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渔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李黎 刘素坤

    摘 要:新常态下渔业企业应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微观增长形成的"倒逼"机制,完成转型升级。本论文在调研基础上根据我国渔业企业的经营现状提出了以往研究者只粗浅提到的或没有涉猎到的几个路径,以期能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和为企业服务的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水产品区域品牌;生态优先战略; 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海钓休闲渔业

    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高失业、低增长、金融投资回报低风险高的新常态表现有所不同,中国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后,仍存在大量产业升级机会,而新常态下推动渔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也同样要认识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在这新一轮中、高速增长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国际环境规制及国内水产品价格战等倒逼我国渔业企业转型升级。

    1 我国渔业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企业虽然结构不断优化,技术不断升级,产量大幅增长,渔业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是,我国渔业企业经营方式仍然粗放,设施装备条件较差和环境污染加剧。这都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关注的状况。

    中国是个渔业大国,水域的多样性造就了名优特水产品众多,但多年来开发和保护工作一直是短板,使其地域资源优势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

    渔业企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导致大量经济鱼类的产卵场所和栖息场所被严重破坏,部分水域渔场出现“荒漠化”现象。2007年,全国共发生渔业水域污染事故1 442次,污染面积约8.23万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8亿元。因环境污染造成可测算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53.9亿元,其中内陆水域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为11.2亿元,海洋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为42.7亿元。另外,捕捞强度过度增长也使捕捞效率和效益整体下降。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小、散、乱的渔业企业尤其是养殖企业成为产业升级改造的制约因素。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及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传统批发市场的竞争基础已逐渐发生变化,面临着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传统经济下,渔业企业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例如,渔业企业的分散性所带来的企业间通信、信息交流的障碍致使渔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水产品的特殊性使得鲜活水产品产量不确定、产品保存时间短、易腐、运输难度大等特点所带来的水产品流通障碍问题在传统经济下也难以解决,狭窄的水产品销售渠道也难以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全球渔业资源的整合利用也十分困难。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则有利于克服这些弊端。此外,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渔业还面临着国外数量众多、经营类型多样的渔业企业的强大冲击。

    2 推进渔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

    2.1 建设水产品区域品牌

    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品区域品牌,是我国渔业企业提高效益的必然选择,但关键在于操作的可行性。

    2.1.1 质量和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 国外发达国家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成果是莱斯利·切纳瑞1998年在英国出版《品牌管理》。做为重要的农产品的水产品,针对其区域品牌的研究还不多见。日本2006年开始实行的水产品区域品牌团体商标登记制度就很有效果。

    水产品区域品牌具有外部性、是公共物品、“柠檬市场”效应、区域独特性等主要特征。 其中“柠檬市场”又称为次品市场,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这种现象的存在,将使优质水产品的市场难以扩大,水产品质量难以提高,成为水产品区域品牌提升的一个难题。另外,与其它行业产品同样,品牌还应融入文化内涵,文化是一个品牌的灵魂,区域品牌只有融合了当地文化才能彰显它的魅力。

    2.1.2 完善区域品牌技术保障 质量与品牌互为依存,应引导和鼓励品牌水产品生产企业积极改善条件申报和获得QS认证、3C认证、GMP认证、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ISO22000认证等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权威认证,以提升水产品区域品牌的档次和产品质量。另外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提升区域品牌水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要整合各类检测资源由渔业企业负担和共享。

    2.2 国际环境规制下渔业企业应推进海洋渔业生态优先战略

    推进海洋渔业生态优先战略,就是要认真贯彻新时期渔业发展方针,统筹好资源生态保护和海洋渔业发展的关系。

    2.2.1 统筹发展可持续的海洋捕捞业 渔业企业要把生态优先战略贯穿于海洋捕捞业全过程,坚持走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首先要推进渔船节能减排。推进中小型渔船玻璃钢化,加快对老旧柴油机进行更新改造,深入研究渔船主尺度与主机功率的合理匹配问题,出台各主要作业类型渔船主尺度标准和标准化船型,引导和鼓励渔民建造使用标准化渔船,切实减少渔船废气对海洋大气的污染;其次要压缩海洋捕捞强度。要在科学测算中国渔场生产力的基础上,适时启动限额捕捞试点,使海洋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的可再生能力相适应;第三要优化捕捞作业结构。最后要尽快实施渔具标准化,实行渔具渔法审查认定和准入制度。

    2.2.2 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的海水养殖业 围绕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障安全有效供给、促进增产增效增收为重点,渔业企业应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的海水养殖业,为海洋渔业生态优先战略做出表率。一要加强养殖设施的生态化改造。加快推进高标准围塘、现代渔业园区、规模化繁育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场等养殖设施的生态化改造,推进水产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提高水产养殖业装备水平,建成一批生态健康的海水养殖基地;二要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互补加温、高效配合饲料、水质调控技术、环保装备及实时在线精准化信息管理,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实现海水养殖业提质增效;三要积极发展生态共生养殖模式,发展虾贝综合、鱼藻复合、滩涂养殖区种植红树林等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大幅减少养殖投入品使用量,有效减少养殖业自身造成的污染。

