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电影的美学意蕴与价值
郭歌
黑色幽默脱离悲剧和喜剧的范畴,独立存在,具有其典型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美学功能。它在文学上的表达方式和美学特征在电影中的叙事模式、情境、人物性格刻画以及语境、镜头语言表现等方面均有体现。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影像故事,是用“笑”表现“悲”,用荒诞加以宣泄,幽默地揭示时代弊病和社会问题。黑色幽默电影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一、 黑色幽默的概念
(一)黑色幽默
1937年,艾吕雅和布勒东两位法国超现实主义者的作品《黑色幽默》的出现,使得“黑色幽默”一词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20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布鲁斯将当时很多作家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汇编成一本书,并起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自此传播开来,更多的是被作为美术术语讨论。如今的“黑色幽默”,泛指荒诞的、病态的、具有喜剧意义的一种艺术类别,“滑稽”与“恐怖”相结合,受者在残忍中感受柔情,在痛苦中享受欢乐,在绝望中大笑,借以发泄内心的恐惧与压抑。“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其具有的“荒谬性”可类同于喜剧的“双重悖性”。恰当地运用滑稽、夸张变形,以戏剧形式演绎人生悲剧,将人类理性的缺失、信仰的泯灭、自我救赎的无力、精神世界的崩塌是其艺术展现的主要部分,集中体现人类可怜的尊严保护心理和消极情绪。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黑色幽默在美国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二战结束后,战争留下的阴影震撼着人们心灵,加之麦卡锡主义横行和越南战争爆发所引起的国内局势混乱、种族歧视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美国民众的精神世界,出现的内心浮躁又毫无追求的颓废心理,为“黑色幽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土壤。
(二)浅谈黑色幽默电影
在电影领域,通过人物、故事对“黑色幽默”的特性进行展现,通过银幕媒介对“黑色幽默”进行表达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即为黑色幽默电影。它极端地表达了奇特、逆反和荒诞的解构主义,违背了电影领域传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人们所认为的崇高进行批评和嘲讽,对人们的绝望心理进行爆发式发泄,进而从中挖掘出对希望的追求。[1]与传统的幽默影片所不同的是,黑色幽默电影中血腥的表达更甚;“陌生化”的处理,激起人们的好奇心理;冲击性的场面出现,震撼人们的心灵。这些在金基德、昆汀、科恩兄弟、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等人的作品中均有体现。哑巴女人、杀人的警察、妓女之间的情感所展现出血腥,残忍与欲望的结合,是《漂流浴室》影片中观众无所适从的地方;《低俗小说》是西方黑色幽默电影的先驱,将生活中一些荒诞的、肮脏的、不可入目的一面搬上银幕,让人们在大笑过后思考人生;《血迷宫》和《金钱帝国》等,将金钱、人性与血腥暴力杂糅在一起;《黑猫白猫》等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和寓言式的表达抨击了虚伪的世界。从20世纪 80年代开始,中国式黑色幽默电影也出现了。
二、 中国式黑色幽默电影
1986年,由黄建新导演的电影《黑炮事件》,是中国式幽默电影的开端。在此片中,对存在于现代大城市和大企业等的“文明”外表下肮脏的丑恶现象进行批判并提出解决建议,这一点是值得赞赏的;同时将知识分子作为“开涮”对象,极为细致地解剖了他们内心的“小算盘”和最真实的想法。这种黑色幽默影片的展示拉开了中国式黑色幽默电影的序幕。还有作品如《说出你的秘密》和《肉食店》等都是中国式幽默电影的一员。
(一)冯小刚作品中的黑色幽默
在中国影坛占有一席之地的冯小刚导演的影片 《甲方乙方》改编自王朔小说,在当时大背景下的纪实性要求下,他另辟蹊径,将纪实性和喜剧进行结合,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身边留存的真爱,通过黑色幽默的表达方式,既取悦了观众,又引发了观众内心的自我思考。有人认为中国式黑色幽默电影不存在,是觉得在中国的电影作品中没有能轻易刺痛人们内心和精神的叙事,例如血腥、暴力、疾病等。但是,中国的导演们用自己的处世经验和聪明才智,将那些观众“难以承受”的痛快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来表达,进行陌生化处理,既柔和化了血腥,又引发人不住的联想,挖掘出更多的不同的思考角度,为黑色幽默影片增添了更多美学意蕴。冯小刚的电影中,经常出现草根阶层的主人公形象,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将普通人真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展示出来,黑色幽默意味十分显在。值得一提的是,在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中,很难见到偶像派影星的身影,而更多的实力派却一直活跃在冯氏作品中,他就是要颠覆电影中的规则,想人们所不敢想,做人们所不敢做,独树一帜的奇特性法儿为中国电影开创了新的叙述形式。总而言之,冯小刚的电影所表现出的黑色幽默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二)宁浩作品中的黑色幽默
