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苹果生产经营中的几个问题
赵玉山
临汾市是国家农业部规划的苹果优势产业区,近年来,苹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栽植面积已达到8.67万hm2,总产75.09万t,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随着果业的大发展,市场形势的新变化,在苹果生产经营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入果树生产第一线调查,归纳出苹果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很值得注意。
1晚熟苹果早采的问题
目前,临汾市苹果的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为0.5︰1.2︰8.3,由于早、中熟品种面积较小,全市可供7月下旬至9月份成熟上市的苹果品种短缺。由于国庆、中秋两节的到来,市场对苹果需求量较大,经销商就早早下手进果园抢购,导致晚熟苹果早采现象频频发生,全市每年约有10%的红富士苹果提前上市混入中熟苹果市场。晚熟苹果早采上市带来的问题:一是早采的果实重量轻,虽然售价略高于节后,但往往横径能达到80 mm以上的果实,可能因早采只有75 mm或70 mm,总的算账,效益并不高;二是早采会导致果实内物质积累不充足,特别是淀粉转化为糖的量少。如早采的红富士苹果糖度只有10%左右,而成熟后,红富士苹果国家标准是含糖量14%以上,这样早采的苹果,会大大降低果实品质,影响品牌,不利于销售。针对早采晚熟苹果,只图眼前利益而自砸品牌的问题,要充分教育果农认识到苹果早采既不符合果树正常生长、生理成熟的自然规律,又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品质标准;要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市场调整,把市场需求和果品质量标准统一起来;要做好长远规划,把早、中、晚熟苹果比例调整到1︰3︰6左右较适宜,适当发展“两节”前成熟的中晚熟优质品种,将是解决苹果早采的长久之计。
2果园投入越来越高的问题
苹果为高投入、高产出经济作物,在一定范围内收入随投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投入一般占总收入的15%~25%。但投入超过一定范围,经济效益并不会同步提高。从调查情况来看,2007年临汾市山区果园每667 m2总投入1 068.3元,其中肥料230.3元、农药90元、套袋350元、雇工398元,每667 m2纯收入5 051.7元,投入产出比为1︰5.73;到2013年同样是山区果园,每667 m2总投入提高到3 900元,其中肥料1 300元、农药300元、套袋950元、雇工1 350元,每667 m2纯收入7 540元,投入产出比为1︰2.9。果园投入增加,这当然存在生产资料涨价,雇工人工费用提高等因素,但也与部分果农盲目投入有一定关系。例如,2012年洪洞县龙马乡郑家寨村郑北合1 334 m2果园,总投入9 780元,其中施有机肥1 800元、微肥1 280元、复合肥1 000元、浇地960元、套袋1 740元、打药1 500元、追肥1 500元,生产苹果5 000 kg,每1 kg售价2.6元,投入占到总收入的75.2%。而在投入中肥料投入就占到41%。这就是说,在果品市场行情看好,果树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效益较高等利益驱动下,部分果农盲目增加果园投入,如持续大量地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所产果品质量不高,实现不了应有的经济效益。一定要改变果园生产经营理念,变追求高投入、高产量为合理投入、追求效益最大化,变果园粗放经营向标准化、精细化发展,变大量雇佣劳力工为采用机械装备集约化经营。
3套袋就能生产优质果的问题
2013年,临汾市苹果总面积8.67万hm2,套袋果总量达37.98亿个,比上年增加4.2%。近年来,苹果套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山区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4)1果园已经实现了全园套袋。其实,套袋并不是万能的,如果只是简单的套袋,不加强果园管理,不采用与套袋相配套的技术措施,仍然生产不出优质果品,仍然不会获得较高效益。如襄汾县一部分果园,对苹果套膜袋,其他管理措施跟不上,生产的果品果面不光洁、卖相很差,2012年其套膜袋苹果每1 kg售价仅为2元,甚至低于2元。主要原因,就是所采用的果袋质量低劣,不疏花疏果也进行套袋,而套袋前后的配套技术又跟不上,造成套袋效益不高的问题。一定要认识到,苹果套袋的目的是提高果实品质,生产高档高价值的苹果,而不是为了套袋而套袋。因此,一是要因地制宜、因园制宜确定套不同类型的果袋,并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果袋;二是在科学疏花、合理留果的基础上进行适时套袋,还要配套喷药处理、铺反光膜增色等措施;三是大力推广精套袋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用高效、无公害而又能促进果树健壮的新型农药,实行无公害、无袋化栽培。