    2.2.3 积极发展环境友好的增殖渔业 这既是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的重点,也是保护海洋生态和修补渔业资源的良策。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要规范增殖放流管理,统筹规划和合理确定适于重要渔业资源及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增殖的水域,扩大增殖品种、数量和范围,提高放流苗种质量和效果,补充生物种群,修复海洋渔业资源。最终增强水域生态功能,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加快建设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和珍稀濒危水生生物。

    2.3 渔业企业转型升级必须进行电子商务建设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使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渔业企业必须建设电子商务。

    2.3.1 有利于发挥网上市场的优势,挖掘市场潜力 网上虚拟交易市场具有更低的交易费、“7天×24小时制”交易服务、广阔的销售渠道和大量渔业信息等优势,是传统批发市场所不可比拟的。同时,随着网上交易信用系统和支付系统的建设完善,网上交易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将极大地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并随着越来越多的水产经营商登陆互联网,网上虚拟水产市场必将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2.3.2 有利于促进水产品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有机结合,实现互动与对接 通过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培育,能使在有形方面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网络把水产品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能更有效地发挥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主导型龙头企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有形实体市场的竞争能力,实现两个市场良性互动。

    2.3.3 有利于实现市场信息整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电子商务产业园将通过网络销售渠道迅速把有关信息辐射全国,甚至全球,为渔业企业、客户提供信息服务;指导水产生产、加工、冷储、流通企业迅速采取应对策略,适应市场变化;可以把有形市场及其客户形成虚拟联盟,共同解决经营商所面临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

    2.3.4 有利于促进IT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对接,实现产业转型,提高产业化进程 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立能最大限度地通过信息技术联动一、二、三产业,可以把渔业生产商和加工企业、水产品最终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带动水产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水产品电子商务与供应链对接技术的研究开发是提升传统企业、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的需要,也是国内水产品流通发展的需要。

    2.4 做大做强海钓休闲渔业,以营销方式创新促进渔业企业转型升级

    渔业企业应突出特色,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丰富提升休闲渔业品牌优势。差异就是优势,就是卖点。从民生角度挖掘各地特有的渔文化内涵,着力将历史文化、渔村风俗、民间艺术、民间工艺产品等融入休闲渔业,办节造势。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美食业、海钓业、渔港休闲业、观赏鱼产业、渔文化产业、渔业博览会等,发展多元化的休闲渔业项目,要走梯度开发的道路,构建面向不同消费层次、具有不同消费内容的休闲渔业项目网络,逐步完善食宿型、体验型和休闲型等各类项目既相互补充又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

    海钓作为一项风靡世界的时尚户外运动,被称为“海上高尔夫”,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做大做强海钓业对渔业结构调整和渔业企业转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依据海洋功能区划,根据岛礁资源和环境特点,依法划定并兴建一些适合游客参与的海钓基地,健全海钓配套设施,推动海钓业发展壮大,引导使之成为健康持续的时尚运动之一。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还应对海钓的准入条件、船舶要求、钓品规定、生态环保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2.5 转型升级的重点是能真正将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工作落到实处

    水产品由于对时间、空间、加工的技术要求(保鲜要求),其物流配送(即:冷链物流配送)一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以致水产品经济价值得不到真正体现,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水产品安全存在隐患。面对水产市场竞争日趋残酷、激烈,我们应根据水产品特性、要求,研究水产品冷链物流,确保其食用安全,提高其食用质量,体现其应有价值。

    2.5.1 政府统筹引导发展 政府应积极招商,寻找各地的冷链物流企业进行洽谈合作,达到规模经济,如顺丰优选的冷链物流等。其次,政府应对水产企业购买冷链设备等给予补贴,帮助企业从内部冷链物流逐步发展成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2.5.2 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合作 渔业企业在自身建设冷链物流做专线运输的同时,应积极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将远程的物流外包给专业公司,建立战略同盟。顺丰优选已开始尝试冷链物流业务,政府和企业应抓住机会,同时还需要进行多家冷链物流公司的合作,保证调配运输的通畅。

    2.6 推进并完善商业保险是渔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金融保障

    渔业行业的特殊性对保障的需求非常必要。2014年,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召开渔业可持续发展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指出,“我国渔业保险起步晚、发展滞后,捕捞业两大主导险种——渔民人身意外伤害和渔船财产互助保险,覆盖面仅40%和15%,而且保障水平较低;养殖渔业保险的发展更加滞后,保费规模只有1.6亿元,承保面积3.92万hm2,仅占总面积的0.5%,占常年受灾面积的3.6%,与我国世界水产养殖大国的地位严重不相称。”近些年不断有相关部门和渔业企业也做了各种尝试,创新了再保险合作形式.也是对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的一种有益探索。应当加快推动将渔业保险由现有的渔业互助保险协会、渔业互助保险巨灾超赔再保险等合作形式,向规范完善的商业保险方向改进。

    在我国目前体制下只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并敦促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积极承担,才能为渔业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达到促进渔业企业在新常态下顺利转型升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作者不详.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EB/OL].2012年08月11日,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208/I527164SDU.html

    [2] 佟晓群.我国渔业保险滞后, 与养殖大国地位极不相称[J].广西水产科技,2014(2):41

    [3] 黄沁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及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4(15):78-79

    [4] 易建平.创新渔业服务机制,促渔业发展再立新功[J].江西农业, 2014(02):48-49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