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商业片的类型化模式探索

方宁兰
摘要: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备受关注,不断涌现佳作,获得较好的票房成绩。可以看出在市场的冲击下,主旋律电影不断摈弃陈旧的传播模式,不断尝试与商业电影融合。本文以《建军大业》为例,从角色塑造、镜像语言和叙事节奏等方面探讨主旋律商业类型片的发展和类型化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建军大业 角色塑造 镜像语言 叙事节奏
今年7月27日,作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片的《建军大业》正式上映,影片由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讲述了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叛变革命,残杀共产党员,由于缺乏武装力量,共产党遭遇严重打击,危亡时刻,以毛泽东、周恩来、叶挺等为代表的一批年轻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浴血奋战,克服艰难险阻,挥洒青春热血,在经历挫折和考验后,最终建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军队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引发各方热议,不仅收获了年轻观众的目光,并获得“青春”“热血”“好看”等积极评价。《建军大业》突破了以往主旋律影片的叙事模式和影像表达模式,体现出主流价值观和商业类型片的融合探索,使观众对主旋律电影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
延续全明星阵容,启用“小鲜肉”面孔
作为“建国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建军大业》依旧沿用了全明星阵容演绎历史人物,但与前两部不同的是“老戏骨”的戏份大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人气青春偶像,这激起了关于“小鲜肉”可否饰演革命英雄人物的讨论。就历史本身而言,在1927年,毛泽东34岁,周恩来29岁,叶挺30岁,粟裕19岁……所以,启用青年演员本是应有之意。在人物出现的同时,影片同时以字幕备注姓名和年龄,这对年轻观众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峥嵘岁月,英雄出自少年;和平年代,我等又当如何作为。反观自身观众自当有所感悟,这正是主旋律影片的教育意义。主旋律影片承载着引导主流价值观、教育大众的目的,如何潜移默化地完成影片的宣教功能是该类型影片创作的难点所在。近年来,启用青年偶像担当主演,在角色塑造上谋求创新已成为此类影片创作的共识,如《秋之白华》由窦骁和董洁分别饰演瞿秋白和杨之华,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3D》参演的主要演员有林更新、佟丽娅、韩庚、陈晓等,《湄公河行动》由彭于晏饰演主要角色,《非凡任务》由黄轩担任主演……可见,启用青年偶像演员参演已成为主旋律电影的新走向。青年偶像演员作为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元素,具有粉丝经濟的号召力,而作为电影本身而言,前提是能够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在院线主流观众已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仍按照旧标准定义主旋律影片很难获得年轻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年轻观众不想看,不爱看,不愿走进影院,又何谈教育功能的实现?对待当下的年轻观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年轻人的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并与他们对话,才能使主旋律电影真正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青年偶像演员凭借个人的影响力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后,并不是主旋律影片完成了传播的任务,主旋律影片更应考虑票房与好评度的关系,要使主旋律影片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最终还应在角色塑造上下功夫。