4果业合作社有名无实的问题
土地承包到户的生产管理体制,对调动广大果农的积极性,促进苹果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果品市场震荡多变形势的出现,这种生产管理方式很难应对市场新变化。一方面,由于果农对新技术、新信息接受能力不同,果品质量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户与户之间没有利益联结,各自为政,很难形成规模优势;同时由于分散经营,对市场形势摸不准,存在果品“惜结”“抛售”的问题。近年来,针对这些问题,各类专业合作社、果业协会应运而生,临汾市现有各类果业合作社625个,但不少合作社,其功能大多停留在农资经销上,有些合作社和协会成为部分组织者谋取个人利益的平台;有些合作社仅仅局限于向社员提供一些技术信息、种子种苗信息,服务范围很窄小;有些合作社虽然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但没有好的约束办法,不能做到盈利返还、风险共担,对社员也没有吸引力。鉴于此,一定要规范合作社管理,组织果农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苹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一是政府出台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改进服务质量;二是加大资金支持,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规范运行机制,促进良性发展;四是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凝聚力量;五是培育产品品牌,提高竞争能力。
5果园树形改造“一刀切”的问题
2013年临汾市老果园树形改造为0.466万hm2,累计改造4.62万hm2。总的来说,通过树形改造降低了单位面积枝量,果园通风透光好了,促使树体全方位结果,克服结果表面化现象,产量和品质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在生产实际操作中,一些果园学习外地改形成功经验,死搬硬套,一个县、一个地区不同类型的果园,采用一个模式进行树形改造,使改形过于形式化,脱离了降低枝量、改善果园光照,出现了冒条现象严重、光照恶化、树体郁蔽,成了“三不象”树形。有的果园还采用一步到位式改形,去大枝与落头同步进行,去枝量大,落头过急,造成压而不服,冒条大量发生,树势极速衰弱。因此,要让果农明白,一是改形要充分考虑果园立地条件、栽植密度、管理水平;二是要坚持一园一策,要有极强的针对性,要通过间伐,降低田间密度,实现稳产优质。
(收稿日期:20140318)
临汾市是国家农业部规划的苹果优势产业区,近年来,苹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栽植面积已达到8.67万hm2,总产75.09万t,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随着果业的大发展,市场形势的新变化,在苹果生产经营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入果树生产第一线调查,归纳出苹果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很值得注意。
1晚熟苹果早采的问题
目前,临汾市苹果的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为0.5︰1.2︰8.3,由于早、中熟品种面积较小,全市可供7月下旬至9月份成熟上市的苹果品种短缺。由于国庆、中秋两节的到来,市场对苹果需求量较大,经销商就早早下手进果园抢购,导致晚熟苹果早采现象频频发生,全市每年约有10%的红富士苹果提前上市混入中熟苹果市场。晚熟苹果早采上市带来的问题:一是早采的果实重量轻,虽然售价略高于节后,但往往横径能达到80 mm以上的果实,可能因早采只有75 mm或70 mm,总的算账,效益并不高;二是早采会导致果实内物质积累不充足,特别是淀粉转化为糖的量少。如早采的红富士苹果糖度只有10%左右,而成熟后,红富士苹果国家标准是含糖量14%以上,这样早采的苹果,会大大降低果实品质,影响品牌,不利于销售。针对早采晚熟苹果,只图眼前利益而自砸品牌的问题,要充分教育果农认识到苹果早采既不符合果树正常生长、生理成熟的自然规律,又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品质标准;要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市场调整,把市场需求和果品质量标准统一起来;要做好长远规划,把早、中、晚熟苹果比例调整到1︰3︰6左右较适宜,适当发展“两节”前成熟的中晚熟优质品种,将是解决苹果早采的长久之计。
2果园投入越来越高的问题
