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视角下的环境问题剖析及治理

    【摘 要】 当前的长三角地区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近些年来其区域环境治理尽管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其成本过高难以达到持久改善的效果。长三角污染问题的根源在于投资驱动型增长导致的结构性污染锁定,以及低端经济导致的能源升级障碍。因此,环境治理应着眼于区域增长方式转型和环境与发展关系的优化。当前长三角区域需建立区域一体化的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推进能源升级与产业去重化,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优化城市布局。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协同治理 绿色发展理念

    一、长三角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一)国内动力源泉。来自国内的动力源泉即为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改革开放之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通过分权化改革进行了重新的调整。经过调整后的地方政府掌握了区划范围内地方性各种经济资源的实际控制权,其本身也因此而成为有明确且独立利益取向的行为主体。基于市场化的经济激励于是就成为了诠释地方政府将发展地方经济作为政府治理第一要务的根本之所在。有了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激励,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浦东新区的开发幵放所提供的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了长三角地方政府的集体共识和核心价值观。

    (二)国外动力来源。来自国外的动力源泉即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在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下,长三用主动顺应和积极利用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产业、人才和政策等比较优势,主要以贴牌代工或加工贸易的方式,加入全球产业和分工体系,推动了长三角地区工业化新阶段的实现。经济全球化对于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作用存在着两种积极效应,一种为克服要素稀缺和扩大市场规模的数量效应,另一种为促进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质量效应。

    二、长三角区域环境污染的根源剖析

    (一) 经济增长的投资驱动特征与结构性污染锁定效应。长三角地区拥有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但是,当前其经济规模总量已经非常大,要維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所需的经济增量越来越大,实现高增长也越来越困难。地方政府要确保经济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困难,只能越来越依赖大项目建设、依赖巨额投资。一旦投资强度减弱,或者投资停止,增长也就随即放缓甚至停止。

    (二)能源升级与低端经济矛盾。近十多年来,长三角地区城市围绕节能减排,实施了大量技术改造工作,同时也重视落后产能的淘汰,取得很大的能效提高成果。在许多行业,一些企业的单位能耗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总的来说,现行的能效推进工作过于偏重技术环节。在经济运行的整体上,大量经济活动还具有低端经济的特征。制造业长期以来位于微笑曲线的底部,这意味着等量的能源、资源和土地消耗所创造的附加值是较低的,消耗大量资源却只能创造较少的财富,而排放更多的污染。

    三、长三角区域环境治理中的难点

    (一)政府主导治理模式下的环境立法存在诸多局限。长三角各地政府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地方性规章、相关政府机关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有很多,这些法规规章出台和颁布实施的速度非常快,主要内容多集中在污染防治和市容环境

    卫生问题上,满足了长三角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丰富了长三角区域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但由于环境资源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和公共性的特点,不可能被分割成为类似行政区划的单位,造成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和矛盾,成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的最大障碍。

    (二)理性的“合作共赢”遭遇“集体行动”的尴尬。由于区域环境治理涉及到特定区域内至少两个以上管理主体之间的价值偏好和利害冲突,而环境治理又是一种公共产品,区域内各治理主体的自身利益和相互之间合作协调便会存在较强的内在张力。因此,长三角区域环境治理要从区域整体范围来考察,只有在“合作共赢”理念的引导下,才能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克服生态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政府作用的发挥只在特定的行政区域范围内有效,当治理对象越过行政区域范畴时,行政区与生态治理区的冲突便成为区域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的体制障碍。

    四、长三角区域环境治理对策

    (一)建立区域一体化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推进能源升级与产业去重化进程。长三角区域要改善环境质量、减少能源消费量,仅依靠各自搞些节能减排的项目是不够的。只有通过长三角联动,推进能源升级,并将过剩的重化工业逐步削除,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尤其是对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相对发达的城市而言,率先放弃竭尽全力维系高速度增长的做法,致力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运行效率的提高,主动调整能源结构,采取削减高能耗行业产能的行动是完全必要的。因此,在现行行政区划和利益主体难以改变的前提下,有必要建立区域一体化的环境协同治理机制。

    (二)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转型和城市布局优化。长三角区域大部分地区已经历了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阶段。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城市政府不该仍然把目光聚焦在硬件设施和投资上,而应将重心转移到民生最为需要的体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老龄化问题的应问题的应对上,在提供服务的同时释放这些领域的增长潜力。换言之,将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贯穿于公共服务领域,可以让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得以提升,从而降低污染。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投资驱动的改变。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改变那些尽管能够带来物质财富的增长但同时也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做法与方式,而代之以既能发展生产又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方式。我们可以加强中央对于地方项目的审批,对于高污染、低收益、有害于生态环境的项目不予以审批;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不予审批;也可以将绿色GDP这项指标纳入官方考核体系,树立政绩考核新导向。

    作者简介:张莹(1996—),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经济学硕士,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单位,研究方向:经济竞争力理论与政策。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