如影片《建国大业》在人物塑造上,“抛弃以往模式化、脸谱化的套路,‘泛情化主张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示人物与命运的抗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内心复杂的情感纠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伟人形象塑造平民化、性格化、情感化,将伟人还原为具有世俗精神的普通人,儿女情长、口味癖好、情绪爆点频频出现,让观众觉得人物愈加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建军大业》则是围绕“革命青春”进行诠释,反映了英雄人物年轻时的进步形象。如南昌起义时,粟裕骁勇善战,大刀斩杀敌军;三河坝战役,蔡晴川等革命战士为掩护部队撤退,浴血奋战,战斗到最后一刻,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周恩来与斯烈交锋沉着冷静,正义凛然;叶挺智勇双全,刚毅果敢……粟裕、叶挺、陈毅、蔡晴川、卢德铭等英雄人物在影片中英姿飒爽、意气风发、不畏生死的可贵品质受到年轻观众的赞赏,产生了认识和了解革命英雄人物的渴望,这是本片角色塑造的成功之处。正如导演刘伟强所言,“帅不是罪过,青春的风华正茂和力量感是无法演出来的。”①
全方位多元探索,增强视觉效果
20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居伊·德波(Guy Debord)指出,我们的社会已进入到“景观”为中心的社会,随着数字技术和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已成为一个“奇观”的社会。好莱坞电影较多采用奇观策略,通过制造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已成为商业片的成功模式,此后,以《蜀山传》《十面埋伏》《无极》《夜宴》《画皮》等为代表的商业片成为中国“奇观电影”的代表作,但华美的视觉形式尽管获得了票房的成功,但观众观赏后少有精神共鸣和深刻的思考,故事空洞、情节混乱、人物平面化成为该类影片致命的缺陷,表现为高票房和差口碑并存。奇观成为主导,情节、人物和叙事结构都成为了附庸,“奇观电影”与“叙事电影”仿佛有着巨大的鸿沟。而电影《集结号》中采取了“压制奇观”的策略,即奇观场面的使用务必要服务于叙事结构的需要,奇观展示的场景被严格限制,观众可以享受奇观的视觉冲击,但又不会因为奇观的滥用而影响影片的叙事。采用此策略的主旋律电影有《湄公河行动》《冲出亚马逊》《我的1919》《我的法兰西岁月》等,主旋律电影正在向“越好看”的方向发展,增强视觉表现力,突出画面感是商业影片的标志,作为主旋律影片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压制奇观”的策略,就《建军大业》的镜像语言而言,影片较多采用了航拍、景观镜头和多角度拍摄的方式来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
首先,航拍镜头的使用。以往主旋律电影的航拍镜头较多用于展现战争场面,而在该片中航拍镜头不仅在战争场面被大量使用,还用于刻画必要的场景,表现特定的情绪气氛,如影片开始,周恩来步入斯烈的约谈地点,汪寿华被请进杜月笙的家中,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影片均使用了航拍镜头,高耸的房屋、遮蔽的空间,预示着危机的潜伏;另外,影片使用了“手持航拍器跟拍+航拍”的镜头方式,使画面更具有冲击力。南昌起义时,镜头跟拍周恩来走出指挥部,对着天空鸣枪三声,接着迅速切换至整个城市的俯瞰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也提起节奏;在武汉,周恩来与毛泽东交流斗争经验,毛泽东对湖远眺,发表军队建设思路,“不用再抱幻想了,我们想继续革命就必须创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部队”,通过航拍表现表现伟人高瞻远瞩、潇洒豪迈的姿态,配合上行的弦乐,暗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党的军队终将走向正途,不断发展壮大;在三河坝战役中,叶挺指挥战士挖掘战壕,摄像机先手持跟拍叶挺视察并与战士们交流的过程,后又垂直升起,展现战士们的布阵方式;在表现三河坝战役时,结合地图和人声,通过航拍视频向观众形象展示了三河坝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观众更加了解作战策略,在战争进行过程中,通过航拍表现双方对峙的局面,敌军渡河的泱泱之势,表现了敌众我寡的巨大力量悬殊,战后又通过航拍表现双方伤亡的惨重,同时移动机位表现士兵个体的情况,如炮火攻击下被火灼烧的战士,战争恐惧中无助地呼唤母亲的伤兵,形成大场面与细节相结合,宏观镜头与微观叙事相结合,表现人性和情感。