受到冯小刚电影中的黑色幽默思想的影响,宁浩也开始进军黑色幽默电影领域。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充分运用了黑色幽默,著名影片《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以及《无人区》等,曾一度引发人们热议。影片《疯狂的石头》,从价值连城的翡翠被在工厂的厕所发现开始,各类人物纷纷登场——保卫科长、当地的小偷、国际小偷等,一干人对这块翡翠进行偷或者保护的行为,斗智斗勇。结果到最后,翡翠还是没有落到两伙盗贼手中,这个让观众料想不到的结局,确实黑色幽默了一回。随后国内众多顶着“疯狂的石头第二”称号问世的影片都没有《疯狂的石头》精彩。导演宁浩从 2009 年开始制作影片《无人区》,影片从最初制作拍摄到最后剪辑播放历经四年,于2013 年上映。黑色幽默贯穿《无人区》全片,影片开始于鹰隼盗猎,围绕鹰隼这一中心,国际走私犯、黑心加油站老板、盗猎者、杀手、被拐女青年、著名律师等人物粉墨登场,而盗猎者死亡的结局迎合了主流思想。宁浩导演的《黄金大劫案》,是其又一力作,该片引入革命的正统思想,主人公“小东北”的形象从小混混转变为大英雄,确也深入人心。[2]该片融合了多种元素,让观众受到“黑色幽默”潜移默化的影响,解决日本军官和王水溶解黄金的场景,震撼之余是深深的思考,从这一方面来说,比起《疯狂的石头》,《黄金大劫案》更加睿智。
(三)姜文作品中的黑色幽默
《让子弹飞》是2006年上映、姜文导演的电影,该片深刻的诠释了“黑色幽默”艺术,疯癫、神经、搞笑、暴力、火锅、男性化、西部色彩、酒神、露点暗示等诸多内容被姜文杂糅到一起,充满了“黑色幽默”气息。观众从影片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上的感官冲击,还有精神世界的颠覆,影片在演员和布景上所下的工夫,同片中极为“精辟”的对话的结合,引发观众的内心更深层的思考。中国式黑色幽默影片《让子弹飞》,其影响意义之深远,单独品味足可见之,影片中让人难忘的张麻子散钱散枪、“马拉火车”的镜头都是极为壮阔的,更让人咋舌的是,居民抓到黄四郎的前后,由顺民到暴民的过渡。《让子弹飞》展示给观众的是社会生活中最麻痹的一面,它将高雅世俗化,片中“苍白意识”意味明显,影片从头至尾无不体现出“黑色幽默”对导演的启发。
三、 黑色幽默影片的美学意蕴表现
(一)新奇性的审美直觉
在如今已泛化的审美背景下,黑色幽默电影利用其审美直觉上的优势,牢牢吸引观众的眼球,博得观众的喝彩。黑色幽默电影是将观众所熟悉的情景经过陌生化处理,让观众在熟悉中感觉到新奇,审美的即时性和感悟的直观性,冲击着观众原本的审美观。黑色幽默中陌生化处理的巧妙使用,打破了影视作品常规的叙事方式,进而阻断观众的正常审美程序,从而实现黑色幽默的新奇性的审美直觉。观众接触的影片有从未有过的新奇感。这便能紧扣住观众的心理,观众在影片中思考自我,感悟更多的人生价值。黑色幽默影片的滑稽荒诞,不是无根无据的,而是以展现影片价值内涵为目的。黑色幽默电影的美便在这陌生化、反常化、过程中,让观众产生新鲜感,进而深入到电影的审美当中,深切领会影片所表达出的真谛,这种黑色幽默电影中的美学意蕴,确实被《让子弹飞》中角色黄四郎的疯癫行为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对话性的审美体验
交流互换是艺术载体的召唤特性,美学意蕴的重要体现点,而黑色幽默电影,正是放大了这种“召唤性”,引导着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到电影的世界中,体会角色的喜怒哀乐。例如在影片《甲方乙方》中,各种角色的设定,每一个愿望的实现,都是对现实中人们内心世界的放大,促使观众容易融入其中并对照自己。黑色幽默切实地实现了影片与观众的“对话”,两者相互交流,在观众理解影片内涵的同时,影片也影响着观众的价值观,这种“对话”是审美体验具体的表现。
(三)反思性的审美效果
黑色幽默电影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反思上,通过荒诞的展示和极致的反差,让人们进行自主思考。影片《无人区》中,警察、律师和盗猎者三方的法庭对峙,揭露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对于这种律师的不良行为观众是深有感触的,对警察的无奈也十分同情,尤其是律师在法庭上要求将报道自己的称呼“新锐律师”一词改为“著名律师”的桥段也让人忍俊不禁,最终一直默不作声的盗猎者依旧逍遥法外,确实引发观众强烈的反思。在影片《无人区》中让人哭笑不得的1500元的加油镜头背后,是被拐少女的悲情故事,一时竟让人悲从中来。观众在阴暗、暴力、血腥的场面中大笑,笑过后却是强烈的反思,在固有思想冲破后的深刻思考,这就是黑色幽默电影与其他种类喜剧电影的不同之处,也是其重要的文化价值的体现。
结语
黑色幽默有其重要的存在价值,黑色幽默电影则是从喜剧片的角度解析另类人性来体现存在价值。黑色幽默有着独特的美学意蕴,黑色幽默影片中黑色幽默的意义价值需要观众慢慢感悟,这种带着荒诞的行为、可笑的对话的美,让人在放声大笑之后回味影片所要传达的价值观,是黑色幽默电影最为可贵的一面。
参考文献:
[1]苗新萍.癫狂与批判——香港无厘头电影与大陆黑色幽默电影精神比较[J].传媒观察,2011(10):95-97.
[2]李国新,刘常飞.阐析《夏天,有风吹过》的美学意蕴[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