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邸艳英 苏淼

    摘 要:农村社区文化对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及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起步晚,存在着社区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传统文化保护不好、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内容和形式单调等问题,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改变,发挥文化建设对思想的引领、经济的促进、社会的和谐作用。

    关键词:社区;农村社区文化;传统文化;积极性

    社区(Community ),也有译"共同体"、"集体"、"公社"、"团体"等,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1881年首先使用这个名词,当时是指"由具有共同的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社会团体或共同体"。 1933年,费孝通第一次将英文Community这个词翻译成"社区",之后被中国学者广泛使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农村社区,实现城乡共同文明。文化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和灵魂,是建设农村社区的重点。农村社区文化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内村民共同创造、享受的文化,是村民心理和情感的归属地。农村社区文化既包括物化的硬件如文化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活动场地,也包括制度和观念层次上的软件,如社区文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居民共同的价值观、社区意识、社区精神等,其中制度和观念是社区文化的核心内容。

    1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1)农村社区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说明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积淀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是中国文化的根,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对于丰富当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向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和意义。

    (2)农村社区文化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新要求提出来。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农村社区文化欠帐太多,无法适应广大农民全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加强农村社区思想文化建设,弘扬道德风尚,改变落后观念,能够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能够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农村社区文化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

    农村社区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小品、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等多样的文化产品,对农民进行精神引领,积极倡导诚实做人、团结和睦、勤劳俭朴的社会新风尚,教育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

    农村社区可以及时将国家有关的富民政策、信息传递给农民,以便农民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保护自身利益,提高农民的政策观念和法制意识。通过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周边农业院校的帮助,定期培训农民,使农民成为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吉林省农村社区文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农村社区建设比较晚,2008年才进行试点工作,但是,社区的农村文化大院发展喜人,2013年实现了全省9319个行政村农村文化大院全覆盖,政府通过支持兴办农村文化大院和"送戏下乡"等活动,在文化惠民工作中,增加了农民的参与度,提高了农民自办文化的能力。因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缓慢,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起步晚,所以在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薄弱

    因为政策导向,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基础一直比城市薄弱,一些地方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以GDP论英雄,只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认为经济建设的成果显现快,一抓就有,文化建设工程周期长,见效慢,有时还有政治风险,所以,不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政府拨款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困难。而大部分农民忙于生计,只关注眼前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无暇关注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自筹资金办文化的意识,这样,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资金无论是靠上级部门还是靠乡村都没有保障。

    吉林省大部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比较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全,有的农村社区没有文化、体育等设施,有的地方虽然投资建设了文化室,由于长期经费投入的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图书以破旧陈旧书刊居多,科技类、致富信息类读物非常少见,图书资料严重短缺,工作人员缺少,活动难以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着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

    (2)农村社区对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不利

    由于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保护资金投入少,许多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传统文化不断流失。文化投入上注重广播电视等现代文化建设投入,忽视了民间文化自身的价值。"文化下乡"是城市文化在农村的传播,不是农村所需要的传统乡土文化。

    市场经济让农村大量青壮年到城市打工,村里留下的是"空巢"老人,年轻人愿意接受城市网络等快餐文化,不喜欢乡土文化,农村留不住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新一代农民,也没有能力吸引城市人才进来,农村传统的优秀民间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传统的文化艺人因为没有资金和优惠政策的支撑,无法进行文艺创作,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不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一些封建的、落后的思想在农村地区逐渐蔓延,农村传统美德流失,享乐奢靡之风盛行,村民思想多元化,利己主义发展,村庄凝聚力弱,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稳定。

    (3)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性不强

    因为认识问题,农民没有真正意识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许多村民忙于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对文化建设的内在渴求,农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参与度不高,没能成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有的农村社区没有文化活动场地,即使有文化活动室的社区,也是图书和报刊数量少,农民所需的科技服务、医药保健、新闻娱乐等知识无法满足,挫伤农民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动力。

    吉林省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参与主体多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因为参与群体单一,建设能力不足,文化活动的功能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挥。农村专业文化人才奇缺,老的民间艺人没有接班人,不能带动和满足群众参与热情。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还处于动员和号召之中,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建设的风气还没有形成。

    (4)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不丰富

    比起城市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农村社区居民休闲方式比较单调,主要是看电视、聊天、打麻将等。即便用电视节目打发日子,有的地方有线电视网没有完全普及,或因收费较高,许多农民不愿安装,接收电视频道少,只能是有限的三四个频道轮翻替换。

    由于地方政府不太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农民受教育年限低,农闲时节农民打牌赌博消遣时间多,读书看报、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人少。有关政府部门组织的文化"三下乡"活动, 流于形式多,科技文化下乡活动不够经常化、普及化,满足不了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渴求,导致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较差。

    3 对建设吉林省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议

    (1)农村社区要改善文化基础设施

    领导的重视是改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前提,吉林省如果把文化建设成绩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那么就能使各级政府从财政预算资金中保障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要支持农村社区文化大院建设,配备图书、乐器、音响、电视、棋类等工具,增加的图书资料中要注重现代农业科技信息、法律知识、医疗保健、文体艺术等书籍,发挥社区作为农村健康文化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同时,要拓宽文化投资管道,鼓励农村自主投入,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兴办文化产业。

    (2)农村社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要做好整理、挖掘、保护工作。整理吉林省农村传统文化,如松花江河灯文化、长白山森林号子、满族剪纸文化、闯关东习俗文化、朝鲜族古村落文化、东北渔猎文化等,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继承现存的传统文化,保护建设好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

    其次要把农村文化推向市场,让农民充分利用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手工艺、乡村旅游、地方土特产等农村文化产业,把传统文化产业与当地特色经济、旅游等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之一。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富有特色、具有历史传承内涵的农村文化活动,对民俗民艺等传统文化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加大对特色文化、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

    (3)农村社区要调动农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农民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各农村社区的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实现不同情趣爱好的村民各得其乐,各展所长,满足农民求知好学、追求美好,愉悦身心的需求。这样既调动了农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增进了感情,又能增加农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利于形成良好的社区风尚。

    另外,农村社区要建设一支人才队伍,把热心于农村文化的人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能量,帮助农村传统民间艺人做好民间文化的表演和传承,调动社区志愿者做好社区图书资料整理、保管及辅助其他工作,推选有领导能力的人积极组织社区文化活动,让农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在文化建设中受益匪浅。

    (4)农村社区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生动活泼的农村社区文化活动能够改变农民枯燥无聊的业余生活,增进社区居民之间情感交流,发挥文化团结、凝聚作用,增加农村文化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培养农村社区文艺骨干和业余文艺队伍,组织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节假日举行下棋、拔河、秧歌、歌舞等群众文化活动,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调动农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改变农民业余生活方式。

    在文化活动中要从农民的兴趣出发,支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把有共同爱好的老年人组织到一起,定期开展戏曲欣赏、下棋等活动,年青人除了组织舞蹈、拔河等比赛,针对他们喜欢网络,可以通过网络组织他们学习提高。另外,创作演出作品要体现时代主旋律,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破除封建迷信, 用社会主旋律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参考文献:

    [1]李妍蓉,曹峰春.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 2012,(05)13-14.

    [2]王建新.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13,(03)208-209.

    [3]钟媛媛. 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 改革与开放,2013,(02)194.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强国战略下吉林省农村文化建设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306号

    吉林省、市社科联项目"吉林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吉林省市社科联(1409)成果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