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博物馆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张进
摘 要:在当今社会,人文教育、视觉文化飞速发展。博物馆渐渐成为提升大众综合素养以及实施公共美术教育的最佳场所,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在我国的中小城市还没有的到充分发挥。本文以宁夏博物馆为例,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地方博物馆美术资源及加强馆校合作的意义,并制定出一套合理完善的博物馆美术教育方法,弥补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不足,力图对地方优秀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宁夏博物馆;美术课程资源;民族文化传承
一、博物馆教育与美术教育合作的必要性
博物馆在人类社会文化进程中的地位渐渐突出,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作用是保存、整合、传播传统文化。博物馆日趋成为各科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来源,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陈列于博物馆,使其体现了各种文化现象和资源的传统性,吸引着当下观众主动去了解传统文化。现代博物馆在传统的基础上也汲取一些现代元素,结合科技媒体使其更加丰富,让观众既能汲取传统养分又能迸发新奇灵感。在文化市场的带动下,博物馆文化资源覆盖更加广泛,包括了过去到现代的生活,展示形式也趋于多样化,给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文化交流平台。博物馆逐渐转型为公共教育场所,博物馆拥有的文化资源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如珍贵的历史文物,史料书籍,电子设备等,然而这些正是学生课程资源中所缺乏的,所以馆校合作对教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博物馆资源的利用对美术教育的影响更是深远。博物馆教学的直观性对应美术视觉的特殊性使学生能直观地欣赏艺术品原作,这是课本教学所无法达到的。而且,地方博物馆在经历全球文化浪潮的洗礼后仍保留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这为学生了解家乡文化提供了丰富资源。我国博物馆教育还需学习西方博物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博物馆资源,改变落后的现状,使美术教育更好发展。在美术学习中,其中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并从特定情景中产生想象、迸发灵感,获取审美经验,当然这些在传统单一模式的课堂上很难实现。那么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开发美术课程资源是我们面临的首要挑战。博物馆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局限性、学校课程的单一性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也积极推动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宁夏博物馆美术教育资源开发现状
(一)宁夏博物馆的概况
宁夏博物馆现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街6号,博物馆有四层。地下一层为文物库房、设备用房。地上一层有岩画展厅、临时展厅和多功能厅;二、三层有书库和图书阅览室及多媒体教室,还有各类文物展厅。
宁夏博物馆的珍藏品四万多件,以西夏文物、回族文物、贺兰山岩画最具特色。其中鎏金铜牛、胡旋舞石刻墓门等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展出的西夏的陶瓷、佛像、工艺品、和建筑构件,还有贺兰山岩画、陕甘宁边区时期的文物都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展现出西夏文化的独有魅力。在通史展、专题展和临时展览等9个展馆里陈列着这些精品。
通史展——《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分为5 部分(文明曙光、农牧家园、丝路重镇、西夏寻踪、塞北江南)。其中包含有原州(固原)和灵州(吴忠)两个丝路重镇,还有最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西夏历史文化。
专题展——《辉煌塞上》《石刻史书》《红旗漫卷》《回乡漫步》。其中《石刻史书》(宁夏岩画)绝对属于令人震撼的部分。
每一个展馆都有丰富文化的积淀,并适应不同游客群体来参观,满足了普通观众对了解文化历史和文物的需求,也有绘画爱好者喜爱的字画及文物收藏者钟爱的古代瓷器,还有学生需要了解的人类知识的起源等古文物的展览。
(二)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美术教育资源
宁夏博物馆集宁夏历史文物、西夏文物、回族民俗文物、贺兰山岩画、传世文物收藏、陈列于一体。
宁夏历史文物:主要陈列了宁夏历代遗存下来的文物,按时代顺序可分为原始社会、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几大部分。其中水洞沟原始牛头化石,鸵鸟蛋化石和有显著特征的石器,马家窟文化的彩陶、秦汉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边疆各民族的历史文物最具代表性,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不仅能直观的映射宁夏的历史,还能真实的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同时反映出自古以来宁夏地区就是一个多民族集居的地方,是华夏各民族共同筑造的历史文化。
西夏历史文物:以西夏文物为主,集中反映了西夏王国历史发展的过程。西夏王朝都城所在地位于银川市,埋葬西夏王、妃、贵戚的陵区分布于贺兰山东麓。展品中有西夏陵区出土的大量建筑材料、墓葬发掘出土的随葬品以及良武西夏古瓷窑址出土的西夏瓷器等文物,其大型鸱尾、鎏金铜牛、石马、石龙头、剔刻花瓷器等陈列突出,体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宁夏回族民俗陈列:从回族早期形成的历史及回族宗教、礼仪风俗、婚丧嫁娶、娱乐生活、建筑、手工艺品、服装、饮食、新老家庭组合缩影等真实系统的反映了回族的生活习俗。
贺兰山岩画展览:有大量丰富的贺兰山岩画拓片和部分实物,展示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祭祀、狩猎、放牧,以及当时动物群等场景,把观众引入远古时代,给人以遐想及美好的享受。
三、館校合作的教学策略
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中,我们应当抛弃传统理论课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加入一些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结合书本教材内容,有目的性的引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并有选择性的讲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和作品。并设置几个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不仅视觉感官得以刺激且有了直观的审美体验,还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样互动型的新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型而言,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具体教学策略可从以下四方面逐渐深入。
(一)直观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直观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客观形象,使学生直观感知和认识形象。博物馆拥有的藏品、图片、作品及实景模拟等,使直观教学更加便于实施,在参观博物馆时,学生可结合文字介绍、老师讲授和博物馆人员解说对博物馆的珍贵文物进行深入了解。博物馆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直观的获取知识。欣赏画作时,学生可以面对面更直观的欣赏,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艺术家的艺术手法和感受艺术家的风格特点。
(二)自主学习
美术学科从教材内容方面比过去更加丰富,更具有趣味性。在知识和技能获取方面无论是从量、质、还是途径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飞跃。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已不能仅限于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是要着力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博物馆中,学生可以自主的学习自己较为感兴趣的知识,渐渐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地方博物馆中有丰富的本民族、地方文化资源,能激发学生对家乡传统的热爱,从而自发性的主动学习。
(三)寓教于乐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强调的是一种兴趣、一种学习时愉悦的感觉,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寓教于乐,就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并愉快地学习,在乐趣中获取知识。博物馆资源本身就比书本理论知识要丰富多彩,从博物馆中发现兴趣点要容易的多,加上教师在遵循此原则时合理采用教学方法,使教学氛围轻松活跃。
(四)传承发扬
美术教育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外,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尤其是地方文化教育,美术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地方博物馆丰富的本土资源,及特有的性质使其成为艺术与教育的纽带,让学生在参观博物馆时了解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同时也使得地方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四、博物馆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博物馆教育相比于学校教育没有具体的大纲限制,也没有规定的评价标准,比起学校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学生可畅游在博物馆丰富的资源中,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愉悦的实践活动既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直观的获取知识。另外,现在的素质教育将德育看的尤为重要,而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德育与生活实践脱离,博物馆的美术教育实践正好可以弥补这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越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地方博物馆,具有大量的地域文化资源,这更能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及对家乡文化的保护意识。
笔者期待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能在未来更合理的被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能有更良好的对接。
参考文献:
[1]郑勤砚.博物馆的公共美术教育浅议[J].山西师大学报,2010,(04).
[2]张玉.谈博物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02).
[3]王焕丽.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与实施[D].复旦大学,2009.
[4]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第一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0.
[5]鐘启泉总主编.美术教育展望(第一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吕建昌.博物馆与当代社会若干问题的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朱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