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研究
互联网的出现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领域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对于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言,是个不容错过的机遇。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当前“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教育资源以及教育优势,创新传统思政教育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随时随地对高校学生进行在线思政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高校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激发高校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知识的兴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我国各个高校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基本现状,作为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副主任以及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的王恩江教授,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编著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2013年4月九州出版社出版)一书,对于如何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提升我国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简单来说,王恩江教授编著的这本书,主要就是对我国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也可以说是一本论文集,里面具体收录了近两年北京联合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方面的成果。
本书作为一本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论文集,其整体的布局以及内容的安排上都是以展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为主。综观全书,内容大致包括孟宪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改革刍议、徐晓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的实效性研究、林绍玲和李诗懿的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为例、齐慧敏的运用专题式教学法提高“概论”课实效性以及郭亚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实效性探索、刘晓云的“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应用和贾少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等。该书整体内容全面而丰富,既具有科学性,同时也不乏理论性,从多个方面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值得细细阅读和分析。
笔者根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一书的深入阅读和分析,并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我国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现状,对于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第一,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互联网运用的综合素质。对于目前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思政教育者依然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以及发动者,高校思政教师素质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着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高低。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政教育观念,树立应用互联网的教学意识,熟练掌握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技术和知识,及时充电,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二,加大对高校大学生互联网媒介运用素养的培养力度。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可以说是最直接也是接受能力最快的受益者,但是否做到正确、合理以及高效地使用互联网这一媒介就无法得知了。因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与公众期待的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互联网媒介运用素养的培养。绝大多数大学生还只是处在互联网的浅层体验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高校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对互联网的认知能力、行為能力以及使用能力。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互联网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敢于创新,自觉规范互联网使用行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第三,继续推进高校互联网运行机制的建设进程。各个高校要建立健全互联网使用协调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好地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除此之外,为了保证“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保障和监控机制非常重要,这样一来,才能确保高校思政教育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引导高校大学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从而提升“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为2016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6SKSZ050)
(王思捷/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
本书作为一本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论文集,其整体的布局以及内容的安排上都是以展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为主。综观全书,内容大致包括孟宪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改革刍议、徐晓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的实效性研究、林绍玲和李诗懿的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为例、齐慧敏的运用专题式教学法提高“概论”课实效性以及郭亚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实效性探索、刘晓云的“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应用和贾少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等。该书整体内容全面而丰富,既具有科学性,同时也不乏理论性,从多个方面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值得细细阅读和分析。
笔者根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一书的深入阅读和分析,并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我国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现状,对于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第一,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互联网运用的综合素质。对于目前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思政教育者依然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以及发动者,高校思政教师素质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着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高低。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政教育观念,树立应用互联网的教学意识,熟练掌握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技术和知识,及时充电,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二,加大对高校大学生互联网媒介运用素养的培养力度。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可以说是最直接也是接受能力最快的受益者,但是否做到正确、合理以及高效地使用互联网这一媒介就无法得知了。因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与公众期待的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互联网媒介运用素养的培养。绝大多数大学生还只是处在互联网的浅层体验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高校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对互联网的认知能力、行為能力以及使用能力。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互联网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敢于创新,自觉规范互联网使用行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第三,继续推进高校互联网运行机制的建设进程。各个高校要建立健全互联网使用协调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好地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除此之外,为了保证“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保障和监控机制非常重要,这样一来,才能确保高校思政教育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引导高校大学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从而提升“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为2016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6SKSZ050)
(王思捷/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