其次,影片在场景的拍摄中使用了多角度、多景别的拍摄方式活跃影片气氛,强化节奏,即使是交谈或会议讨论也采用了多机位。在周恩来遭遇斯烈设局谋杀,训斥国名党分裂政府的恶行时,斯烈一直是正面中景镜头,而表现周恩来的机位包括正面、俯拍、侧拍、移动等角度,以及近景、中景、全景等共约七种不同机位来表现周恩来的气势;在陈独秀主持召开的党内会议中,陈独秀主张交枪妥协,在其十几秒的发言中,共使用了六个不同角度和景别的机位拍摄,表现其慌乱无所和情绪的紧张;在蔡晴川等将士接受掩护任务的时候,朱德向战士们敬礼表达敬意,约30秒的时间内使用拍摄12个不同角度和人物的镜头表现敬礼的动作,以显示庄重感和悲怆感,通过镜头对这些舍身忘死的英雄予以仪式性的肯定。
最后,影片展现了较多的“奇观”镜像,如轰炸商务印书馆的炸弹,通过特技展现炮弹从飞出到穿越城市,直至最终爆炸的过程;在指挥战役时,使用地图作为前景,拍摄指挥者;南昌起义胜利后,全城红旗飘扬,欢呼雀跃……通过制造脱离现实视觉经验的富有冲击力的镜头传达思想,相比于语言的生硬灌输,对增强意识形态的表现力有着更为直接的功用。
精心打磨叙事结构、坚持紧张明快的节奏
《建军大业》由四个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为“四·一二”白色恐怖、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和井冈山会师。这四个部分形成了低——高——低——高的情绪起伏,形成了影片的总体节奏。在第一部分,国民党屠杀游行学生、炸毁商务印书馆、周恩来与斯烈对峙、杜月笙暗杀汪寿华,共四条情节线索交错展现,其中,游行学生和商务印书馆的场景涉及人数众多,切换较快,纷乱的屠杀动作营造了快节奏,而斯烈和杜月笙的家中空间较小、人数少,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节奏相对较慢。这四个场景形成了节奏的快慢交替、张弛有度、风格凌厉。另外,影片在作战分析的处理上采用跨越时空的处理,实时插入战争画面,分析和战争同步进行;张作霖请示蒋介石如何处置李大钊的情节中,蒋介石的回复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画面呈现李大钊就义的场景;《中央委员宣言》传播的过程,通过声音内容的连续,展现汪精卫、张作霖、蒋介石得知革命军的立场和态度,通过这种跨时空的剪辑方式,形成了较快的外部节奏。
第四部分是影片的高潮,通过四个平行的空间建构叙事段落,朱德领导掩护部队在三河坝部署战事,与敌军决一死战;周恩在广州养病,却心系革命;蒋介石乘坐火车,忽隐忽现的灯光表现他内心的不安;毛泽东坚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想,带领革命力量艰难跋涉,挺进井冈山。四个空间在影片中以平行的叙事段落展开,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和人物,让观众在开放的叙事空间中认识历史,理解我军当初坚定选择工农武装革命的缘由,配合抒情的音乐,缓解了影片节奏,也反映了历史抉择时刻主要人物复杂的内心。
在影片中,三河坝战役损失惨烈,主力部队在汕头遭遇偷袭,损失殆尽;南昌起义时,国民党军官陈锋尽忠职守,英勇战斗,最终悲壮牺牲,获得观众的认可;国民党将领钱大钧在三河坝战役获胜后,面对尸横遍野,命令士兵厚葬黄埔军校校友,并脱帽致哀。影片既沒有将革命军队刻画为势不可挡、战无不胜的“神话”,也没有将国民党反动派定义成懦弱无能、灭绝人性、不堪一击的军队,通过人物和斗争场面的真实叙述历史,反映革命军队建设过程中不断遭遇挫折,纠正错误,在失败中寻找经验的成长经历。
结语
面对影院主流观众的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和电影票房快速增长的态势,主旋律影片的商业化的生存已成为必由之路,主旋律影片应坚持精品创作,创新内容形式,树立自身风格。我们期待主旋律影片逐步形成自身的角色塑造、影像表达和叙事模式,开创主旋律商业片创作的新征程。同时,尽管“建国三部曲”已完美收官,但相比同期上映的主旋律影片《战狼2》9.7亿元的票房,《建军大业》在高拍片比的支持下,上映前4天票房也仅有2亿元的票房,尽管在同类影片中拥有不俗的成绩,但面对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以及观众多元的审美期待,主旋律电影在类型化模式的探索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栏目责编:曾 鸣
注释:
①郭千华:《导演刘伟强:没看片就质疑?对演员不公平》,腾讯娱乐,http://www.sohu.com/a/160956977_119778,浏览日期2017/08/02。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