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张民琰
摘 要: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如何选择民间美术,选择哪些民间美术,教学选择的目标,教学选择的条件,教学选择的方法,教学选择需体现什么……”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一系列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基础美术教师又该如何选择,这些都是当下广西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迫切需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
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美术教育欠发达,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丰富,蕴含有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内涵。这为我们的基础美术教学提供了广泛的课程资源,并且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是维系其民族情感之根源,民间美术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走近濒临灭绝的少数民族文化边缘,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人——青少年,有责任挑起重担,捍卫民族文化的延续。
鲁迅先生认为:“美术有利于世,儅其不尔,即不足存。”广西民间美术有利于世,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它也就可以不存在了。既然它存在,那么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人类每天生活、生产是为了把其周围生活世界全部逐步转化或改变为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去从事的认识活动。例如,宇航科研人员整天埋头于实验,目的在于为人类宇宙事业的开发做出自己的贡献。开发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首先必须分析和认识其所蕴含的价值,然后进行有选择性的教学研究,这是选择完成该项研究的先决条件。
笔者从两方面分析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的价值选择问题:一方面是价值选择取向的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另一方面是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取向的价值选择。价值选择取向的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的着眼点在价值选择,即从价值选择角度出发,审视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选择的价值及其必然。美术课程资源教学选择汲取各种有价值的知识,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推动民间美术文化向更高级的水平发展提供保证。但在实施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价值选择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价值选择的合规律性与目的性
在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中,首先面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的合规律性的选择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所选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其所采用的教学策略都应适应于学生心理、生理的成长规律,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同时,美术课程教学都有其学科建设本身合目的性。合目的性,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的方向、教学的目标,它是美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具体包括智育、美育、德育,再加上体育。例如,绘画、手工可以锻炼中小学生肱肌的发展,开发中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拓宽中小学生的视野,完善中小学生人格。美术课程教学选择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才能促使课程教学的不断完善。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选择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是成正比的、相辅相互成的,是其价值选择中最根本性的原则。
二、价值选择的社会选择性与个人选择性
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的社会选择实际上指的是社会需要问题。民间美术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信仰、风俗等方面的远古再现,凝聚了一个地方世代相传的民风民俗,烟火相继。它是由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生活要求而创造的,成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属于全世界人们共同的文化成果。人们需要民间美术,社会需要民间美术,选择继承与发展民间美术最好的途径就再教育。而再教育阶段选择最恰当的起点自然落在于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价值选择的个人选择是个人对民间美术的需要问题。中小学生是世界的未来,人们的希望,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建设国家、传承文化的重任。中小学生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欣赏群体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传薪者。他们亟待着民间美术普及教育,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因此说,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价值选择的社会选择性与个人选择性是统一的。
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取向的价值选择着眼点在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即从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的价值选择。笔者认为,准确认识和把握广西民间美术蕴藏的深层文化内涵及其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价值,是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选择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广西民间美术除了具有一般的民俗学、民族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价值外,还具有认知、道德、审美诸方面的价值和功能。而认知、道德、审美等三方面的价值正是中小学校美术课程教学的本质要求,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相吻合。
(一)认识认知价值
广西民间美术是对聚居我国西南部特定地域群体、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映和结晶。通过民间美术作品,我们可以形象直观地了解广西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历史变迁、生产生活方式、审美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认识价值的广西民间美术进行中小学教学,这样既能加深对民族的认识和认同,又能从中借鉴和分享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通过欣赏《一幅壮锦》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壮族祖先曾经生活的地域以及信仰习俗、风俗民情。民间美术的課堂教学,选择具有动手技艺价值的课程,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心灵手巧的习惯,并且切实地让学生体会和认识传统劳动技能的价值和意义。譬如,在“苗族蜡染”的课程教学中,学生从中学会了蜡染的步骤,且自己动手染出了各种图案花纹,用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二)道德教化价值
道德教化作用在我国古代《左传》就早有记载,南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认为,绘画要“明劝戒,著升沉”。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理论专著《历代名画记》中也明确提出了“成教化,助人论”。 其实,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广西民间美术也具有道德教化价值。广西少数民族具有与人为善、崇尚和谐的优良传统。在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中,选择具有道德教化价值的民间美术作品和相应的民俗活动融入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譬如,广西崇左“花山崖壁画”,崖壁画因位于临江的花山悬崖的绝壁上而得名。崖壁画图像呈赫红色(氧化铁),线条粗犷有力,形象古朴生动。画里的人物有的头扎幞巾,或插雉鸡翎,腰挂环手刀,下跨骏马,部分人物侧身屈膝,双手一侧上举,作捧物、舞蹈或跳跃状。“花山崖壁画”是壮族人民古代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所反映的内容或象征意义与壮族先民宗教祭祀、道德教化有关。因此,在广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教学中,选择具有道德教化价值的民间美术作品引进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
(三)审美娱乐价值
广西民间美术是广西各族人民在其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社会群体的精神审美及娱乐生活和需要而创作的,并在本民族中传承与发展的朴素自由的表意作品形式。广西民间美术蕴涵了广西各民族传统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生活娱乐观。它对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校美术教学中,选择引入本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理解其中深刻的精神内涵,使民间美术的文化精华、民族审美意识潜移默化于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之中。通过教学选择具有价值的民间美术作品,既能启发和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又能丰富和提高其艺术表现能力。譬如,广西的各种竹编、草编、纸扎、皮影、剪纸、印染等这些炫丽多姿、精美绝伦的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当地人们利用廉价的乡土材料制作出来的。这些艺术品不仅是当地历史文化的反映,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民间美术作品,都具有审美娱乐的价值,通过美术教学选择,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三、文化传承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作了如下评价:“(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譬如,广西靖西县旧州壮族人们创造的绣球, 蕴涵着丰富的象征寓意。绣球是由心灵手巧的壮族姑娘制作的,每瓣上角色丝或加上布绣或各种图案纹样,然后再按12瓣组合花叶且连接成球状,象征一年的12个月,寄寓着花一般的爱情四季常开,永不凋谢。绣球内填有豆粟、棉花、谷粒等农作物种子,其意在寄托五谷丰登、兴旺平安、祥和。其三,壯族姑娘们非常善于运用图案纹样的形式代表自己的爱,用一针一线绣出自己的情感。这些代表情感的符号,包括并蒂莲、连理枝、比翼鸟、双飞燕、鸳鸯、双鱼,等等。我们在美术教学中,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寓意融入课堂,如五谷、丰登、兴旺、平安、祥和,而不是“爱情”寓意的选择。图案纹样应选择具有审美价值、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一面。这样的教学也就达到了《美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标准。
参考文献:
[1]http://baise.cncn.com/jingdian/tonglingdaxiagu/profile.
[2]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文可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4]钱初熹.美术教育的新源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国美术教育,2001,(06).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