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精神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孙海霞?王雪飞
摘 要:“大禹治水,劈山导淮”“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会诸侯于涂山”等,这些关于大禹的故事广为流传。大禹故事和大禹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淮河文化,尤其是在大禹治水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安徽蚌埠,大禹精神成为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的一部分,形成了“禹风厚德、孕沙成珠”的城市精神,可以看出,大禹精神对这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大禹精神;淮河文化;城市精神;地域文化
0 引言
据考证,淮河流域是大禹治水的主要地点。大禹在涂山氏国(今安徽蚌埠)娶妻生子,汇聚诸侯于涂山,劈山导淮,治理水患,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为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淮河流域地域文化的形成和蚌埠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的养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养分,使蚌埠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气质。可见,大禹精神对地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 大禹精神的产生
传说中,禹创造了夏朝,在他的时代里洪水灾害严重,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后来广为流传的事迹——大禹治水。在治水过程中,禹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回家,最后把洪水疏通,使陆地重新获得了生机。人们很爱戴他,称他为大禹,意思是伟大的禹。
大禹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气节。
大禹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鼓励每个公民都要甘于付出、勇于付出,在我们的城市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要有舍小家、助大家的心怀。
大禹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贯穿蚌埠的历史文脉和经济发展。蚌埠人民怀揣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前景。
大禹采用不同于传统的治水方法,体现了创新求实的精神。这种实践精神鼓励蚌埠人民勇于创新,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敢于做出新格局。
2 淮河流域地域文化的特点
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地人文、历史、社会等,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淮河文化也因大禹治水的精神和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南北交融,并始终保持兼容并蓄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呈现出的淮河流域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经济腹地,尤其是被大禹文化深深影响的蚌埠市,在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促进文化经济合作、协同创新发展,开创了“文化+”的新模式,将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创新城市发展的新思路,突显包容开放、孕沙成珠的地域文化特色。
3 大禹精神与蚌埠城市精神产生的关系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一座城市的城市精神体现了其特有的历史传统、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城市精神贯穿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传承与发展的特性。
蚌埠作为淮河流域的一座重要城市,它的城市精神中就提到了“禹风厚德”,禹文化成为蚌埠城市文化的核心之一。《周易》中提到“君子以厚德载物”,强调要宽厚、包容万物。《三国志·魏志·袁绍传》中记录了“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这里的厚德,意思是做人要心胸宽广,重公轻私,不以个人得失为主。蚌埠提出的“禹风厚德”,符合蚌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人文特征和地理特征。受到大禹精神的鼓舞,在这个具有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中,每个蚌埠人都怀有浓浓的厚德情怀。蚌埠的城市精神,不断地激励其勇往直前、跨越崛起。
大禹形象、精神、文化使该地域产生了鲜明的地域文化,从而产生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城市要注重科学文化主题的培育,强调区域协同,将大禹精神融入社会文化的每一个部分,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统筹推进课堂理论教学、校园文化熏陶、社会实践锻炼和网络空间渗透,将大禹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发挥协同育人效应,可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大禹治水的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其中蕴含的是一种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大禹精神在当今社会中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 大禹精神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大禹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万世楷模的意义。作为淮河文化中心的蚌埠,既有厚德載物的独特精神,又有淳朴、情通理达的人文精神,可以包容性地吸纳四面八方的人才。“禹风厚德”体现了蚌埠人民勤劳而又朴实的人文精神,这不仅是时代精神的象征,也符合蚌埠这座城市精神境界的要求。
蚌埠是淮河文化中集多元化的文化资源于一身,具有丰富特色文化的城市。蚌埠不仅有历史文明的旅游资源,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左传》中记载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故事就发生在蚌埠境内,涂山至今留有禹王庙、台(通“怡”)桑石等名胜古迹,楚汉战争的垓下古战场、淮海战役遗址也都是蚌埠主要的旅游资源。大禹文化、花鼓灯艺术、双墩古人类文化等国家级、世界级的文化资源均集中在此。
5 结语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蚌埠市大力弘扬大禹精神,并将大禹精神融入城市建设,继承“禹风厚德、孕沙成珠”的传统,通过发扬大禹精神和大禹文化,提升以文化为主的城市软实力,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把城市建设成了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参考文献:
[1] 周书灿.大禹传说的多元并起、“层累”积聚与定形统一[J].吕梁学院学报,2011.
[2] 王静静.蚌埠城市文化符号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7.
[3] 张磊.大禹精神与蚌埠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
[4] 杨曼.民俗主义视角下的绍兴大禹祭祀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 李永鑫.大禹研究概览[D].绍兴市社会科学院,2006.
[6] 王展威.帝禹时代[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孙海霞(1987—),女,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艺术学方面的研究。
王雪飞(1987—),男,安徽蚌埠人,本科,助理馆员,主要从事艺术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