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与猪瘟的区别

    李云华

    非洲猪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从2007年非洲猪瘟出现在世界多个国家流行的情况,亚美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东欧一些地区相继都有疫情发生,2014年波兰出现疫情,立陶宛地区及拉脱维亚也出现了感染非洲猪瘟的情况。2018年在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的流行商情。由于该病的特殊性,一旦流行起来,会使生猪大量死亡,对养猪业的发展影响极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之一。在我国非洲猪瘟被列为《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规定须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同时列入一类动物疫病中。

    1、非洲猪瘟与猪瘟病理上的区别

    (1)非洲猪瘟是传染性极高的接触性猪疫病,又被称为非洲疣猪病,是一种急热性的由非洲猪瘟疫病毒引发的高度传染疫病。该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废绝,持续性高热,内脏出血,皮肤也出现大量的出血点,该病的死亡率很高,很难治愈,在养殖过程中应多以预防为主。而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也被称为“烂肠瘟”,也会有发热的症状表现,也是急性的,接触性的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发病病程急,高热不退,会有血管出血、坏死、梗死的特点。

    (2)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是唯一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存活能力强,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到数十年、在未熟肉品、腌肉、泔水中也可长时间存活。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可通过破坏病毒的囊膜将其灭活。

    猪瘟病毒为一种小RNA病毒、属披风病毒科瘟疫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状、直径为38-44毫微米、能通过各种细菌滤器,病毒分布于病猪的全身各种体液和各种组织内,以淋巴结、脾和血液含量最高。猪瘟病毒对不利因素的作用、抵抗力不强,在自然干燥的条件下、病毒易于死亡、污染的环境如保持充分干燥和较高的温度、经1-3周、即失去传染性。腐败也易于使之没活,病猪尸体腐败后2-3天、其传染性即行消失,但骨髓腐败较慢、其中的病毒可存活15天。病毒对温热的抵抗力也不强、50℃经3天、37℃经7-15天死亡,但在冰冻条件下、病毒则可经久不死。生石灰、草木灰、烧碱、漂白粉、煤酚等的溶液都能很快使之灭活,但升汞、甲醛、石灰酸等对蛋白质基质中的病毒作用较差。病猪的病理材料加等量含0.5%、石灰酸的50%甘油生理盐水、在室温内可保存数周,、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可用于送检材料的防腐。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

    2、非洲猪瘟与猪瘟在临床中的区别

    (1)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15天、自接接触感染的潜伏期为5-19天、经蜱叮咬感染的一般不超过5天、病死率与毒株毒力相关、强毒株引起的病死率高达100%、中毒力毒株引起的病死率为30%-70%、低毒力毒株仅可引起少数猪发病死亡。而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7-10天、最短的是2天、长的可达21天。

    (2)非洲猪瘟病猪出现临诊症状时、发热已有4天,此时体温下降,经2天左右死亡。而猪瘟在体温升高时、就出现显著的临床症状、直至死亡。临床症状和体温升高是同时出现的,呈稽留热(即高熱持续3天以上或更长、每日温差在1摄氏度以内为其特点)。

    (3)非洲猪瘟大多为最急性经过,病程为4-7天。而猪瘟绝大多数为急性型,病程在10天以上。

    (4)非洲猪瘟病猪在无毛或少毛处出现紫绀区,界限明显,耳部紫绀区常肿胀,四肢、腹壁等处皮肤有出血块,中央黑色,四周干枯。而猪瘟则无此病变。

    (5)非洲猪瘟淋巴结尤其是腹腔内淋巴结有严重出血变化、似血瘤状,而猪瘟的淋巴结呈大理石状。

    (6)非洲猪瘟的腹腔、胸腔、心包内液体增多,呈黄色或带红色、肺小叶间、结肠粘膜和浆膜、肠系膜、胆囊壁等处常有水肿,呈胶样浸润。组织学检查,淋巴细胞核破裂、采淋巴结组织做触片、染色检查、就可见到、而猪瘟则无此病变。对可疑病猪可作动物试验,取病料接种猪瘟免疫猪和易感猪,若二者都发病则为非洲猪瘟,仅易感猪发病为猪瘟。

    3、非洲猪瘟的防治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后侵害宿主免疫系统、不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依靠早期确诊,把病猪和被污染过的猪以及其污染物就地扑杀、烧毁、彻底消毒。其猪场暂不养猪,改作他用,以杜绝传染。

    4、猪瘟的防治

    猪瘟在世界上各养猪国家都有流行、因其转染性强、病死率高、严重地威胁着养猪事业的发展,平时的预防接种是防止猪瘟疫情发生重要手段,目前世界各国所用的制品主要有兔化弱毒疫苗、组织培养弱毒疫苗和灭活苗三种类型,我国培育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证明有不少优点、主要是对强毒有干扰作用、接种后不久、即具有保护力,接种后4-6天产生充分的免疫力、维持时间可达18个月。乳猪产生免疫力低弱、有人报告认为可维持6个月、接种后无不良反应。平时预防接种对种猪一般一年一次、定期进行,断奶仔猪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可以维持一年以上。但哺乳的仔猪接种后则视其获得的母源抗体水平而异、免疫母猪由初乳传给仔猪的母源抗体、一般可维持30-45天,对接种后免疫力的产生有干扰作用、接种过早、产生的免疫力很差、免疫期很短、因此、在非疫区一般以断奶后接种为宜,但在疫区、对1周龄仔猪有必要进行接种、断奶后(2月龄)应再接种一次,仔猪以20日龄和65日龄接种两次、免疫效果较好。

    (作者单位:554300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灯塔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