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康宁”
摘 要:“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合人心意。”吉祥艺术一直活跃在艺术这个大家庭中,游于雅俗之间,渗透生活之中。不论在审美和装饰方面,还是在心理和精神上,它以其独有的形式和内容,为大众所喜爱。康熙时期,景德镇制瓷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瓷上吉祥图案的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样,美轮美奂。文章将从吉祥和吉祥图案的渊源出发,探讨康熙官窑中万寿节庆典和插花瓷器上吉祥图案的纹样特征,并阐述传统手工业生产中设计的存在及样态。
关键词:吉祥;吉祥图案;康熙景德镇官窑;设计
自古以来,图像就是人类表达意念的一种方式,纹饰则是众多图案中的一种,久而久之,某种纹饰会形成大家认识其意义的图形,以至于成为一种“象征”的符号;另一方面,一个“象征”的符号,也可能因时移事易,增损了它原来所赋予的意义,或者,仅存下一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图形。陈之佛先生在《表号图案》一书的序言中说:“考察古时图案,大都含有一种表号的意义。在这类图案的寓意中可以探索当时人民的观念、思想、信仰;同时其形式上又有有趣味的表现而能满足装饰的欲望。”在这本书中,陈之佛先生是将“表号”和“寓意”当成了同义词。中国的图案,特别是传统的纹样,除了用来装饰器物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高尚的民族精神。
一、吉祥文化
“吉祥”一词可以解释为吉庆祥和。《说文解字》说:“吉,善也。”“祥,福也,一云善。”《中庸》有:“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吉祥也;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凶祥也。吉者,福善之事;祥者,佳庆之征。”可见“吉”“祥”二字皆有美好之意,直解为吉利美好的预兆。故“吉祥”二字,自古以来就反映了人们希望福善瑞庆、诸事顺意之心愿。所谓“吉祥止止”,也表现期待好事连连的愿景。人们不仅将吉祥挂在口头,而且将其图绘成形,各式吉祥图案广泛应用,小到生活日常,大到人生仪礼。商和西周青铜器上的“象”“鸟”“龟”等,以及商周古玉的“夔纹”“龙纹”“凤纹”等样式,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吉祥图案早期之形式。随着后世的发展,象征吉祥的图案题材渐广,应用范围也渐大。
吉祥图案是附在器物上的一种寓意幸福的纹饰,它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最一般的形式,承载人际之间的祝福、祈愿、希望。龙凤肇始,龙飞凤舞,是中国神话的母题,也是吉祥纹样的母题,象征着中国文化的肇始和繁盛,孕有蓬勃的生命力。龙凤形象的塑造,集若干走兽、飞禽的特点而成,成为中国吉祥图案中最典型的标本。汉代学者将古人造字归为六法,称作“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古人画鸡画羊,可谓真正的“吉祥图”。借用谐音,用鸡羊表示“吉祥”。
陶瓷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上至宫廷庙堂,下至百姓人家,随处可见陶瓷的痕迹。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与人们的生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久而久之陶瓷的功能从实用转变成一种表达人们愿望的媒介。无论是简明素净的单色釉,还是清丽悦目的青花,亦或是富丽斑斓的斗彩、粉古彩,吉祥纹样都是装饰中一个重要元素,不仅增加了陶瓷的视觉美感,更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康熙官窑瓷器中的吉祥纹饰
《景德镇陶录》卷五中“陶至今日,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便是对康熙朝“藏窑”和“年窑”的评价。可见康熙一朝陶瓷的质料釉色彩绘,远胜前朝,形色规制,踵事增华。明清时期,民风炽盛,风俗绘画多见,吉祥图案到处呈现,涉及到绘画及工艺美术各个领域。这一时期的吉祥图案,以图画、版画、瓷画中最为多见。瓷器上运用画笔、刀刻及贴印的技法,为器面增添纹饰,其中有意喻富贵、名禄及福寿的图案,也有与佛教道教及传说有关。吉祥图案的安排与选材,因瓷器的用途不一各有其规则。本文主要针对康熙官窑中的万寿节庆典用瓷和插花瓷器展开叙述。
(一)吉祥止止贺万寿
皇帝寿辰称为万寿节,每年在宫中除去元旦、除夕外,皇帝的万寿节是最重要的庆典活动,不仅宫中要举办隆重的庆典仪式,而且举国称庆。万寿节庆典不仅礼仪隆重,其庆典所需大量钱财,也是相当可观的。作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景德镇御窑厂,每年都要为万寿节烧制大量瓷器,这其中包括祭祀用瓷、筵宴用瓷、赏赐用瓷。
康熙朝万寿节用瓷,以寓意福寿题材为主,故这类瓷器的特征尤为明显,最常见的就是一个“寿”字。一个普通的汉字,寄托了人们对长寿的祈愿,成为一种福符瑞。寿字字形变化丰富,有单字表意,字形寓意,也有多字表意,如常见的“万寿图”“百寿图”,都是直接将寿字书写于器物之上,最典型的是康熙青花万寿字大瓶。整个瓶体上用青花写满一万个寿字,寓意万寿无疆。这些寿字以篆书书写,密而不杂,排列整齐,端庄厚重。除万寿字大瓶外,康熙时还见百寿字花觚、百寿字瓶、百寿字笔筒等器物,皆是以篆书书写,气势虽不及万寿大瓶,但仍营造了一种浓浓的吉祥气氛。
万寿节庆典用瓷的主要装饰除“寿”字之外还有一些象征福寿的题材,如蝙蝠、松树、蝴蝶、桃、灵芝,以及麻姑献寿、八仙人物图等。这些图案或单独构成主题,或组合出现,或用于器物边饰,与器物造型和谐统一。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御窑厂特意为宫中烧制一批麻姑献寿盘。盘内绘:麻姑手持锦卷侧立一旁,一侍女手捧仙桃,瑞兽拉车驮一盘,内有灵芝、仙草;盘口沿以锦地开光纹饰相称,内书“萬寿无疆”4字篆书。相传在西王母寿辰时,麻姑增降于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献王母,故后世常以麻姑形象作为祝寿图,而将此图运用于陶瓷装饰则是始于康熙一朝。