苹果为高投入、高产出经济作物,在一定范围内收入随投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投入一般占总收入的15%~25%。但投入超过一定范围,经济效益并不会同步提高。从调查情况来看,2007年临汾市山区果园每667 m2总投入1 068.3元,其中肥料230.3元、农药90元、套袋350元、雇工398元,每667 m2纯收入5 051.7元,投入产出比为1︰5.73;到2013年同样是山区果园,每667 m2总投入提高到3 900元,其中肥料1 300元、农药300元、套袋950元、雇工1 350元,每667 m2纯收入7 540元,投入产出比为1︰2.9。果园投入增加,这当然存在生产资料涨价,雇工人工费用提高等因素,但也与部分果农盲目投入有一定关系。例如,2012年洪洞县龙马乡郑家寨村郑北合1 334 m2果园,总投入9 780元,其中施有机肥1 800元、微肥1 280元、复合肥1 000元、浇地960元、套袋1 740元、打药1 500元、追肥1 500元,生产苹果5 000 kg,每1 kg售价2.6元,投入占到总收入的75.2%。而在投入中肥料投入就占到41%。这就是说,在果品市场行情看好,果树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效益较高等利益驱动下,部分果农盲目增加果园投入,如持续大量地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所产果品质量不高,实现不了应有的经济效益。一定要改变果园生产经营理念,变追求高投入、高产量为合理投入、追求效益最大化,变果园粗放经营向标准化、精细化发展,变大量雇佣劳力工为采用机械装备集约化经营。
3套袋就能生产优质果的问题
2013年,临汾市苹果总面积8.67万hm2,套袋果总量达37.98亿个,比上年增加4.2%。近年来,苹果套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山区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4)1果园已经实现了全园套袋。其实,套袋并不是万能的,如果只是简单的套袋,不加强果园管理,不采用与套袋相配套的技术措施,仍然生产不出优质果品,仍然不会获得较高效益。如襄汾县一部分果园,对苹果套膜袋,其他管理措施跟不上,生产的果品果面不光洁、卖相很差,2012年其套膜袋苹果每1 kg售价仅为2元,甚至低于2元。主要原因,就是所采用的果袋质量低劣,不疏花疏果也进行套袋,而套袋前后的配套技术又跟不上,造成套袋效益不高的问题。一定要认识到,苹果套袋的目的是提高果实品质,生产高档高价值的苹果,而不是为了套袋而套袋。因此,一是要因地制宜、因园制宜确定套不同类型的果袋,并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果袋;二是在科学疏花、合理留果的基础上进行适时套袋,还要配套喷药处理、铺反光膜增色等措施;三是大力推广精套袋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用高效、无公害而又能促进果树健壮的新型农药,实行无公害、无袋化栽培。
4果业合作社有名无实的问题
土地承包到户的生产管理体制,对调动广大果农的积极性,促进苹果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果品市场震荡多变形势的出现,这种生产管理方式很难应对市场新变化。一方面,由于果农对新技术、新信息接受能力不同,果品质量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户与户之间没有利益联结,各自为政,很难形成规模优势;同时由于分散经营,对市场形势摸不准,存在果品“惜结”“抛售”的问题。近年来,针对这些问题,各类专业合作社、果业协会应运而生,临汾市现有各类果业合作社625个,但不少合作社,其功能大多停留在农资经销上,有些合作社和协会成为部分组织者谋取个人利益的平台;有些合作社仅仅局限于向社员提供一些技术信息、种子种苗信息,服务范围很窄小;有些合作社虽然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但没有好的约束办法,不能做到盈利返还、风险共担,对社员也没有吸引力。鉴于此,一定要规范合作社管理,组织果农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苹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一是政府出台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改进服务质量;二是加大资金支持,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规范运行机制,促进良性发展;四是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凝聚力量;五是培育产品品牌,提高竞争能力。
5果园树形改造“一刀切”的问题
2013年临汾市老果园树形改造为0.466万hm2,累计改造4.62万hm2。总的来说,通过树形改造降低了单位面积枝量,果园通风透光好了,促使树体全方位结果,克服结果表面化现象,产量和品质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在生产实际操作中,一些果园学习外地改形成功经验,死搬硬套,一个县、一个地区不同类型的果园,采用一个模式进行树形改造,使改形过于形式化,脱离了降低枝量、改善果园光照,出现了冒条现象严重、光照恶化、树体郁蔽,成了“三不象”树形。有的果园还采用一步到位式改形,去大枝与落头同步进行,去枝量大,落头过急,造成压而不服,冒条大量发生,树势极速衰弱。因此,要让果农明白,一是改形要充分考虑果园立地条件、栽植密度、管理水平;二是要坚持一园一策,要有极强的针对性,要通过间伐,降低田间密度,实现稳产优质。
(收稿日期: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