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贵州省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张健 杨练 黄建川
摘 要:本文基于产业融合的理论出发,将贵州省农业转嫁旅游业(如农产品、农为设施等),通过第三产业拉动第一产业,引发经济乘数效应。笔者拟通过分析贵州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特点、现状,进一步提出贵州省农业旅游的发展策略,构建全新的产业价值链,促进旅游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后续学者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产业融合;农业旅游;旅游业
伴随第一产业的迅猛产业扩展,基于农业的多功能性理论研究者们发现,第一产业除最基本的生产功能外,以可融合于其他产业。农业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边缘的交叉型产业,以第一产业为载体,以旅游业为发展平台形成的农业旅游逐步映入研究者的视线。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居民更希望通过旅游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农业在提供生产性作业、增加居民收入外,亦具有改善生存环境,减轻居民生活和工作压力等作用。
一、产业融合与农业旅游
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三大产业的严格边界逐步变淡,部分产业的边界甚至消失,三大产业之间的融合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热潮。
产业融合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是一种过程和状态,三大产业内部以及产业之间生产要素的相互融和,构成了产业融合的主要内容。产业融合不同于产业结合,产业融合是产业内部生产要素在零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融合,产业融合的实质是创新。
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生态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形态,是与旅游业相结合的集民众体验农业与休闲游憩之新兴事业,农业旅游依托农业项目(如农产品、农业生产过程、农业设施与设备、农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等),经过合理的农场规划布局,力求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美化环境,同时为游人提供具有农村特色的吃、住、行、玩、购等方面的服务和供应。
政府推动,旅游需求的提高,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构成了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的动力。在以上作用力的驱动下,农业旅游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农业以其传统优势为农业旅游强大的后盾支撑,现在旅游业以其朝阳产业向第一产业逐步逼近,两大产业的逐步接近以及相互融合形成了当今农业旅游的产业形态。
二、贵州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地处中国版图的西南地区,海拔约1100米左右,气候湿润,水热条件好,农业发展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贵州全省可耕种面积达3190万亩,部分农作物产量及生产规模居占据全国前列,农业发展水平呈现良好态势。
在贵州省政府大力扶持农业发展与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下,借助旅游市场的强力推动,贵州省农业旅游的发展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呈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业观光园、农家乐、休闲农场、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农业综合休闲度假等农业旅游项目。农业旅游的开展,不仅仅推动了贵州省农业建设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贵州省农业旅游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以下笔者具体介绍。
1.产业的融合速度慢、效率低。贵州省旅游产业链过长,产业链内包涵产业要素复杂,农业旅游的有效运行需要各个产业链的内部要素的相互衔接和有效整合,贵州省旅游产业链的内部部门并不具有相同行政部门、管理部门的隶属关系,导致农业旅游的融合度较低,融合速度慢的现状。贵州农业旅游的问题还主要反映在交通不便上,贵州省属于多山省份,农业旅游的开展大都未取决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或是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能力,反而受限于贵州省内的交通运输条件。
2.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融合与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以雄厚的地区经济作支撑,和较为雄厚的人文与自然地理资源作后盾,目前贵州省内,除少数地区发展较为客观外,部分已经初具规模的农业旅游景区已出现接待能力不足、交通条件稍显落后、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逐步减慢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贵州省内的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3.农业旅游缺乏特色,单一化现象严重。农业旅游具有产业的双重性和互补性的特点,但在贵州省农业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开发过急、缺少切实可行的开发规划,导致农业旅游的差异性逐步减退,开发不深入,重复性建设问题日益严重。在开发过程中,农业旅游主题与系列策划活动趋于单一化,规划的可执行程度偏低,使原有生态资源受到破坏,扭曲了农业旅游开发的本质,各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三、贵州省农业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1.政府主导。鉴于农业旅游具有复杂性和双重产业性的特点,政府主导成为贵州省农业旅游发展的最优抉择。贵州省各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旅游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在开发过程中,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快和增强各不同隶属部门的融合速度与配合默契度。各地方政府,有必要将该地区农业旅游建设资金纳入基础建设计划专项资金,亦可吸引外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在开发过程中,整合优质资源,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做好地区农业旅游的宣传与推广,同时对现已开发的农业旅游项目要做好后期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保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农业旅游质量。贵州省要发展农业旅游,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鼓励个人和省内外企业入驻贵州省经济建设。提高农业旅游建设质量,必须要依据自身特色,挖掘自身特色,以文化、自然特色和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立足实际,在借鉴中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力求精不求大、求异不求同的指导思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其次,积极实施科技兴农,科教兴农,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打造以高效、精品、生态、观光为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格局,加大农业旅游开发力度和开发深度。
3.深入市场开发、加大农业旅游宣传。目前贵州省农业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总体呈现质量和经营秩序的混乱,完善农业旅游市场是保证农业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休闲农业旅游规制,加大农业旅游宣传是提升农业旅游业品质和保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农业旅游必须以目标市场为导向,做好客源市场定位,贵州省农业旅游的发展应以省内外客源市场为主。在合理的客源市场定位之后,我们应加强客源市场的宣传力度,提高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农业旅游的宣传是以政府主导为依托,农业旅游项目参与的信息化系统,农业旅游的开发同样需要传媒产业的支持与推动。贵州省农业旅游的经营者大都以经营规模小、分布相对分散的个体经营户居多,在当今年新媒体时代,网络宣传与传播以其低成本和便捷性成为当前农业旅游宣传的首选渠道。但以目前个体经营户现状,只有由政府牵头进行基础建设,鼓励建立商业运行模式的网站,来综合推销该地区的农业旅游。
4.注重农业旅游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坚持可持续发展。贵州省内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亦可成为农业旅游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农业旅游的规划发展过程中,要深度开发贵州省民族风情与民俗文化,赋予农业旅游文化内涵与提升农业旅游档次的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游览者对乡村文化的体验与了解。
贵州省农业旅游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当地居民,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素质地偏低,无法保证农业旅游的高水平发展。所以加大人才培养、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是保证农业旅游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可通过举办定期和不定期的技能培训活动,使从业者及时掌握当前的服务技巧,了解当前农业旅游的发展趋势,提高农业旅游的整体接待和服务水平。
总之,贵州省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也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贵州省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出游力的增长,农业旅游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步上升,发展农业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贵州省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更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合理开发和规划贵州省农业旅游的布局,把握农业旅游的发展方向,开发高质量、有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将民族文化与地域风情融合于农业旅游发展之中。同时,借助“多彩贵州”平台加以大力宣传,拓展客源市场,提升贵州省农业旅游的知名度,形成品牌形象,推动贵州农业与旅游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简新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匡林.旅游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李美云.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版.
[6]Inskeep E.旅游规划: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方法[M].张凌云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7]王丽娟.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J].理论探索,2005.
[8]李美云.国外产业融合研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
[9]杜江,向萍.关于农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旅游学刊,1999.
[10]张青年,杨云,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湖北大学学报,1999.
[11]冯静,邹显强.贵州旅游产业的集群发展组织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09.
[12]李晓丹.产业融合与产业发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
作者简介:张健(1989- ),贵州遵义人,贵州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杨练(1989- ),贵州金沙人,贵州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黄建川(1990- ),贵州贵阳人,贵州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