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非专业音乐课程与红色文化内容结合的实践探索

    徐曼曼?张绍禹

    摘 要:各高校逐步开展“思政课进课堂”的教学实践。随着探索实践的深入和红色文化内容对高职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人们也进一步感受到,课程与红色文化内容的结合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这也是高职非专业艺术类课程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方向。

    关键词:高职;非专业;音乐课程;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与高职非专业音乐课程的结合,成为高职艺术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探索;如何把红色文化融入非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也是音乐类教育者共同的教学实践问题。目前,各高校逐步开展“思政课进课堂”的教学实践。随着探索实践的深入和红色文化内容对高职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人们也进一步感受到,课程与红色文化内容的结合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这也是高职非专业艺术类课程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升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本文依托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彩虹文化之红色塑魂”建设项目,对高职非专业艺术类课程的音乐教学进行设计与实践探索,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把技能与素质目标结合,更重要的是素质提升的路径方向和策略。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实施的教学活动和形式的总称。[2]自2017年12月起,笔者在本校艺术类课程“音乐鉴赏”课中开始了与红色文化内容结合的教学新模式,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实践过程。本文以该课程为例,论述红色文化内容与课程教学结合的途径和策略。

    1 重要的途径设计

    红色文化内容与课程的融入是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是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的结构性元素。按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包括三个方面:

    1.1 引领性内容

    课程的设计要按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周期、教学改革方向等引领性文件的要求,从分析学生学情入手,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以“红色塑魂”的教育目标,制订出课程的体系和设计方案。

    1.2 连贯性内容

    设计的中间部分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包含着教学过程设计中红色文化内容与音乐鉴赏内容的连贯作用,同时是课程设计的重点部分。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对连贯性内容设计的思路是“模块化”原则,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的连贯性,相互形成一个个模块;每一个模块也有着可以进行操作的独立性,最后把这些小的模块互相组织起来,成为完整的教学过程。例如,在非专业音乐鉴赏课程中,采用红色经典的文化艺术将音乐课程内容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穿越时空的心灵震撼”“励志铸魂的精神食粮”“感天动地的峥嵘岁月”“大爱无疆的优美旋律”“英雄史诗的艺术再现”。[3]在连贯性内容的设计上,主要以学生的体验性和综合性为主,在每一个模块中,呈现完整的章节内容及红色文化内容,主要作为学生跟随音乐体验的重点内容。如红色文化代表性音乐曲式结构的听觉体验,音乐情感与创作背景的结合,这些都可以构建成一个音乐的情景体验所。

    1.3 启发性内容

    启发性内容的设置是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尾部,与教学实践联系最紧密,是实现育人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与前两部分内容不同,启发性内容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在教学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的过程。如在红色文化音乐体验结束后,及时把握课堂氛围,根据提供的红色故事,由学生自己根据获得的情景体验创编音乐,实现教学目标。

    2 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1 课前任务

    课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主要任务: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活动设计;二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熟悉学习内容,查找相关背景资料。

    2.2 课中设计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必不可少,如何实现有效的互动?主要采用的策略是“活动”型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具体流程是:内容背景和活动规则介绍——教师示范——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活动归纳。

    背景和活动规则介绍:

    教师根据对应的红色音乐作品中涉及的故事,以此作为情景导入,设定活动的规则;在设计活动内容中,教师要考虑实际学情及前期、后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教师示范:介绍活动规则和背景后,展示正确的活动内容,学生模仿。在上课之前学生开展了相关内容的预习,所以课堂上教师可聚焦在知识点的连接上,以红色故事作为引入部分,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活动主题。学生根据教师对活动的介绍和示范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参与模仿,在完整呈现红色音乐故事的情景后,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旋律,从而理解音乐作品内涵。教师也可以把完整呈现红色音乐情景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在体验音乐旋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逐句教唱的教学方式,先聆听,后进行自由创作,创作的方式也不再局限,可以是嗓音,也可以是简单的器乐。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创作方式可以让学生选择,即一切能发出声响的物体都可被允许。

    活动完成后,教师对活动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用学生互评的方式。归纳时提出活动中知识点的关键部分,还可以提出具有拓展性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升华情感。评价的内容有两个方向:作品展示评价和活动完成评价。作品展示评价针对学生创编的音乐作品及作品故事情节的表演;活动完成评价是综合性评价,包含了对活动任务的理解把握及团队协作的表现。通过完整的评价,形成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当然,评价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以达到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内容的感悟。

    3 总结与反思

    3.1 整体学习状况

    在非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把音乐与故事,音乐与情感,音乐与表情生动地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得到提高。以往的音乐教学对非专业学生过分强调音乐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严重受挫,更缺乏音乐与背景故事的结合,体验性较弱。本文探索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中有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2 反思

    在实践中同样存在问题和有待改善的方面,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解決:第一,教学内容是教学基础,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补充。特别是针对本土化红色文化内容不够丰富,需要进行补充;第二,教师个人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积累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时事时政等方面的内容;第三,如何增添学习中的乐趣,让乐中学,学中悟成为教学的常态模式,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思政课进课堂”的深入推进,红色文化与音乐课程的结合,可以成为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教学形式。本文的研究只是高职艺术类课程改革的一个开端,还有许多实践的困惑需要更多学者进一步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 石书臣,巴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的教学方式设计——以高校思政课“概论”课为例[J].理论经纬,2015.

    [2] 刘斌.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中国信息化,2016(11).

    [3] 李凌.彩虹文化系列教材——红色塑魂[M].重庆出版社,2018:48-81.

    作者简介:徐曼曼(1986—),女,贵州遵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张绍禹(1985—),女,贵州桐梓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政治教育。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