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石非遗传承教育的新探索

彭伙强+谭贵飞+李晓雪
摘要:作为英石之乡与英石传统非遗技艺的重要所在地英德,让英石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是本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英德英西中学美术组研究课题组为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英石艺术作为乡土美术教材的研究》记录了课题组以英石传统技艺培育为教学手段,以英石盆景创作为课程载体,让中学生动手参与设计与创作的过程;课题创作的英石壁型盆景也为英石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样本。
关键词:英石技艺;非遗传承教育;英西中学;乡土美术教材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5-0015-05
收稿日期:2017-09-13
Abstract: Yingde is the origin place of Ying Stone and the important location of Ying Stone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as 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ow to involve the intangible culture inheritance into local educ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which can beneficial to inherit Ying Stone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The fine arts research group of Yingxi Middle School in Yingde has conducted beneficial attempt and research. The paper takes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a research subject of this group as an example, which is “Ying Stone Art as Local Fine Arts Teaching Material” . The research aims to practice Ying Stone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art educ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is paper records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uid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design and creation with Ying Stone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as a teaching methods and Ying Stone Bonsai as the course carrier. Ying Stone Wall-type Bonsai created in the subject also provides new possibiliti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Ying Stone craftsmanship. The exploration suppli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Ying Stone heritage education.
Key words: Ying Stone rockery craf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ducation; Yingxi Middle School; Local art textbooks
2008年,“英石假山盆景傳统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英石园林造景制作技艺”也于2017年6月评选为广东清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德作为英石之乡与英石非遗传统技艺的重要所在地,如何在本土教育中融入非遗传承教育,让英石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基础教育阶段更好地传播与推广是它非常重要的任务。
英西中学位于英石之乡英德市浛洸镇,是一所以培养艺术性人才为特色的全日制公立完全高级中学,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英西中学美术组(以下简称“课题组”)的《英石艺术作为乡土美术教材的研究》作为清远市教育局的市级重点课题,在英德市奇石协会的鼓励与支持下,针对英德独特的英石历史文化资源与特色,尝试在中学生中开展英石文化与艺术传统教育,以英石传统技艺为教学手段,以英石盆景创作为课程载体,让中学生动手参与设计与创作,研发出新型的英石壁挂类盆景,为英石文化的非遗传承教育与发展探索出了新的路径(图1)。
1课题组传承课程的培养目标
1.1课程设计目标内容
课题组将当地特色资源英石与中学艺术教学相融合,让英德本土学校的中学生通过英石盆景技艺的学习,不仅能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加强美感教育,更能通过传承课程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乡土认同感。通过爱石、治石、赏石、悟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美、欣赏美的热情;通过课题的研究与探索,从基础教育开始加深中学生对本土代表性文化—英石文化的认知理解,培养英石文化未来潜在的传承人才,乃一举多得的有益尝试。
课题组成员共有9位老师,授课内容主要包括英石的基础知识、美术知识、英石盆景实操三部分。英石的基础知识,从认识英石的重要特点、产地、分类等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英石。美术方面的知识,课题组的老师借助美术科班出身的优势,主要从画理、构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指导。在实操之前,老师们经常选圆形构图的传统国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建立基本的美感认识,并通过微信群随时发送相应的构图案例给群组,保持沟通与交流。
1.2课程培养对象特色
