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保护性耕作方案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王福民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深耕、灭茬、重耙等保护性耕作手段,实现对土壤原始机能的保护,可以达到提升土壤中养分含量的效果,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栽培技术。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来进行玉米种植,可以减少种植所需成本,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进而达到了提高玉米种植利润的目的。

    1、保护性耕作方案对玉米种植的负面影响

    (1)创造了病虫害的生长环境

    保护性耕作方案中,需要通过秸秆还田作为手段,提升土壤的养分含量。但是,大量的秸秆还田,可能会成为滋生病虫害的环境,一些病株的秸秆留存在种植区域中,就会让种植区域土壤中致病菌及虫卵的数量增加,进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给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使用秸秆还田方法虽然提升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利于减少肥料的使用量,但是秸秆在土壤中大量腐烂,就会为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食物,进而增加繁殖数量。从相关实验中发现,以同样农药剂量为条件,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区域,其病虫害发生规模要大于常规耕作的区域,同时其种类也有扩大的趋势,这影响着保护性耕作方案的最终效果,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成本。

    (2)不利于根治病害

    玉米的许多常见病害都是由真菌、霉菌引起的,真菌和霉菌的传播速度快,孢子存活能力强,因此并不容易被根治。因此,在玉米种植业中,出现的病害往往只能通过相应的防治措施去控制病害的发生规模,想要彻底将病害根治,其难度较高。而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玉米时,其留存在土壤中的秸秆就会成为病害的传播途径,一些常见的玉米病害就是主要通过土壤中的秸秆加以传播的,比如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黑穗病等。在玉米播种时,土壤中桔梗所携带的病菌孢子就可能感染到玉米种子之上,进而导致病害的二度复发。通常在玉米种植作业中,病害一旦复发,很有可能提升其病菌的抗药性,同时发生规模也会扩大,进而加大防治难度,也会加大玉米种植企业、农户的经济损失。

    (3)增加致病菌变异的几率

    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会让病菌得到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养分及湿度的良好供应下,病菌更加容易产生变异,进而让病害的防治措施功效下降。病菌的变异,会让农药的防治效果变得低下,防治丧失的针对性,盲目用药更会让病菌产生抗药性,进而导致病害发生规模及感染程度难以控制,最终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及品质。

    2、保护性耕作方案的改进措施

    (1)优选玉米品种,提高选种工作的科学性

    在玉米的选种阶段,种植人员要结合当地特点,选择更加适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当地农业部门应该给予技术指导,首先对当地玉米种植环境进行全面准确的实地考察,考察中重点采集气候环境、水体及土壤的环境。科学的实地考察,可以为玉米选种提供技术支撑,进而可以让选择的玉米品种更加适合在当地种植,这有利于提升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进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与此同时,在耕作的过程中,还要合理的掌握播种时间,控制种植的密度,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保证玉米茁壮生长,健壮的玉米抗病害能力更好,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也能减少植株之间的病害传播,进而形成较好的抑制病虫害传播的作用。

    (2)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

    在玉米種植的过程中,其种植区域内常常会出现杂草,杂草的滋生也能为病虫害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同时,带有病菌孢子的草籽也可能通过鸟类和风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进而扩大病害的发生规模。因此,种植人员就应该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应该定期巡视种植区域,及时发现田间杂草并加以清除,在进行田间杂草治理时,应该根据杂草品种,选择更加适合的除草剂种类,应该严格遵守除草剂使用剂量,遵照杂草及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禁止凭经验盲目用药,这样才可以避免出现农药残留问题。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有利于排除玉米种植中的潜在风险,进而减少田间病菌的生存环境,进而达到控制病害蔓延的作用。

    (3)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提升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

    政府、当地农业部门应该将玉米种植技术的培训工作重视起来,应该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来提升当地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实现玉米的科学种植。在培训中应该重点传授相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常识,让种植人员掌握较好的农药调配及喷药技巧,定期指派技术人员下乡进行技术指导,这样可以为玉米种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政府和当地农业部门也应该加强相关的宣传工作,通过建立当地农业官网、论坛、公众账号等方式,将现代技术应用起来,这样可以及时的向种植人员下发新的农业扶持政策、种植技术等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当地的玉米种植水平,让玉米种植的科学性更高,进而有利于促进当地玉米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4)做好病虫害检测,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种植人员应该通过综合防治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规模及感染程度,应该将病虫害防治手段丰富起来,减少化学防治技术的使用数量。在田间管理中,发现病虫害时,种植人员首先应该明确病虫害的种类,再根据病虫害的特性,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拿玉米螟为例,这种害虫可以根据其幼虫阶段及成虫阶段的不同,进行方式防治,在幼虫阶段可以采用赤眼蜂、白僵菌等天敌防治及生物防治技术,来实现对该虫害的防治。在玉米螟的成虫阶段,可采用物理防治的手段进行防治,使用色诱粘板或信息素诱捕剂来诱捕玉米螟成虫,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就成虫数量,进而减少其繁殖数量。另外,在玉米播种前的前期阶段,还可以使用包衣技术来提升玉米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进而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确保玉米良好品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种植人员应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做好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工作,这样就能有效的消除保护性耕作方案对玉米种植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112612辽宁省铁岭县镇西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