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艺的型变性
代飞
【摘 要】艺术在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和空间,作为文化形态是如何以各种形式和独特的魅力满足和充实着人类的精神需要,在人的生存和社会活动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是个复杂而又颇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文艺;形态;类型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256-01
一、文艺型变性的例举
我所谈的文艺型变,并不是仅仅指某种文艺现象,而是文艺的整体形态。古今中外的例子很多,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就是一场明显的文艺型变。资产阶级产生之前,以封建教会的文艺为主体,提倡禁欲主义。资产阶级产生初期的人文主义提倡恢复人的本性,返回自然,有的甚至还提倡纵欲主义。又如风靡一时的骑士文学,被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打击得一败涂地,结束了其统治地位,这也是文艺型变的一种现象。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文艺体系相继形成,文艺发生明显的型变。
我国原始时代的文艺即是人们对劳动、狩猎、生活的摹仿。如《淮南子》的《道应篇》中记载:“今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应读许虎)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说明是劳动创造了歌声。又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等。随着阶级的产生,文艺也逐步发生了型变。如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中的许多内容就有明显的阶级倾向,如《硕鼠》等。“五四”运动后我国的文艺型变最为突出。而后民族抗战的文艺出现,建国后的前十七年、文化大革命及新时期的文艺等,都产生了新的型变。
二、文艺型变性的类型
从古今中外的例举来看,文艺的型变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阶级型。无论那个阶级产生,或阶级地位发生变化,必然要产生本阶级的文化艺术体系。如无产阶级的《国际歌》等无产阶级文艺体系。阶级型也可以是反映阶级斗争的。
(二)民族型。一个民族受到外来侵略时,阶级矛盾上升为民族矛盾,一致对外成为民族的主题,这样的文艺受到全民族的接受和拥护。另外还有具有地方性特色,反映本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文艺。中国历史上曾有三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女真、蒙、满,中原文化艺术在少数民族的影响下发生了型变。
(三)民众型。幽默、有趣味性,迎合民众的口味,深受民众欢迎。
(四)工具型。与阶级型相仿,某阶级或某个政治集团把文艺当成实现本阶级或本集团目的的工具。最浅显的例子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文艺。
(五)商品型。不顾及文艺的社会作用,一味当成商品,以挣钱为目的。
(六)意识型。按照弗洛伊德的意识论,强调人的意识,也可以说成是超阶级、超社会的所谓的纯人性。
三、研究文艺型变的意义
文艺的型变性是随着文艺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存在于文艺本身。但是这一点以前没有被人认识到,也很少作为文艺的一种特征去研究。我们研究文艺的型变性的意义在于:
(一)解决一些文艺界有所争议的问题。文艺界常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如文艺应不应该有阶级性,这是文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如果我们按照文艺型变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来解释这个问题就非常容易了,回答是既该有也该没有。这两种文艺都是文艺的型变体,是由文艺型变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不同所决定。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地站在一方否认另一方。如果说文艺不应该有阶级性,那么从巴黎公社后的《国际歌》开始到俄国的无产阶级文艺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社会文艺的三个阶段(即建国前前十七年、文革十年、新时期文艺),这不是文艺的形态是什么?如果说文艺就该有阶级性,那也不能说西方的现代派、荒诞派等一些超阶级、超国度的文艺不是文艺现象。由此可见,按照文艺的型变性,若型变的外因(社会)适应型变的内因如阶级性,便成为阶级型;如适应于商品性便成为商品型的型变体;如适应于意识性便为意识型的型变体。这不是奇怪的事,不必相互指责。
(二)研究文艺的型变性有利于掌握社会与文艺变化的规律,使文艺更好地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当前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这样的型变外因,如何调动起文艺的型变内部诸多积极因素,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体系,这也是我们研究文艺型变性的关键所在,但我觉得,只要政府掌握文艺的型变规律,在造就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容器”的同时,也必然会形成相应的文艺体系。
文艺的型变性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而我说的只是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