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李健
摘要:探析人兽共患病的种类,特点,流行情况以及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关键词:人兽共患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1-0089-02
猪流感和H5N1禽流感,是近些年来肆虐我国卫生安全的人兽共患病。其影响范围及传播危害大,给养殖业主造成极度的恐慌。因此,强化人兽共患病的理论研究,尤其是预防控制理论领域的研究,是现阶段做好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 人兽共患病的概况
1.1 人兽共患病的含义
人兽共患病又称动物源性疾病,是人和脊椎动物由于共同病原体导致出现的流行性疾病。特点有:①病症经常出现新旧交替的情况,不容易进行预防和控制;②感染谱宽,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不断出现,如在中国泛滥的H5N1禽流感,曾一度认为会在带毒不发病的水禽出现感染,现在其他各物种体内都发现了这种病毒的存在;③病毒病是现阶段新人兽共患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传播速度更加快,造成的威胁也更加大。
1.2 人兽共患病的种类
学术界对于人兽共患病的种类划分有着不同的依据。从病原体储存宿主性质的角度来划分为:①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宿主对象为动物,传播途径为动物之间;②人源性人兽共患病,宿主对象为人,表现为人之间的传播途径;③双源性人兽共患病,宿主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两者相互传染;④真性人兽共患病,是以人和动物分别作为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由此构成传染渠道。
2 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现状
由于人兽共患病的肆虐养殖业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备受关注。现阶段,我国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基本情况为:相关的预防法制体系和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关键性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意识不断增强;这些都为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还是落后的,在防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疾病预防预报体系投入,动物疾病控制部门协作性,人兽共患病预防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2.1 疾病预防的法制体系和组织体系不健全
人兽共患病的预防不仅仅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去执行,这是保证疾病预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现阶段疾病预防的法制体系不健全,还没有将人兽共患病纳入到预防控制范围,难以从法律层面上去强制开展人兽共患病的预防管理工作,另外一方面,也没有设立专门的预防管理组织部门,难以有效的发挥其效能,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疾病预防管理工作效果。
2.2 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技术水平不理想
现阶段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技术水平不理想,尤其在关键性技术上依然存在很多缺陷,难以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使得人兽共患病预防工作的效果难以展现出来。除此之外,参与到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过程中的工作人员操作经验不足,技能不强,难以将预防控制措施执行下去,这也使得控制技术不能发挥其效能。这些都制约着人兽共患病预防工作的发展。
2.3 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的投入严重不足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比,我国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是造成我国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设备体系不健全的主要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①对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不重视;②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工作资金来源过于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从而难以将各项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下去。
2.4 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主体不协调
现阶段,在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控制过程中,参与的部门时常因为权责不明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这不仅仅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还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面对工作时,各部门常常会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而不是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去思考,去研究,这样的情况长期存在,不仅仅造成了严重的预防控制管理资源浪费,还不利于组织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3 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策略
3.1 构建人兽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
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人畜患病源主要集中在于人或者动物,一般情况下,将动物源头作为关键性环节。一旦发生了突发人兽共患病疫情,以临时组建指挥部门去进行应急处理,往往很难控制疾病的传播形势。在这样的情况,构建人兽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和储备各种人畜共患病的信息资料、预防方法、应急处理方案等信息数据库,将人兽纳入到统一公共卫生体系,以提高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时效性。构建全国性的公共卫生体系,一旦发生人兽共患病疫情,可以及时的拉响警报,做好全面的预防管理工作,尽量将人兽共患病的传染范围缩小,避免其不断蔓延下去。
3.2 强化人兽共患病的预防理论研究
人兽共患预防方面的理论研究体系不健全,是我国人兽共患病预防工作的主要制约性因素。强化人兽共患病的预防理论研究,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切入口。其一,设立专业科目,积极鼓励学者和专家参与到理论研究过程中去,对于有着突出贡献的学者和专家给予奖励;其二,转变理论研究视角,将动物疾病预防和人类疾病预防融为一体,这是人兽共患病预防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其三,积极深入学习国外学者专家在人兽共患病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不断夯实自身在人兽共患病方面的理论知识;其四,积极总结和归纳在人兽共患病预防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以此为出发点,积极制定详细的改进方案,为下次的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工作打下夯实的信息基础。
3.3 健全和完善防控预警体系,强化联防联控
积极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动物疫病预警系统建设,及时了解各地人兽共患病的疫情动态,合理布局和设定疫情监测点,强化检疫监管和防控设施建设,建立包括卫生、农业、出入境检疫、科研机构等部门的联防机制,强化信息的互通,技术互补,形成高效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现场疫情处置等防控体系。建立全国内疫病监测网络,加强对野生动物,昆虫媒介等传染源的疫病监控,对已发病重进行“追根溯源,举一反三”以满足疫病的早期检测和预警需要,进一步提升防范能力。
3.4 全面做好动物免疫防疫控制工作
做好动物免疫防疫控制工作是保证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的重点所在。
动物免疫防疫控制工作的开展,是把好动物健康质量的第一关,也是在为后期开展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以灭活苗免疫的方式进行免疫抗体的检测。在疫情监测方面,以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例,采用咽喉和泄殖腔棉拭子去进行采集,以胶体金试纸条去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以RT-PCR试验方法去进行定型操作。在疫情报告制度方面,坚持月报制度,周报制度,通报制度,举报检查制度的同时,严格依照国家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做好信息收集,为开展各项免疫防疫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明确疫情报告的时限,程序,报告内容,并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疫情报告网络体系的构建,以保证可以顺利的去应对各项免疫检测工作。
3.5 注重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知识的教育
在我国,大多数人对人兽共患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应积极开展人兽共患病的理论知识和预防控制知识教育工作。除了定期对各级各地区畜牧兽医局及检测检疫部门开展人兽共患病的理论,诊断识别和应急处置等综合防控知识的培训,还要通过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载体,对养殖户,城乡居民进行人兽共患病知识的广泛宣传,使得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防病意识,提高群众的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共同应对人畜共患病的威胁与挑战。例如在猪流感预防工作中,通过开展卫生知识健康教育,改进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杜绝与动物接触等行为,避免人兽共患病的再度传染,这些都有利于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4 小结
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控制体系,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无论是学术研究者,政府疾病控制部门,还是行为个体,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进去,以正确的理论知识为引导,使得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工作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和进步。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