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棠古村落旅游文化活化研究

    李晓红 姚美灵

    【摘? ?要】 近年来古村落旅游受到广泛关注。古村落文化的活化,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加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提升居民的文化自信,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内涵,推动上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上甘棠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活化文化灵魂、唤醒文化记忆、激发文化活力、重塑文化价值、丰富文化体验等几个方面提出上甘棠文化活化的建议。

    【关键词】 文化旅游;古村落;文化活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ncient village tourism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The activation of the ancient village culture can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crease residents 'cultural protection awareness, enhance resi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highligh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connotation of tourism,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 Shangganta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activating the cul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activating the soul of culture, awakening cultural memory, stimulating cultural vitality, reshaping cultural value, and enriching cultural experience.

    [Keywords] cultural tourism; ancient villages; cultural activation

    隨着旅游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赋予了旅游活动更深的内涵,让旅游活动更具有个性化、特色化,提升旅游的品质,延长旅游产业链,旅游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文化体验需求成为旅游活动发展的重要动因。

    1? 文化活化

    1.1? 文化活化概念

    “活态历史”、“活态遗产”的概念最先出现在美国国家公园的服务指南中,可解释为通过外在表演的方式复原历史,激活历史的文化遗产价值。我国台湾地区在二十一世纪首先提出“古迹活化”这一概念,并运用于建筑领域中,此时提出的“古迹活化”已经等同于“遗产活化”的概念。喻学才(2010)认为,遗产活化是在不影响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提出遗产活化需要重视遗产的保护与研究,除了研究遗产本体的保护与活化外,还要研究旅游参与者体验的问题。龙茂兴等(2013)认为遗产应走出文献,走进生活,从感官体验的角度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复活。张建忠、孙根年(2012)认为遗产虽是有形的、静态的历史,但它所承载的内容却是生动的、活态的,遗产活化包括形式和精神内容两方面。吴必虎认为,活化的本质就是把传统的要素、形式保留下来,但在功能上可以现代化,对遗产活化的目的是全面评估遗产价值从而对其充分利用,使以淡出人们视野的遗产价值被再认识、再了解、再吸收,重新建立起遗产与现代人的生活关系,把遗产所蕴含的历史信息通过一定的手段带回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既利于遗产自身价值的延续,同时发挥了其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

    遗产不仅包括物质遗产,还包括精神文化遗产,本文将“遗产活化”概念引用成“文化活化”,对上甘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活化研究。

    1.2? 文化活化的意义

    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延续发展。文化活化的前提是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修复和合理开发,保留原生态的传统文化,深入发掘文化的内涵与价值,避免出现文化趋同和过于商业化的现象。

    激活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文化活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平台,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分享给大众,把文化的内涵以多种形式普及、传递给大众,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推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传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传统文化通过活态的传承和发展,将文化旅游资源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大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2? 上甘棠村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2.1? 上甘棠村概况

    上甘棠村位于永州市江永县下层铺镇,距离江永县城25公里,与江华瑶族自治县及广西的富川瑶族自治县、灌阳县、恭城县接壤。唐大和元年(827)年,周氏族人到上甘棠定居,世代繁衍,此后村庄名称、位置和居住家族始终未变,村内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民居200多幢,是湖南省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上甘棠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依山伴水,风景秀丽,谢河、沐河在此汇合;村内蕴藏着大量的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宋代著名理学大师周敦颐、一代文豪鲁迅、一代伟人周恩来均渊源于此。2006年上甘棠村古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2? 上甘棠村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2.2.1 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建筑古迹:整个村落为八卦布局,分10族各自沿次干道及次干道设置的小巷向后延伸布局住房,形成特有的民居结构。2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多为徽派建筑,具有典型的湘南风格农耕时代特色。始建于南宋的文昌阁,建于明弘治六年的4座古色古香的门楼,明嘉靖十年的石板路,清乾隆年间的步瀛桥,1200多年前的古驿道,古驿站,500多米长的防洪墙等。

    摩崖石刻:在月坡亭十多米长的石壁上,镌刻着24方古代石刻,石刻延绵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内容丰富,字体风格各异,有较大的书法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石刻中有文天祥的手迹“忠、孝、廉、洁”四个大字,寿萱亭的慈悲佛母碑有“81个他字歌”教化后人修身治学。

    上甘棠博物馆:湖南省首家村级博物馆,于2010年正式建成开馆,分为山环水抱,聚族而居;读书入仕,耕耘富家;湘桂要道,千年古村三个单元,馆里陈列着宋元时期月坡亭碑林及铁铺、酒肆、豆腐坊等村内古文物,以实物、文字、图像、音像等方式展示古村的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