(二)瑞花嘉叶饰厅堂
康熙宫廷内的瓷器按使用功能可分为,陈设瓷和日用瓷两大类。陈设瓷作为人们日常观赏的瓷器,在康熙时期的陶瓷生产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无论是造型、釉色还是纹饰都赏心悦目,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瓶、尊、觚为代表的插花器在宫廷陈设瓷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些插花器以吉祥图案装点器身,配上几支清心可意的鲜花,置于几案之上,为厅堂平添几分喜庆欢乐与瑞意祥和。
以瓶作为插花器,不仅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因其名字有吉祥之意而招人喜欢。“瓶”与“平”同音,取平安之意,在吉祥图案中最为常见。瓶中插如意,寓意“平安如意”;瓶中放三支画戟旁边再放一个笙,寓意“平升三级”;瓶中插牡丹花,寓意“富贵平安”,等等。康熙五彩博古棒槌瓶,瓶颈有螭龙浮雕,肩部绘金彩缠枝莲纹,瓶身雕各式内插吉祥物的小瓶,造型别致,雅洁清丽。
康熙瓷器在装饰纹饰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大量出现的开光装饰表现最为突出。瓷上吉祥图案也出现一种新的开光手法,风行康熙朝。以五彩福寿棒槌瓶为例,福寿二字上各有一个开光,福字开光里绘三星拜寿,寿字开光内绘八仙祝寿,瑞意满满,图文并茂,字中有图,图又释字,一举多得。
(三)设计的存在及样态
传统手工业生产当中是否也有像今天所谓的产品设计之类的思想过程存在?在任何方式下,器物制造都有赖于事先做出的两个决定:制造什么,如何制造。亚里士多德认为制造过程分为“思想”和“制作”,起点和形式是由思想进行的,从思想的末一步再进行的便是制作。从宽泛的意义上来看,手工业器物制造中应当存在某种思想过程,也就是现代设计中所说的设计思维。设计思维的表征就是创造性,例如新型器物,新的造型,新的制作方法。纵观造物史,就是由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新东西连缀而成的。
从设计存在的样态来看待康熙官窑万寿节和插花瓷器中的吉祥图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针对器物整体进行的设计,一种是针对器物制作、制法進行局部设计。前者往往导致新器物的产生,例如上文提到的五彩博古棒槌瓶,瓶式和瓶上浮雕以表示吉祥寓意都是前无古人的,这种设计样态勘称某种创物之知。后者是手工器物制造中大量存在样态,大致沿袭和局部更改其他器物的传统形制。康熙官窑瓷上吉祥图案广征博引,大量地借鉴绘画艺术、织锦纹饰、民间版画、建筑园林和西方艺术,在装饰纹饰上具有明显的时代 特色。如康熙万寿节用瓷和五彩福寿字棒槌瓶都借鉴了缂丝中的吉祥图案样式和开光装饰。虽然历代官窑中都有锦纹装饰,但是康熙朝时代风貌更为突出,锦缎图案中的回纹、卍字纹、古钱纹、龟背纹除了做开光装饰外,还常做通体装饰。
康熙官窑吉祥图案对其他艺术形式不是简单的借鉴,而是结合器物造型、材料质地及工艺技术特征等因素紧密结合的完整审美形式呈现的。绘画、织锦和版画都是具有二维属性绘画性较强的单幅面纹饰只可做定点关照,而陶瓷是三维立体的器物,在观赏方式上便要求一种环观,由于圆形运动会有不绝的循环,打破时间的拘束,因此这是二维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具有的能力。从二维的艺术形式中吸取吉祥图案的元素表现在三维器物上,需要考虑装饰从“点”到“面”的转变和陶瓷画面的连贯性。因此,康熙官窑瓷中的吉祥图案,不是毫无创意,离设计思维最远的东西,而恰恰是因时因地制宜之下再设计的产物。
三、结语
吉祥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面广,凡剪纸花样、园林门窗、陶瓷漆器、织锦花布,无不有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远古时期的图样,除了具有象征的意义外,也可以从纯粹欣赏美的眼光来探讨。如荀子所说:“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仰目也。”
康熙景德镇官窑瓷器装饰中运用最广的题材类型便是吉祥图案,这些寓意“福寿康宁”的图案,不仅寄托了统治阶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更是具有民族艺术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一时期的官窑陶瓷生产是一项借鉴各类艺术之长,汲取各类有益元素,结合陶瓷材料和工艺的特殊性而开展的造物活动,汇聚并保留了许多人在成器的不同方面作出的设计经验。因此,我们要从新的视角去认识古代器物设计的存在和样态,重视设计经验积累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道一.吉祥文化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大乔.图说中国吉祥物[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蓝浦.景德镇陶录[M].合肥:黄山书社,2016.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5]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6]殷志强.吉祥图案面面观[J].故宫文物,1988,(10):74-95.
[7]王树村.中国历代图案吉祥管窥[J].中国文化,1990,(01):41-46.
作者简介:
张颖,景德镇陶瓷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设计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