作的主要题材便是贺兰山山水。我们大多熟悉贺兰山是因这里有上千幅岩画作品。贺兰山东麗宁夏平原上,坚硬的岩石山体,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整个山脉海拔在2000-3000米,在山体阴山处有云杉、山杨、油松、白杨等灌木,是比较丰富的牧区,有很多人在这里放牧滩羊。贺兰山浑厚的岩石,壮丽的气势,经历风霜洗礼和干燥气候下生长的植物是贺兰山独特的地方。为表现贺兰山的苍茫壮阔,张尔闻先生经常前去写生,尽力表现贺兰山的真实,努力做到“搜尽其峰打草稿”。在谈到作品创作时,张先生认为一定要注意“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只有符合了生活的真实才是真正的真实”。尔闻的作品,除了表现贺兰山以外,还有全国多地景色的创作。张先生每到一处都会画大量的风景速写,记录当地景色,回来后进行创作。笔者曾翻阅了他的速写册,近千幅作品,有四川峨眉山、西岭雪山、广元剑门关与朝天、甘孜贡嘎山、宁夏贺兰山、六盘山、山西太行山、华山、湖南张家界等地写生稿,作品无一雷同,体现出画家深厚的写生能力。因此,本是气候干燥的贺兰山山水在先生笔下有了南方的湿润、山川秀丽之感。要表现自然必运用写生手法,张尔闻绘画以真山真水为依据,注重对自然意象的表达。
二、作品体现传统的文人画思想
张尔闻重视写生,也重视传统笔墨的技法表现,作品具有文人画思想。文人画要求画家本人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其中包括文学、哲学、宗教诸种思想因子,标举以文人品格修养的“士气”“逸品”,以题材的高雅、笔墨的讲究、神韵的追求、文学情绪的渲染为显著特点。[3]他的作品既继承了传统技法,也在面对写生对象时根据对具体景象用不同笔墨表现,笔墨变化出自于自然。如他的作品《九秋清凉界》,作于1991年夏天,画面中他运用苍润的笔墨,刚劲的线条,率意的笔墨关系,使画面十分别致,其画作用笔用墨的技法十分娴熟,可见他对传统技法的掌握功力。为了增加画面活力,他画了一群羊正在贺兰山下的河谷中游动,有的在相互追赶,有的在互相交谈,动物、河水的动与山石、树木的静交相辉映,对比衬托出贺兰山真景的生机活力,也是画家对贺兰山的精神体悟,饱含真情的描绘,使贺兰山的雄伟尽收眼前。此幅作品题有“庚辰下月画贺兰山写生有感”,是对自然实景真挚的描绘。
绘画的目的除了再现自然,还有就是表达画家主观思想。张尔闻的作品以追求神韵、讲究笔墨为目的,将山水作品创作与自己内心情绪和品格修养结合起来。张尔闻给自己制定的绘画目标是追求真、善、美,他在一次银川电视台访谈中解读道:“‘真的东西来源于生活,‘美的东西是你艺术化了的,‘善恰好表达你一个心情”。心性涵养与摄取真山水,是一个画家有大成就的基本前提,[4]张尔闻正是注重了这两点,正确地对待绘画创作的方法,才取得了艺术成就。
三、绘画成长注重“变通”
绘画艺术的成长,主观上需要画家追求“变通”二字。变通可以使画家有新的想法,在新的技法运用、新的绘画题材、“他法归我用”等方面不断学习他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山水画写生中面对某一景色时,不能像油画一样采用焦点透视法,需要将不同的景色重新组合成一幅新的作品,这就是山水画中的“变通”。尔闻的变通方法有:第一,学习南北绘画技法、艺术风格,运用写生手段将其综合运用。我们观张尔闻作品,发现每幅作品同时具备南北风格,每幅作品无一相似,都在追求“变通”。在其《九寨情雪图》《二龙河金秋》《流情若梦贺兰魂》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能够表现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山水,在意境表现上注意将南方山水的秀丽与北方山水的壮阔相结合。山石技法中讲究线皴和面皴的结合使用,努力表现山石质感,体现北派写实画法。在远山中大胆使用泼墨画法,大面积生动的墨块,体现以南派的写意画法。第二,作品中追求生活趣意。中国画山水创作是人们净化心灵的良好方式。张尔闻先生运用手中的画笔,在线条的枯润、笔墨的干湿浓淡、皴法的疏密之间,以大小写意方法,将生活中的房屋建筑、车船、桥梁、人物、动物等融汇于山水画的景色之中,追求自然中生活的趣意表达。例如其作品《家在阳朔漓江边》,在漓江边几间瓦屋背靠青山,农家小院里鸡鸭成群,江面上渔民正在捕鱼,仿佛被此时美景吸引,向着小院看去。这一种生活场景,画家通过心里的感悟,将生活小景演变成艺术山水之景,趣意浓浓。
四、独特个性为绘画作品增添活力
绘画创作是需要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支持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强烈的动力,这种动力驱使艺术家把自己在生活中对客观对象的感受、观察、思考等通过绘画进行表达。在写意山水绘画创作中,绘画的表现效果是一个动态过程,画家要根据自己的画面,不断进行创作,这需要极大的活力。张尔闻先生的活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新鲜事物渴望。跟随过张尔闻先生外出写生过的朋友都会知道,他一定是这个写生队伍中最活跃的一个人。每当到了某一个新的地方,先考察民情,很快与当地人熟悉,了解当地的好的风景所在地好前去写生,此时的他每天坚持画数张写生作品,总想在有限的时间内画更多的画。第二,对教学热爱。张尔闻先生是宁夏美术教育事业中的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工作中时时刻刻都在努力搞好自己的教育工作,用其自己的话说:“我可以不是一名优秀的画家,但是一定要成为优秀的老师”。他在教学中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枯燥的专业技法的时候,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第三,幽默的性格。很多认识张尔闻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性格幽默的人,声音洪亮,性格开朗,常常能与众人聊得来,这种性格使他的朋友很多。他过去常以喝酒会友,喝酒从不耍赖,有人评论他颇有“边关豪气”,是典型的西北汉子。正是这种个性使他在绘画中充满活力,总能不断前进。
通过张尔闻先生的作品,我们看到他在绘画中注重个人修养、传统技法的学习、写生的灵活运用、个人心情的表达。正如石涛所言:“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张尔闻先生深知中国画无限的创作力,不断追寻绘画的“真、善、美”,使其画笔能表现美丽山水,表达内心情怀。
参考文献:
[1]张尔闻.尔闻画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2][4]张同标.北派山水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陈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苏轼文人画理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07).
作者单位:
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