    2.2.2 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宗法文化:上甘棠453户居民,除4户外其余都是周氏家族,唐太和二年周氏前辈从山东青州迁至此地,世代繁衍,两千年以来村名,族氏血统都没有改变,村中的周氏子孙分为10个分支。

    民俗文化:上甘棠村民崇尚礼教,恪守儒道思想,以德治为主,邻里和睦,长幼有序,扶弱助残,明理守信,社会风气淳朴,汉文化与当地苗、瑶文化交织,形成了祭祀、拜牛、拜龟并存的民间风俗,有砍牛节和庙会等重大活动,砍牛节為村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有双狮舞、耍布龙等民俗,牌灯、跑马灯、小调、弹词、编织花带等民间艺术。

    耕读文化:周氏族人一直秉承“读可荣身,耕可致富”的理念,以种田读书为主要的生活方式,通过耕种养家糊口,通过读书来修生养性,耕读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耕读传家”的理想家庭模式。

    忠孝廉节文化:月坡亭中文天祥的手书“忠孝廉节”,昭示周氏族人为人处世之道,为官清廉、孝廉勤俭、洁身自好,周家人把它视为珍宝。上甘棠被誉为“忠孝廉节”和崇文尚武的教化之乡,成为湖南省首个村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3? 上甘棠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文化挖掘不够,内涵薄弱

    上甘棠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及种类众多,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全面,只注重比较易于开发和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同时,对现存的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深入,只停留在本身内涵和价值,而未对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深入发掘。上甘棠以建设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为主要定位,旨在突出当地的廉政文化,没有很好地与区域内其他文化结合发展,导致其文化内涵比较薄弱,发展动力不足,另外,由于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不强,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古建筑风貌已不复存在,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文化价值未得到发挥。

    3.2? 文化同质化,缺乏地方特色

    永州依托本土资源开辟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各地建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上甘棠村的廉政文化教育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县机关干部、教师和学生,以基地讲堂、内容宣传等开展,依托月坡亭文天祥的手迹“忠孝廉节”碑,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其廉政文化发展、传播方式与永州其他地区大同小异,同时因其受到当地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当地文化旅游与永州其他地方相比缺乏竞争力。

    上甘棠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地域特色、民俗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等与其他村落、乡镇特色特征模糊,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缺乏有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

    3.3? 文化传承断代,传统文化退化

    上甘棠村一共453户,1865人,目前村落处于老龄化、空巢化状态。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很多现存的传统民俗文化不断被外来文化所同化,乡土特色被淡化。村里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和小孩并逐渐减少,房屋年久失修,设施陈旧。年轻人外出使得村民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不断抛弃自身的文化特色,一些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生产方式已不复存在,传统的“耕读传家”、“邻里和睦”等道德观念在年轻人身上逐渐淡化,很多村落传统民俗文化因后继无人而逐渐消失。

    3.4? 文化传播方式落后,文化表达缺乏灵动性

    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借助现代化传播方式和技术手段,将文化更鲜活的展现出来。上甘棠村在文化表达和传播方式上比较落后,村内没有完善的智慧旅游解说系统,只有通过导游去了解古村历史文化、故事传说,如无导游讲解,游客只能“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很难领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3.5? 文化旅游产品单一,文化体验不足

    上甘棠村有传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廉政文化、宗法文化等众多文化旅游资源,目前此类资源尚未完全开发,仅有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博物馆,文化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具有体验性的文化旅游产品,游客很难参与到文化生活中,停留时间短。

    4? 上甘棠古村落文化活化对策

    4.1? “文化+IP”,活化文化灵魂

    通过IP运营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价值,是旅游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文化IP将文化以现代化的方式形成文化符号、文化知识、文化产权、文化商品,传播文化展现文化魅力。乡村旅游存在的文化内涵薄弱、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文化内涵、文化特色成为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古村落要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需运用多种方式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故事、传说、特色建筑、传统民俗等文化脉络,提炼文化元素,找出村落的灵魂,建立特色文化主题,如打造特色Logo和卡通、动漫形象等。上甘棠村可依托历史名人、古建筑、故事传说等打造特色文化旅游IP。上甘棠有关于神龟的传说较多,神龟是坚定、勇敢、长寿的象征,有龟山、龟形台地、龟塔、寿龟凉亭等人文古迹、古代建筑,村南一建有寿龟凉亭,是古代通向广西桂林、八步的必经之地。可打造神龟的动漫形象,设置神龟的Logo标识,赋予古村文化活的灵魂,塑造特色形象,打造文化品牌。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