参与课程的学生以高一、高二的中学生为主,有少部分是初中生。学生自愿报名,从高一中段开始以“第二课堂”的形式上课,正式的课堂学习时间为每周一节、一学期约15节。作品制作多利用课外时间,每逢对外展览和参赛创作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目前,课题组的学生高一有50多人,高二有60多人。课题组要求学生一个学期至少要有1件作品,因此一般学生一个学期都有2~3件作品。英西中学每年5月举办全校艺术节,通过设立盆景比赛来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同时积极参加校外的展览活动,对外展示学生的作品,起到校内外同步宣传的作用。
2课程盆景的研发历程
从2014年至今,课题组老师经过不断思考,对不同盆景类型的推敲与探索,逐渐摸索出更适合于中学生课堂操作的英石盆景创作形式。
最初,课题组考虑以传统树木盆景创作为基本内容。在英西中学的支持下,课题组在学校建立了树木盆景园(图2),用于课题组的授课和盆景制作实践。但由于树木盆景的维护相对复杂,需要学生拥有植物基础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操经验,且寒暑假周期长加大了后续的维护难度,因此改为利用英德本地盛产的资源英石来进行盆景创作。
最初的英石盆景探索始于2014年,充分结合英石特色,创作可四面观赏的传统山石盆景,以一体大理石盆(后期使用粘合大理石盆)为底座,用水泥粘合堆叠英石块,配合细沙和真实的植物点缀,进行传统山石盆景营造(图3)。
初期的盆景创作基本仍属于传统山石盆景类型,重量大、不易移动,且大理石底座的成本较高,不利于授课和学生操作。2015年,课题组确定以壁挂类盆景为主要研究方向后,开始了新阶段的创作。这一阶段的盆景介于传统山石盆景和壁挂类盆景之间,以白色瓷片衬底,尝试使用方盘和圆盘,底座为粘合大理石底座(后改进为粘合瓷片盆底座),植物从真实的植物过渡到尝试使用假的塑料植物,以减少养护的劳力和时间,降低了制作的经济成本。在选择英石方面,课题组开始使用相对薄一点的英石和背部较为平整的英石,便于粘合操作,虽然相较于初期英石盆景的观赏面减少,但增强了整体画面感。在制作过程中,英石与背景衬底的粘合方式曾尝试沿用早期的水泥粘合方法,但由于瓷片表面较为光滑,无法通过水泥和英石紧密结合,导致作品经常发生英石脱落现象。之后,课题组尝试换成大力胶,或在背景瓷片上钻孔用铁丝固定英石,效果都不太理想(图4~5)。
为处理粘合问题,2016年课题组又探索出用AB胶代替水泥与大力胶。这一阶段的英石盆景基本奠定了课题组创作的主要基调,即用更加美观实惠的白色圆形瓷盘作为英石壁挂盆景的背景,圆盘附有木制底座。使用AB胶之后,英石与瓷盘的粘合问题彻底解决,缩小了盆景作品的体积,便于移动,并更具备观赏性。同时,在盆景的基础上增加了绘画背景元素,使得英石山水与绘画形成立体与平面、虚与实的巧妙结合,更增加了盆景的空间层次。
之后的盆景作品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不同材料的应用。如尝试以大理石板作为载体,在原景物的基础上用石粉制造雪景,表现不同的意境。个别作品附画框,以提高整体艺术性。或将背景载体换成木板,背景绘画使用胶与丙烯颜料混合着色,以颜料绘画为远景、英石为近景的构思模式,回应“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的文化内涵,充分将石与画作相结合,表现更为立体、多元的艺术空间(图6)。
截至2017年8月,课题组又尝试用英石板作为载体,在石板上粘合石块,使用丙烯颜料在灰黑色英石板上制造白色背景和其他衬景,以达到英石与背景材料的完美融合(图7)。未来更计划与灰塑等其他传统工艺结合,用更加立体、多样的方式展现英石的魅力。
历经多个阶段的盆景创作探索(表1),英西中学的英石盆景课题组与全新的英石盆景越来越受到关注。2015~2016年连续两年参加英德“红茶英石旅游文化节”展览。2016年1月,英西中学被英德市奇石协会吸收为会员单位,同年5月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为其颁发“英石盆景艺术创作基地”牌匾;2016年5月和 10月,课题组成果代表清远市参加“中国文化遗产日”广东云浮分场、第七届中国(云浮)石文化节展览,2017年8月代表清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学会,参加第十届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对英石文化的宣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2017年,课题组教师彭伙强老师和谭贵飞老师在英德市文广新局的推荐下代表广东省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节,其山水壁挂盆景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图8)和《江村秋韵》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中荣获“最佳新人奖”。
3课题组未来工作的设想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英石盆景传承教育与发展的新模式。课题组未来主要从以下3方面进一步探索英石非遗传承教育。
从课程教学上,课题组正在将英石盆景的传承课程编写成通识读本教材,让教学探索與实践内容能更多为人所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也将经验和成果及时总结与留存。在未来,希望在学校营造出专门固定的盆景场地,将所有阶段的创作过程集中展示出来,在校园内营造更好地传承教育氛围。
从英石盆景创作上,提升美学意境营造,从传统山水画的写意角度深度推敲与提升现有作品的艺术价值。加大真实植物与流水的运用,结合其他工艺类型,探索作品更加丰富的层次与表达。
从课题可持续发展方面,由课题组老师与学生完成的英石盆景作品,可以通过更好地改善包装设计从而推向市场,既可以改善课题组有限的资金条件,保障研究与教学的持续性,同时市场价值的认可更是对课题组师生的肯定与鼓励。
英西中学课题组的老师们针对英石非遗传承教育,经过不断探索与创新,从艺术基础理论入手,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让英石之乡的中学生们在自制英石盆景作品的同时,亲身体验英石文化、研习英石传统技艺,参与到英石非遗文化新时代的传承表达与创作之中。《英石艺术作为美术乡土教材的研究》课题组的教育模式为英石非遗传承教育乃至其他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课题组的英石盆景创作也为英石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开拓了新的局面,展现了更深层次、新时代英石文化的价值。
致谢:感谢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陈泓宇同学、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刘音同学对此文的贡献。
注:图3、5为邹嘉铧摄,其余均为作者拍摄。
作者简介:
彭伙强/1975年生/男/广东英德人/本科/中学美术二级教师
*通信作者:
李晓雪/E-mail:1455193005@qq.com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